以道公传

ᐃ以道公像

公讳以道(初名天衢),士弘其字,别号古谈,元侯公五十七世裔孙,陆氏西园支迁锡始祖。生于元延祐四年(1317),原籍江阴化成(今周庄)。盖出世名,家学渊深。父文墅,字元兴。祖允忠,字安国。曾祖大成,字升时。八世祖景山,讳起,字太卿,宋庆历六年(1046)丙戌科进士,授两广节度使兼兵部尚书,太子太保,赠光禄大夫,追封吴郡开国公,谥文简,晚年由苏郡隐居于江阴砂山北麓化成乡。

公自幼聪慧,性情沉雅,崇尚气节,尤工诗文,精通易经,童试成绩优异选为贡生,入大都国子监就读。弱冠成名,元惠宗元统二年(1334)三月,朝廷下诏科举从国子学生积分优异者中取士,选有德行学问之人以充州府学校官。公于国子生中以成绩特佳脱颖而出,年方十八,即选任浙江诸暨州学训导。偏居长山之麓,兴举一邑之学,诸暨邑志有传。倥偬之余,纵情山水,喜访名胜,广览奇耳。诸暨县西六十里五洩山,有唐元和三年(808)建的五洩禅寺,原名三学禅院。公甚喜爱往访,作《五泄禅寺》名诗传世:“燕尾春流溶漾,香炉晓气氤氲。欲览幽人行跡,落花芳草如云。”载清康熙顾嗣立《元诗选癸集》,清康熙《诸暨县志》五洩禅寺条目记吴郡陆以道诗。

ᐃ诸暨学宫

ᐃ五洩禅寺

ᐃ陆以道《五洩禅寺》诗

公往返于州府试和北上京城国子监求学之途,自江阴化成(今周庄),转涉无锡运河,舟楫途经澄锡毗舆地,十里古吴渎草木生香;回斗、芙蓉、西胶三山辉映;更有秦志邓荡湖波潋滟,平沙落雁,渔樵牧歌,遂触景兴怀,顿生隐逸读书定居之念。元统初年(1333),就此秦志邓荡南岸筑庐卜居,自江阴化成迁徙锡邑胶山乡西缘,草堂寓题额曰:“西园”,盖慕宋李公麟“西园雅集”之逸风。

ᐃ西园

诸暨州学训导为官任上,元惠宗至正元年辛巳(1341)八月应乡试中举人(无锡籍),列江浙行省第七名,年方二十五;至正二年壬午(1342)二月会试,三月廷试,登陈祖仁榜进士,升校官,授教授,至正八年(1348)累迁翰林院待制,秩正五品,治学修史,制诰奏议,位列儒林。

公博古通今,明社稷兴衰之律,于翰林院参与译写《通鉴节要》,颁与国子学诸路教授;立志资政资治,教哺学子,融会贯通上至三皇五帝,下至秦汉唐宋,上下几千年的中华历史,历经数载,编纂学子读书启蒙的通史类历史蒙学专著《宋鉴提纲》。《宋鉴提纲》与同时代陈栎的同类专著《历代蒙求》,为元代的一等名流之作,被作为元时民间私塾和官办学堂莘莘学子的必读教材。公历翰林数十年,著有奏议《陆待制文集》数卷。

明万历冯从吾《元儒考略》卷三:“陆以道,字(阙),无锡人。明易经,溯程朱之源,得象外旨趣。至正中,官至翰林待制,所著有《宋鉴提纲》。”

ᐃ《宋鉴提纲》(仿制)

ᐃ《陆待制文集》(仿制)

公素具魏晋名士风流,公务之余,时在草堂西园相会鸿儒知友,湖荡月下放舟载酒,苑堂挥麈论经谈空。至正二十六年(1366)五十寿辰,友邹氏贺赠《寿山图》名画,公欣然题跋,作《题邹氏寿山图》名诗:“野水微茫小苑东,林居窈窕白云中。一帘湿翠山川气,十里生香草木风。落日放舟还载酒,有时挥麈坐谈空。惟应安晚堂前月,长照梅边鹤发翁。”载明弘治莫息、潘继芳《锡山遗响》及清乾隆顾光旭《梁溪诗钞》。

ᐃ《题邹氏寿山图》诗

喜结文豪名士,锡山华季充(1329—1369),名扩,梅里隆亭人(今东亭),至正二十四年( 1364)筑草堂题曰“剪韭轩”,历官通州(北京)训导、通判,为人高爽雅重,孝友笃行,所交多名士。其取友,行伦而志合,非持势利相求。公引季充为同道同乡知己,情甚笃,时胶山相会诗文。明洪武二年(1369)十月十三日,华英年四十一早逝,公悲作《挽华季充》二首:“早慧推文举,多才许正平。诗声随日长,病骨与秋清。桃叶歌先断,兰芽玉未成。灯前视麈尾,应自惜余年。贱子归休日,怜君好弟兄。鹡鸰方影顾,鸿鹰已哀鸣。暂作平津客,终怀谷口耕。白头慈母在,恸哭有余情。”载明人华守方《华氏传芳集》。

ᐃ《挽华季充》诗

公性淡泊,身寄京都,厌于官浊,心仪江南田庐。元亡明降,明洪武元年(1368)归隐西园故里。公归西园读经吟诗,教习子孙,设馆授道传学。邑生倪峻(1360—1422),字峻德,又字克明、维岳,别号静寄道人。少从公学,公先授其治心修身之要,后教以词章经义。倪童试后入无锡县学,时翰林学士王耐轩司训锡邑县庠,闻其贤荐为弟子。不出三载,厥学用成,洪武二十三年庚午(1390)乡试中举人,会试后任泗水、沙县县令,擢兵科都给事中,文行政治有称于时。清康熙张夏《洛闽源流录》记:倪峻,少游邑儒陆士弘之门(讳以道,载元儒考略)。

明洪武末公至孝而终,墓乡之原天授唱字六百九十号高田粮二亩二分八厘六毫,又六百九十二号高田粮八分五厘七毫东(今长安中惠路、惠翔路十字路口东北角)。

ᐃ以道公墓址

无锡(金匮)县志,明一统志(常州府),儒林有传,崇祀乡贤。杜云川作公像赞,曰:“儒林仪表,国家栋梁;风云翰墨,锦绣文章。”杜云川,名诏,字紫纶,清康熙赐进士,翰林院庶吉士。

公子二,长子顶二(初名昴)、次子顶五(初名冕)。孙三,廷仪、仲德、廷德。曾孙五,序一、序二、序四、序五、正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