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学校屡屡出现问题行为,家长应该这么办!
孩子的问题总是层出不穷,家长应该如何去面对呢?当孩子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行为,身为家长又不在身边,就只能干着急吗?有很多家长都表示自己的孩子在学校上课不集中、写作业不专心、还总爱抢其他小朋友的东西,但家长又看不见,管教也是无从下手?那么当我们的孩子遇见这些问题时,家长又该怎么做呢?

问题一
在学校,孩子看到3个朋友在玩,他也跑到他们身边去模仿他们的动作,请问老师家长应该怎么帮助他,不模仿其他小朋友的动作,而是让他学会和小朋友互动呢?

家长您好:
想要孩子和同伴有互动,就要给孩子设计一个适合孩子的教学目标计划。有了目标计划就可以在孩子和同伴进行模仿的同时进行干预。
在孩子有模仿同伴的行为时,说明同伴的行为对孩子有潜意识的影响,也说明孩子有一定的模仿能力才能跟着同伴进行模仿,那么我们下一步的操作就是即要干预孩子,同时也要干预同伴,所以我们家长可以选择先充当孩子们的好朋友。在了解了孩子的社交游戏阶段并列出需要达到的社交目标。(例如:1、模仿同伴的动作———2、关注同伴与同伴有简单的形体互动——3、与同伴有简单的要求:该我了、给我、放这儿)家长实际融入活动了解同龄孩子的活动规则。拉入宝宝的参与,最后家长逐渐撤除。
在社交场合下,让同伴不要有直接的排斥宝宝的行为如:推开、跑开、集体排外的表现。家长要充分表现为富有童趣的在同伴角色,参与到活动中,并能够赢得同龄人的喜欢,了解到同伴间的游戏方式和规则,给宝宝与同伴都可接受的方式进行简单的形体互动,握手、排队、拉圆圈。家长也可以成为创造游戏主导者,设计宝宝熟悉的游戏,从而加强与同伴之间的形体互动。逐渐到加入有语言互动游戏的目标:例如:大家一起唱歌游戏目标进行分解(例如:1唱歌接词、2一起唱歌、3轮流唱歌)。因孩子的适应程度作临时的调整与改变。
问题二
孩子十分的任性,注意力不集中,动作笨拙,有的时候写作业不看题,写字也不认真 读书老跳行行,请问孩子的这些问题我们该如何引导改善?

家长您好:
因为不能分析说孩子的年龄及实际能力。假如孩子有写作业能力且具备读书的能力。分析如下:
孩子出现以上问题可能是由于感知觉统合失调,感知觉发展不成熟。
1、视觉聚焦困难难保持稳定焦距。婴幼儿通过逐步练习对周围人、事物的注视、追踪、并跟着移动等能力,是眼球视觉和视觉肌的协调过程。焦距稳定后,幼儿的注意力才能比较集中,也才开始有阅读能力。
2、身体意识的能力。身体意识发展迟钝,会特别依赖眼睛,反而容易失去平衡,对身体的各部位控制意识模糊,穿脱衣服的能力欠佳,对自己和物品间的关系有判断错误、理解困难的现象。像握笔时抓的太用力或太轻,都会影响书写能力。
3、运动知觉和前庭(平衡)感觉。运动知觉可以让我们确认并控制住自己的姿势和行动能力,儿童前庭的的发展与其个体学习能力的形成有关,儿童无法掌握平衡感,不得不随时变换姿势,因此不容易安定下来。例如:多动不安、走路易摔倒,原地转圈,上课不专心、兴奋好动、自控能力差、可能出现语言发育迟缓。如果儿童前庭的发展不平衡,也就是颈部肌肉和颈部神经发展不成熟,会连带影响视觉肌肉及神经的发展。
4、孩子的心理状态。在孩子心理上来说这些不均衡发育影响孩子学习上的困难,使孩子挫败感强,削弱了孩子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的能力。
以上描述可能是造成儿童焦距不稳定,看书时容易跳字、跳行,眼睛容易疲劳,思考反应变慢,影响孩子的外界的正确认识基础。
家长所说的的动作笨拙,不论是肢体运动还是手部精细以及其他都需要评估具体的感知觉失调,找到适合孩子的运动项目和操作类等项目,您适当辅助训练此类项目,并强化孩子直至达到目标。在写作业不看题,写字不认真,读书老跳行,可以在原来基础上降低孩子的学习难度,准确的判断孩子能力可以达到的学习目标。练习字体大的字便于聚焦成像清晰,阅读时手指指字逐字读,以便遗漏。在此同时要不断关注孩子生活状态,鼓励儿童在生活表现上的肯定与赞扬。
问题三
孩子在学校,公共场合,如果环境比较嘈杂的话就会经常出现捂耳朵的行为,请问针对孩子这样的行为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减轻此症状吗?

家长您好:
孩子捂耳朵的行为,是说明对环境是有反应的,我们大人在一些嘈杂环境也会有不适的反应。同样也会有不同的逃避和回避情况。那么我们做的是让孩子在嘈杂环境中缓解紧张感,把注意力放在他喜欢的事情上。
捂耳朵是儿童在嘈杂环境中的恐惧和焦虑的表现,当刺激存在时,会让人产生出不愉快的反应。可能是儿童在相似环境中受到过声音的惊吓。对声音比较敏感。减轻恐惧和焦虑的反应,克服儿童在嘈杂环境中的恐惧,我们可以做以下训练:
1、专业放松训练。运用放松行为对抗身体产生的不愉快的躯体反应:肌肉放松、腹式呼吸、注意集中训练、行为放松
2、转移注意力。提示孩子,让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喜欢的事情上,或给孩子准备一个喜欢的东西来缓解焦虑的心情。切勿给孩子多余的学习任务增加孩子的负担。
3、进行现实脱敏。在嘈杂环境以最小的声音刺激让孩子去适应,并给孩子心理上的疏导,安慰、拥抱和鼓励孩子的表现。让孩子逐渐去适应中度的嘈杂环境,达到大众都能够适应的不同场所。也就是泛化在不同场所的嘈杂环境,对不同程度(大众所承受范围值之内)的,大众可以接受的嘈杂声音刺激都能接受。同时可以加入时间上的限度,和孩子商量好我们要在这里呆多长时间。以短时间低杂音到长时间低杂音,短时间中度杂音到长时间中度杂音来定目标。给孩子舒缓的过程。
问题四
孩子在幼儿园吃饭,总是喜欢抢别的小朋友的东西然后再吃进嘴里,想请问老师对于孩子的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干预呢?

家长您好:
孩子在幼儿园吃饭的时候会抢别人的东西吃,根据您的描述,孩子是只抢某一位小朋友的饭的话,建议您可以先和幼儿园的老师沟通一下,如果确定孩子是只抢这位小朋友的饭菜的话,建议您和幼儿园老师商量一下,调整一下孩子的座位,让他和那位小朋友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的话如果您家宝贝再出现去抢别人饭菜的这个表现的话,可以请老师帮助前提控制一下。
那么,如果学生在吃饭的时候有自己吃自己碗里饭菜的这个情况出现的时候,就要马上表扬他,“哇,你自己吃完了这个饭,特别棒。”及时夸奖孩子的自己吃饭行为,在家里的时候也要及时这样做,让孩子知道自己只能吃自己碗里的饭菜,是可以得到表扬的,这样有利于塑造孩子的良好行为。
问题五
幼儿园上课时间,老师出示了几张数字卡片,数字1和2的写法和他的写法不同,孩子就会跑到老师那直接要把老师的卡片抢走,看到数字1的写法和他想要的写法不同,就一定要去涂改的强迫症行为怎么引导他好?

家长您好:
对于孩子的问题,我建议您可以在生活中可以改变一些固定规则,比如说更换固定的回家路线,尝试闪电式的摆放物品,重点是打破规则和寻找替代行为。第二点,请您和幼儿园老师沟通一下,争取做好自身前提控制,请求调整学生的座位,让学生和老师保持一定距离,因为这样的话,如果学生在出现跑到前面去抢卡片的这个行为的时候,方便老师及时进行反应辅导,就是及时拦住学生,避免他这个行为成功!
(本文中的所有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当孩子发生问题行为时,身为家长的我们不要总是一味的责备甚至打骂孩子,家长这样的行为不但不会起到任何的效果,反而会成为孩子的一个新的问题行为。我们应该先要从孩子问题行为的根本出发,找出其中的原由,如果孩子在学校出现了问题行为,那么我可以尽可能的寻求老师的配合,找出合适的方案,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斩断孩子的问题行为。

猜 您 想 看
(点击关键字即可获得)
规则培养丨代币制


进入“订阅号”界面,
把北医儿童发展中心设为星标,
获取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