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人齐如山
相关推荐
-
吴新苗 | 以史料学为基础:齐如山京剧研究的方法与路径
原文刊于<艺术学研究>2020年第1期 编者按 史料学是历史研究中关于史料搜集.整理与利用的专门学问,为其他学科所借鉴.吸收,便形成哲学史料学.文学史料学.艺术史料学.齐如山京剧研究的方法 ...
-
他走后,世间再无梅兰芳
贵妃醉酒 (1956) 物道君语: 岁月空逝一甲子,世间再无梅兰芳. 近代戏曲史上群星璀璨,可获得过"伶界大王"称号的人,只有两位.其一是老生谭鑫培,另一位则是"四大名旦 ...
-
梅兰芳与齐如山的友谊
在民国的历史上,有这样两个人,齐如与梅兰芳.两人的关系亦师亦友,相互提携,相互支持,遂成莫逆之交. 在中国不知道京剧大师梅兰芳的人,估计没有几个,但不知道齐如山为何许人也的,那可大有人在了.尽管不久前 ...
-
王文君:恰借梅郎好颜色,尽将舞态上氍毹 ——从《齐如山国剧论丛》一书说起
2008年,陈凯歌执导的电影<梅兰芳>公映,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反响,其中"邱如白"一角曾引起较大争议,成为当时的热门话题. 几年过后,回头来看,当年的争议可以说是一件好事 ...
-
【连载十四】梨园往事:《梨园世家说叶氏》《京剧文人齐如山》《梅兰芳与卓别林的交往》等三则
梨园世家说叶氏 叶春善 京戏叶氏家族是从叶春善开始的. 叶春善原是京剧演员,坐科于杨隆寿小荣椿科班.一九零四年参与组建'喜连成'社(后更名"富连成"社),他当了主持人,并把自己的子 ...
-
齐如山谈京剧行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齐如山 齐如山(1875-1962),戏曲理论家.早年留学欧洲,曾涉猎外国戏剧.1912年在北京经常为梅兰芳的表演及剧本提出修改意见,民国五年以后的二十多年间,与李释戡等为梅兰芳编排新剧,齐为梅编创的 ...
-
齐如山谈京剧与皮影戏:“听说皮簧的皮字,就是皮人影的皮字”
前时在<畅流>写了一篇关于皮人影戏的文字,末尾有一句说他与国剧很有关系,于是就有友人来问,只好再把他接着谈谈. 有人来问这件事情,或者是有点怀疑,其实我说这句话,不是随便说说,也不是专靠书 ...
-
齐如山:中国京剧的动作为什么处处用曲线?
国剧演法,最忌像真,余已屡言之.关于发声一部分,唱念固然去真正说话太远,即哭笑嗔嗽等事,亦均有特别之规定,盖一为避免写真,二为动听也.此层余在<论国剧中之笑>一篇,已略述之,兹不赘. 至于 ...
-
我的父亲齐如山和京剧
在我童年留下的回忆中,我父亲整日忙忙碌碌和京剧界打交道.他对改进京剧艺术作出了相当大的成绩,主要是帮助戏剧大师梅兰芳在艺术上的提高,为他编剧,丰富演出剧目,提高在舞台上的表现力,并帮助他把京剧推向世界 ...
-
齐如山:京剧里的戏词,是专讲大家爱听,不管雅不雅
唱戏所以能够改良风俗者,词曲最关紧要,故西洋均甚注意,中国古时候也最讲究.自前清二三百年以来,大家都觉着不要紧.目下一班留心风俗的人,又都想着插手改良. 中国自明朝以前,文人作的,就是戏界唱的.比方古 ...
-
齐如山说京剧:“唱腔最好是讲韵味,不讲弯转”
前清光绪年间,北平的街谈巷议以及前门外的老掌柜们的言论,议论起戏来总是说,张二奎.程长庚.余三胜怎样好,一提谭鑫培,大家都很鄙视,说他唱得纤巧,没出息.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张.程.余诸位的腔调,讲圆宏 ...
-
京剧《怜香伴》经典选段,唱腔韵味十足百听不厌,精彩不容错过!
京剧《怜香伴》经典选段,唱腔韵味十足百听不厌,精彩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