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架是门艺术


生活中的艺术
///
人这一辈子难免会与人产生龌龊,吵架在所难免,一时怒气攻心脱口几句国骂也是有的,可是以我多年的看客身份,在公众场合观摩到的吵架现场,无不令我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听来听去不过是两种风格:一种是粗俗不堪。恼羞成怒,理屈词穷,语言中枢如中了风一般,完全不能动弹,只能简单粗暴地问候对方女性亲属、或与下半身器官紧密相连、或与屎尿屁纠缠不休,不堪入耳。这种污言秽语听了脏了耳朵,还堵心,早晨吃的早饭都耐不住要反刍。关键骂者自己也有女性亲属,被人反问候一下十分方便,无法分出高低胜负。
还有一种是鹦鹉学舌。对方骂一句就一字不差地回敬一句,复读机一般,未免太没创意。老大的人了,吵起架来如五岁顽童:“你是坏蛋!”“你才是坏蛋!”“你最坏!”“你最最最坏!”这架吵得犹如隔山打牛,虚弱无力,不能完全发泄出怒火,没有任何杀伤力。
“坏”在哪?
做了什么“人神共愤”的事情?
你又受到了什么样的心灵伤害?
完全没交代,没故事没细节,看的人都觉得降智,索然无味。这两种吵架毫无技术含量,更谈不上艺术。


吵架的最高境界有两种:一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洋洋洒洒倾泻而下,不容对方有思考、反驳的机会,用语言为利剑,似泰山压顶,所谓“理直气壮”,从气势上压倒对方。
二是以逸待劳,四两拨千斤。且让对方暴跳如雷,气急脑笨,说出些昏话来,再抓住破绽,直戳痛处,一针见血,见血封喉。
吵架并不是声高话密就能占上风,而是有理有据,让旁观者听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自然而然地站到占理的一方(当然是你这方),再带着三分讥笑三分蔑视,抓住对方理屈的要害之处,轻飘飘一句直捣黄龙。你气我不气,你跳我不动,扰乱对方心绪,保管气得对方止不住狂吠。

由此看来,想在吵架中胜出,吵出水平吵出高度,要有两个先决条件:
一、多读书。有点文化的人必能脱离骂人三句话不离下半身的低级趣味,以事实详尽、角度清奇而克敌制胜。但是吵架切忌讲道理,吵架并不是讲道理,而是要把歪理讲的正大光明、大义凛然。多读书才能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旁征博引,有灵敏的反应能力,咬住破绽,一击即溃。
文化人的骂战向来隐晦又过瘾,颇有余兴。鲁迅先生是以笔作匕首作投枪的代表人物,他骂人的句子一句比一句精彩,如:“猛兽都是一个人的,只有那些畜生却是成群。”谁是人,谁为兽一目了然。

再如:“小的时候,你不把他当一个人,到了真正长大了,别人也不会把他当成人来看。”这句话用在那些熊孩子的家长身上最恰当不过,熊孩子的家长总是以“孩子还小,你这么大的人还计较”为遁词。怼上这一句话含了三层含义:一是你就没把孩子当人来看待;二是养子不教,孩子大了必成祸害反噬父母;第三层含义是:这一家子都非人类。
俗语说:“拐着弯儿骂人”,你这厢已骂完走人,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丝不快,对方那厢才回过味儿来,发觉你在骂人,已不见你踪影,简直不要太爽!
生活中的艺术
///

二、保持冷静。遇事冷静,保持理智,才不致口不择言说漏嘴。这听上去像是悖论:既然冷静又怎会吵架?有一类吵架,吵架并不是目的也不是结果,而是手段。如同事之间,情侣、夫妻之间的吵架,你的目的并不是要把对方赶尽杀绝,而是通过激烈的争吵来表达自己,进行沟通。不冷静就会语无伦次,忘记吵架的重点在哪里,在旁支末节上做无谓的纠缠,吵得毫无效率。
梁实秋说:“骂人最忌浮躁。一语不合,面红筋跳,暴躁如雷,此灌夫骂座,泼妇骂街之术,不足以骂人。”吵架是要让对方不快,气到自己爆血管绝对是失败的吵架,犹如“出师未捷身先死”一般大写加粗的遗憾。
吵架也是需要讲究一点艺术的。吵架能吵出境界,吵出风格无疑也是门高深的学问。
我写这篇文,并不是教人如何吵架,而是告诉你:很多事情但凡想做得高明一点,都是需要底蕴的,至于是什么样的底蕴,你自己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