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毒”的五月,借古人的“避秽法”,扫清一切病疫、暑湿

马上就快到端午了,先提前祝大家端午安康😊
过去的人,习惯于把农历五月称之为“五毒月”,把五月五日的端午叫做“五毒日”。他们认为,“端午至、五毒出”,这段时间,由于阳气最足,容易使得蚊虫、病疫滋长。
所以,除了享受难得的热闹与欢聚外,最要紧的事情还有驱邪避讳,保持身体内外的“洁净”,以应对五毒月带来的“毒”。
端午的毒,到底“毒”在哪里?
所谓的“毒”,有来自大自然的👇
农历五月是午月,在五行中属火,此时光照充足,雨水越发丰沛,病菌、蚊虫滋生,很容易把端午变成一个气机流通不畅+暑湿堆积的时节。
人处在这样黏糊糊、闷热环境下,代谢、气血流通被阻滞,不管是什么体质,或多或少都会在此时感受到一些“堵”出来的“毒”
湿气重、没精神、便秘、心火旺······
也有来自身体内部的👇
夏天,阳气从内往外走。不少长期脾虚、体质虚、湿气重的朋友,体内的湿毒很容易受到时气的牵引。
选择在端午这个阳气最旺的时候,顺势“发”出来,变成背上的痘痘、湿疹等等,成为身体上的“毒”。
因此古人一到端午,都会“蒲艾簪门”,采集各种香草悬挂在门上,饮用一些祛暑湿的茶水。
除了是净化空气驱散蚊虫外,也希望趁着湿毒发出来的好时候,一口气拔除它,让身体内外都保持“洁净”的状态。

今年端午,我们也效仿古人,总结了一些他们驱邪避讳的小tips,整理成一套端午“洁净”指南,分享给大家~
等不及的朋友
可以先查看视频👇
晨起,去野外
扎一束“正气”十足的端午限定花束

端午这天,古人会特意起个大早结伴前往野外,游玩、赏景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最重要的还有——寻香草。

所谓的香草,指的是带有特殊香气的植物,在古时,比较常见的就是艾草、菖蒲、佩兰这三种。
古人认为“香者气之正”,这些野香草天生自带“正气”,把它们扎在一起悬挂在门上,可以驱散毒虫、病疫,起到防未病的作用。
清代名医叶天士就很关注这种气味疗法,他曾经讲过:

疫为秽浊之气,若秽浊不正之气弥漫,必用芳香以开其蒙闭之秽浊,以其袭芬芳之气而重涤秽浊; 而口鼻吸受时序雨潮之湿,或秋暑秽浊之邪气由吸而入,致使秽浊不正异气缠染者,当以芳香辟秽开气,淡渗利湿。

总结下来,芳香气味最核心的作用就在于“散”和“透”。
一方面它非常擅于清理淤堵。不管是空气中的浊气、病疫,还是已经通过口鼻,渗透进身体的湿毒,它都可以快速将其清理干净。
另一方面,它还擅长将“正气”渗透到身体内部,以及周遭环境,营造出一个“正气防护罩”,长效的呵护我们身体。
既清又护,是真真正正方便易得,还有效的驱邪避讳方式。我想,这大概也是为什么端午扎香草的习俗可以一直流传下来的原因吧。
为了让香气随行
古人还会做一个辟邪香囊
香草花束虽然防护力强,却不方便携带,因此生活精致的古人,会选择把香草碾碎,制成优雅、精致的小香囊,这样就可以让香气随身,随时随地给到身体防护力。

香囊的配方有很多,对于五毒月来说,我们更需要的是一个可以解暑湿、驱散浊气的香囊。
所以我选择了端午前后最常见的香草、香料,用菖蒲、佩兰、藿香、丁香这四味药材,搭配了一款辟邪小香囊。

制作中,不单是有趣,还想真诚的借用植物的能量,当成随身携带的正气罩。
材料:一个小布袋
配方:菖蒲、佩兰、藿香、丁香各10g
菖蒲入心,有醒神的作用。夏季暑气重,雨水多,闻一点菖蒲的香气,可以疏通空气中的沉闷感。
藿香、佩兰都是经典的祛湿草。性情温和,有着浓郁芳香,它们主要是解表,也就是通过体表皮肤,来散热去湿。
丁香性热,有暖下焦的作用,对于阳虚的朋友来说特别好。
将所有的药材打成粉末,装入到无纺布袋中防止洒落,之后在放入备好的香包中就可以了。
除了周遭环境
还要清理体内堆积的浊、湿
古人认为“五月属火经,走足太阴经,六月属金经,走足阳明经”,农历五、六月是消化系统的发展时期,所以我们会发现,脾胃最容易在这个季节出现一些小问题。
因此,除了扫清外部环境的浊气之外,还要考虑到脾胃的“洁净”,这里的清洁,主要指的是两个方面:
  • 暑湿:夏天温度高、湿气重,从外环境上看,就很容易困厄住脾胃,给身体堆积暑湿。

  • 消食:端午又叫“粽子节”,这是和家人一起享用粽子的好时光,但粽子大多用糯米制作而成,脾胃虚弱的人吃多了很容易积食,加重暑湿。

针对这两种端午容易遇见的身体情况,我们特地为大家准备了两款小茶方~
解暑湿的香草糖水——香薷饮
香薷饮是一种“熟水”,《本草纲目》记载“世医治暑病,以香薷饮为首药”,它是古人夏日必备的解暑汤,有点像我们现在的凉茶,在古时,是人手一杯的养生饮料。
香薷饮的主要食材有香薷、厚朴、白扁豆这三味。
其中,香薷有除烦解热的作用,可以把体内的热气化作小便排泄出去;厚朴属于化湿药,擅长清理堆积在中焦的浊湿。
最后的白扁豆可以起到引子的作用,它走肺胃,从上焦一直走到中焦。入肺时,能够增强香薷的作用,入胃时,则是帮助厚朴。
香薷的性质属于温性,香味很浓厚,煮成热茶时,容易导致我们体内的气往上升,出现呕吐的情况,所以最好是等它放凉后再喝。

需要注意的是,厚朴有行气的作用,不建议孕妇饮用。
食材:香薷 10g / 厚朴5g /白扁豆 5g
做法:
先把香薷、厚朴、白扁豆稍微用温水过滤一下,清理下杂质。之后放到壶底,倒入开水,浸泡出淡淡的棕红色就可以饮用了~
吃完粽子,喝一杯消食山楂麦芽茶
端午吃粽子的时候,为了防止不消化,可以随时准备一杯既能消除积食又不会给脾胃造成负担的小茶饮——山楂麦芽茶
它的配方很简单,只需要山楂、麦芽、莱菔子、山药干、甘草这五味。
其中,山楂擅长消肉类积食,麦芽擅长消化淀粉食物,两者结合,可以搞定大部分饮食带来的积滞。
莱菔子行气,山药健脾,能让脾胃动力满满地运转。最后的甘草有调和的作用,可以让茶方更加温和。
需要注意的是,莱菔子有行气的作用,所以孕妈妈、哺乳期妈妈不建议饮用。
食材:山楂8g / 麦芽8g / 莱菔子2g / 甘草2g / 山药干1-2片 / 水1000ml
做法:1.准备好这些食材,洗干净后加入锅中 2.煮水15分钟即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