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连【散文】“父亲节”忆父亲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父亲节”忆父亲


文//李文连
“父亲节”快到了,我早已不能像以前一样买礼物给父亲惊喜,围绕在身边陪他过节,享受浓浓的父女之情了。父亲离开我们已经有20个年头了。这么多年来,他的音容笑貌没有因时空的阻隔而淡化,依然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最初失去父亲的那几年,我的心终日被伤痛困扰着,几乎痛不欲生;而今回忆父亲,却有一种甜蜜萦绕在心头,我知道父爱已化作温暖长存我心,尤其在“父亲节”来临之际,更让我心绪纷飞,思念如雨,我好想父亲!
父亲在这个世上仅仅走过65个春夏秋冬。儿时的父亲是什么样的,记忆不算太清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十八届三中全会刚刚开过,那是个振奋人心的年代,只记得常常从家家户户的小喇叭里听到父亲威严的声音响起。那时父亲在公社(现在的乡政府)工作,我们随母亲在村里生活,父亲不能每天都回家,他要忙的事很多,偶尔闲暇也是很晚才到家,清晨又匆匆离去。所以我们对父亲的声音比相貌更熟悉,常常听着他的讲话声,仰望着小喇叭就能感受到他的存在,但更多的是敬仰。说实在的,父亲在儿女们的心里,他高大的形象如山一样伟岸!
记忆里印象最深的,是退休后的父亲。记得我上小学时,父亲已经调到法院,从事他一直喜欢的工作,他是一位清正廉洁的法官。我初三那年,父亲响应国家号召,提前离开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岗位。退休后的父亲终日郁郁寡欢,奔波一生的他,突然离开熟悉的环境,事业型的父亲最初有些无所适从,整日跟在母亲的身后出现在田间地头。母亲倒是很开心,父亲难得有这么充裕的时间陪着她,终于结束了聚少离多的家庭生活,母亲的心头荡起幸福的涟漪……
这段时间是父亲陪伴母亲最多的日子,也是父亲真正融入我们生活的开始。那时候,哥哥姐姐们相继成家,过上了小日子。家里只有父亲、母亲、我和弟弟四口人,倒也其乐融融。上世纪80年代,中国大地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部分人下海先富了起来。不甘寂寞的父亲也开始不安分了,他先是请师傅开砖窑,但因为选址时出现误差,土质不好不得不放弃。后来,他又想为家乡人做点实事,于是动用多年的关系,申请拿下配套自来水的项目,父亲毫不犹豫的把建设项目的地点,选在了生养自己的家乡。这本来是件造福百姓的好事,可在项目落实的过程中,因为诸多人为的因素,项目最后被搁置了,父亲的事业再度受挫。他不善变通,耿直的个性与这个时代是那么的不相融洽。于是,从这以后,父亲好像洞明了世事,他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安分守己地开始学习务农,闲暇时间报了全国律师函授学校,自修律师课程,开始了一生中最后一段朴实的生活。
父亲虽然生长在农村,可从学校出来后一直忙于工作,从来没有在田间劳动过,那段时间,他跟着母亲开始学着做一个地道的庄稼人。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下地劳作,过上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还记得父亲第一次上电视,是在门前树林间牧羊的时候,那是偶然被电视台记者抓拍到的镜头。他戴着大沿草帽,左肩上背着一个军用水壶,右手拿着牧羊鞭,跟在一群羊的后面乐乐呵呵的,活脱脱的一个老农形象……
后来,我和弟弟分别因读书离开家,父亲一直陪在母亲的身边。每到月底,他骑自行车走三十里山路到县里给我送米面,望着汗流浃背,雪染双鬓的父亲,我觉得他再也没有以前那么威严了,像极了一个普通的父亲,并一次次感受着他的慈爱。
最难忘记的,是父亲的身影。我成家后,因为在学校工作,每年暑假都能回老家陪伴父母度过一个快乐的假期。秋天,乡村的田野格外美丽,每天日落西山后,父亲赶着羊,牵着驴从田间地头往回走,夕阳的余晖落在他的身上,把他的身影拖得很长很长。那时候我觉得父亲真的很朴实,他已经磨练成一个地地道道的庄稼人了……直到父亲去世后的若干年,我站在老家的这片小树林里,遥望着眼前这片熟悉的田野,眼前依然能浮现出父亲的身影,似乎还能看到他脸上挂着慈祥的微笑。虽然常常是泪眼模糊,但心里还是暖融融的,因为我的父亲,留在了田间地头,和大地长存……
这么多年一路走过来,生活里每每遇到不开心的事儿,我都会想起父亲曾经对我们的教诲:”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父亲教育我们放大做人的格局,不为小事所牵绊。直到今天,父亲的言传身教仍然激励着他的儿女: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永远做一个善良、正直、有爱心的人。
父亲的一生没有过波澜壮阔,但他是个光明磊落、顶天立地的男人。晚年的他,成了免费的民间律师。他利用所学法律知识,替乡亲们分忧解难,常常在危急中帮助别人,很少计较个人得失,得到了人们的好评。直到现在,人们提起父亲时,还是赞不绝口,他是家乡人民的骄傲!
敬爱的父亲,在“父亲节”这个伟大的节日到来之际,您的女儿撰文以作纪念,您的儿女们永远怀念您!
编审:宋光平
作者:李文连,笔名竹子。60后,汉族,内蒙凉城人,毕业于乌盟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系,大学学历。从小酷爱读书,喜欢文学,有通讯报道、散文、微小说、中篇小说等作品在当地刊物发表。当过小学语文老师,现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热爱大自然,喜欢用文字书写生活,分享快乐,希望自己做个向日葵一样的阳光女人。
1. 凉城文苑公众平台不介入任何版权纠纷。坚决反对抄袭、洗稿等违反创作道德的行为。如因版权问题引起纠纷,请投稿人与版权方自行处理。因此,为保护原创者权益,我们征稿的范围仅限原创作品,如在其他微信公众平台上公开展示过的作品,平台一律不予采用,一经发现,直接删除。
2.平台征稿的体裁为散文(随笔)、诗歌(古体诗、近体诗及现代诗歌)、杂文、小说等。文章一般以两千字以内为宜,小说不超过3000字,诗歌每次1-4首,长篇小说可安排连载。
3.稿酬规定:从2019年11月11日起,文章采用后,以一周时间为限,阅读量在100以下的,按赞赏金额60%计发稿费,阅读量在100-300的,按赞赏金额的70%计发稿费,阅读量在300-500的 ,按赞赏金额的80%计发稿费,阅读量在500-1000的按赞赏金额的90%计发稿费,阅读量超过1000的,赞赏全部归作者本人。发布的文章无赞赏金额则无稿费。稿费在文章发布的第8至10天之内,以微信红包或转账的方式发放,逾期未领视同放弃。10元以下(含10元)的赞赏及文章发布一周后的赞赏不发给作者,留作平台运行经费。作者请加主编微信15727260343。
来稿可发微信15727260343、tan15336693443,或发邮箱717326846@qq.com。投稿请附100字左右的个人简介及个人生活照1张。编者收稿后会及时处理及时回复,一般不会超过一周时间,在此期间请勿多投,超过一周可自行处理。
平台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
如有疑问,请点击《凉城文苑》公众号“联系我们查看详情。
扫码关注我们
(0)

相关推荐

  • [父亲节特刊]潘兰香的诗《父亲节忆父亲》

    父亲节忆父亲 其实,我不知道要说点什么 您活着的时候,我与您就没话可说 父亲节,我只有回忆那些不美好的往事 我不是您期待的孩子,而且嘴里能蹦铜豌豆 十来岁的时候,我迷上了看书,您让我扫地 我扫一间屋子 ...

  • 父亲节忆父亲

    ​[鹧鸪天] 父亲节忆父亲(新韵)(晏几道体) 文/张秀祥(山东) 厚道诚实孝为根,仁慈乐善济乡邻. 爱妻育子竭全力,戴月披星付苦辛. 思念念,泪淋淋.尊容笑貌忆常新. 恩泽教诲焉能忘,祖训家风胜似金 ...

  • 86岁志愿军老战士白传桃:父亲节忆父亲

    父亲节忆父亲 白传桃  参天的树,以高大的挺直,刺向天际,在丛林中,向长辈那样呵护着一大片树林,都正在它脚下茂密的成长着,引来百鸟争鸣.夜色,是百鸟安稳投宿的家园.就在这大山脚下的不远处,一处人家的房 ...

  • 节日特刊|父亲节忆父亲 作者:阳阳

    荷,于生命之初,温婉深情, 从容入世,清淡出尘- 红尘中,不如,坐一叶扁舟, 赏两岸的风景如画, 心事如荷,开出一朵恬淡静美的花. --最美月色在荷塘,最美文字在荷塘! 父亲节忆父亲  文/阳阳 父亲 ...

  • 《父亲节忆父亲》 荷兰徐海燕

    忆父亲---由于特别事回文成县老家,在表哥和表弟的帮助下,事情办得比预期快得多,让我有了空暇去祭拜父亲,甚感慰藉. 父亲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在文革期间被打成"四类分子".改革开放 ...

  • (纸刊备选)父亲节忆父亲|梁立敏​(山东)

    文学时代微刊·总第5010期 欢迎关注·文学时代微刊· 父亲节忆父亲 文/梁立敏(山东) 挣命养家漂异乡, 中年疾病缠身上. 眼见困难无门路, 省吃俭用度时光. 上学不用闹钟响, 父亲准时催起床. 遇 ...

  • 【三江文学现代诗刊】甘树林 ‖ 感恩节忆父亲(组诗)

    [三江文学现代诗刊] 原创作品总第581期 顾      问: 李 不 白 特邀顾问: 周 渔 总      编: 黄 葵 主      编: 残 莲 幽 梦 感恩节忆父亲(组诗) 文 /  甘树林 ...

  • 【雷池诗社】黄叶树诗词小集《父亲节忆父》

    06 [与诗为友] 黄叶树 <雷池诗社>常驻作者. 诗人简介 黄叶树,本名:袁光喜,湖北省新洲县双柳镇人.1947年出生,汉族,共产党员,会计师,<雷池诗社>常驻作者. 从事企 ...

  • 【赣雩文艺】作者:李学栋《父亲节忆尊父》(外一首)总第967期③2021年第173期③

    (点上面播放按钮可赏听音乐哦) 父亲节忆尊父 (古风) 作者:李学栋 父亲节日忆从前,岁月沧桑旧梦牵. 苦辣酸甜风雨路.自然灾害少衣穿. 寒来暑去斑纹满,疾病缠身永长眠. 儿女而今皆立业,先尊无挂早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