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荀鹤一首相对比较冷门的诗,但是同样经典,每一句都有大智慧!
相关推荐
-
《过巢湖》唐代:杜荀鹤世人贪利复贪荣,来向湖边始至诚。男子登舟与登陆,把心何不一般行。
杜荀鹤一首看似很普通的诗,其实句句经典,开篇七个字就意味深长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都是懵懵懂懂地到这个世界,刚开始的时候心地善良,天真可爱,但是有的人慢慢地被改变了,成为了彻头彻尾的地痞流氓,心也 ...
-
读书,又何须那么多牵强的理由
<李白的选择>结尾部分读得粗糙,或许是其中提到的诗人过于陌生了吧. 想来,自己又不自觉得陷入了"读书唯理由论"的怪圈,实在大可不必. 近日翻开把结尾部分又重读了一下,还 ...
-
不可不读的一首禅诗,每一句都有大智慧,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文人与文人之间的惺惺相惜最令人感动,要知道文人往往有一个坏毛病,那就是永远高高在上,认为自己的文章写得最好,对于同行更是嗤之以鼻,毕竟大家都是写文章,如果承认别人优秀,那就意味着在贬低自己,文章不如别 ...
-
一首很有哲理的唐诗,每一句都是人生箴言,值得我们去细细品读!
杜荀鹤的名气虽然不及李杜,可是他的作品最接地气,像那首大名鼎鼎的<小松>,看似在写一棵不起眼的松树,其实诗人是在歌颂生命的顽强,以此来劝慰世人,不要小看了自己,哪怕是一棵原本不起眼的松树总 ...
-
唐代杜荀鹤:《感寓》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感寓 朝代:唐代|作者:杜荀鹤 大海波涛浅,小人方寸深. 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 杜荀鹤(约846-约906),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属安徽省石台)人.他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 ...
-
杜荀鹤的诗大多充满哲理,这首经典有趣的七绝,第一句就耐人寻味
杜荀鹤,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关于他的身世,其实也是充满了传奇,据说是杜牧的私生子,不过没有确切的证据,只是后人一种猜测,翻遍所有的资料,也没有明确记载,所以这样的说法不足为信.杜荀 ...
-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语出《泾溪》
题目 泾溪① 作者 杜荀鹤 内容 泾溪石险人竟慎,终岁不闻倾覆人②.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③. 题解 事情往往如此,最危险的地方,人们最是小心谨慎,反而不易出事故:"却是平流无石处 ...
-
解读杜荀鹤《小松》:虽胸怀大志,却怀才不遇,感叹世间何人能识君
有一首语言特别通俗易懂的唐诗,借用松树来比喻人,喻意简洁明了.作者以此诗来暗喻自己怀才不遇.无人识珠的不幸遭遇,表达"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愤懑情绪. "自小刺头深草 ...
-
杨万里很有哲理的一首诗,通篇写得非常巧妙,每一句都有大智慧
杨万里很有哲理的一首诗,通篇写得非常巧妙,每一句都有大智慧 原创 爱哭的狗 爱哭的狗 2020-10-07 杨万里一生写诗共计二万余首,但是流传下来的作品只有四千多首,毕竟古代的印刷业不太发达,再加上 ...
-
白居易一首经典的哲理诗,每一句都有大智慧,讲述了很多大道理!
公元817年(元和十二年),时年46岁的白居易被贬江州(江西九江),由于白居易议论了宰相武元衡被刺一事,认为他越权议事,这在古代是很严重.白居易到了江州之后,文风很明显发生了变化,那是因为思想变化了, ...
-
陶渊明晚年大彻大悟,写下的这首哲理诗,每一句都有大智慧!
陶渊明是无数文人的偶像,当在生活中不顺心处处碰壁后,一个人毅然决然选择去到庐山隐居,不仅成就了自己的美名,也把庐山推荐给了更多的的人.早年间陶渊明同样充满了理想,可是他性格与众不同,无法让自己融入到世 ...
-
颜真卿这首诗同样有水平,每一句都有大智慧,被后人奉为至理名言
老人们常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两句可谓是至理名言,也是激励了很多的青年学子.当你生活很贫穷,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让生活好一些,最简单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去读书做学问 ...
-
杨万里很有哲理的一首诗, 通篇写得非常巧妙, 每一句都有大智慧
杨万里一生写诗共计二万余首,但是流传下来的作品只有四千多首,毕竟古代的印刷业不太发达,再加上时间久远,以至于很多的作品都散失了.不过杨万里的数量在古代的诗人中,还算是比较丰富,要知道唐朝有很多的诗人, ...
-
王维晚年写下的这首禅诗,通篇意境高远,同时每一句都有大智慧!
王维的母亲一生信佛,所以受到了母亲的影响,到了中年之后也开始信佛,从东汉时期佛教由西域传入中原,历经了几个世纪的推广和发展,到了南北朝时期达到了巅峰,这时很多人普遍信佛.杜牧就有这样的诗句" ...
-
宋诗十首经典七律,首首都是千古名篇
唐诗宋词天天读 读诗读词,赏花赏月:每天被诗词相约,做一个雅致的人. 12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林逋:<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 ...
-
许浑这首诗处处引经据典,每一句都另有深意,读来令人拍案叫绝
诗歌里面引用典故能够增加作品的感染力,从而写出了新意,这也是很多诗人比较喜欢的一种创作手法,尽管对于后世的读者来说,如果稍加不注意的话,可能会忽略掉,也就体会不到诗人真正的创作意图,所以读这些作品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