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与学校管理变革

“五育”并举本身不是一个新话题,但却是新时代的新任务。如何更好落实“五育”并举,更好推进教育教学管理的改革,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

新时代我们重提“五育”并举有着特别意义,这和我们当下教育发展的状况有着密切关系。当前教育有许多经验,尤其是新中国的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有针对性地去解决。

“五育”不平衡问题。如今教育发展的不平衡还存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在同一个区域中学校与学校之间,以及学校内部不同学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体现得较为普遍,在“五育”之间也存在着短板和弱项,如“重智、轻德、弱体、抑美、缺劳”的状况。

“五育”不充分问题。单独看,德育也好,智育也好,许多情况下并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比如,我们培养出来的有些人有知识没文化、有个性没品行。过去我们特别强调德智体,“三好学生”主要通过“三育”体现。在这样一种现状中,我们需要思考“五育”之间各方面如何更好发展。

“五育”不联系问题。为什么不联系?有人认为,“五育”之间相互独立各成体系,正如我们的教学是分科教学一样,但是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在我们的教育当中恰恰被忽略了。“五育”之间本来是关系密切、彼此共存的状态,而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恰恰出现了相互分割、相互隔离、相互不联系的状态。

从本质上说,“五育”并举是一个整体。各方面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甚至是“我中有你们、你们中有我”的联系。没有单独的德育,没有单独的智育,教育本身就是整体发生的,人也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的,所以我们在理解“五育”并举的时候,需要真正将“五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五育”并举的关键在融合。千万不要以为开齐开足“五育”方面的各个学科就做到了“五育”并举,这绝不是1+1+1+1+1单独罗列的过程。所以,未来“五育”并举的关键在于融合,达到相互贯通和融通的状态,甚至要达到“五育”互育的状态。每个人、每个方面,只有放在一个整体之中才可能构成一个完全的状态,而每个人、每个方面只有相互协同、彼此协调才能促进整体发展。单独的某一个方面可能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存在,但是能否真正达到一种相互之间的融合,达到一种相互之间的彼此支持,这才是我们对未来“五育”并举理解的关键。

“五育”并举的灵魂是育人。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核心体现在人的现代化上,就是教育要培养出现代的人,从学校走出去的人要具有现代人应该有的理想信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培养的是未来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但首先应该具备最基本的爱心、责任、担当,包括身心和谐发展的人。

因此,“五育”并举呼唤学校管理进行深度改革。

第一,更加关注价值领导。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为什么我们关注思想的领导?在办学过程中,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是否具有正确的思想,是否能顺应教育基本规律,是否能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这些成为我们办学的重要指导。因此,未来的学校变革首先要关注正确的、适合的、创新的教育思想的指导,并基于这样一种思想改变我们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新时代我们既要关注实践方面的探索,更要关注实践探索背后的指导思想,关注其是否真正按照“五育”并举的要求来办学。

第二,特别强调改变育人方式。要将“五育”并举真正落地,要培养新人,需要教育教学和管理方面的变革,包括评价方式也要做一些深度变革。我们的教育教学手段如何在线上线下融合的状况下达到全面育人,如何真正突破课堂、校园甚至学校教育的局限,将课内外、校内外以及现实状况与虚拟空间结合在一起,都是我们要深度考虑的。教育需要更多的体验、实践和项目式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只有育人方式的不断变革,才能真正将“五育”并举、融合、互育落实。

第三,强化教育治理。教育从管理走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未来学校的变革,要更好体现以人为本,体现多方参与协调、多元治理的思想。未来的学校一定是越来越强调协商、民主,强调规则、法治。这也是我们真正将“五育”并举落地,真正培养时代新人对学校管理者提出的更为迫切的要求。

第四,利用多方面社会资源形成教育合力。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的发展需要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关注和支持,教育的成就是各种因素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教育的许多问题并非教育自身的问题,而是社会其他领域的问题在教育当中的体现。作为教育管理者,如何利用好积极因素,更好地应对消极因素,这是对未来真正坚持“五育”并举的切实要求。

(作者系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中国教师报》2020年11月11日第12版

(0)

相关推荐

  • 成洪波:信息化促进 高校治理现代化的路径创新

    摘 要: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大趋势,以信息化促进高校治理现代化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面对当前高校信息化治理能力不足.运转不畅.建设滞后.功能受限等问题,需要转变系统模式,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搭建 ...

  • 乡村小规模学校整体变革:动因、机理与实践进路

    作者简介 欧阳修俊/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乡村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谭天美/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讲师,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本文通讯作者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 ...

  • 李政涛:持续点亮一所学校的关键,在于校长的三种思维方式

    当一位校长有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也有了相对丰富的管理经验,那么什么是制约其发展.提升的瓶颈?在于思维方式. 加拿大教育改革研究专家迈克尔·富兰认为:"我们需要一张不同的处方, 以便抓住问题的 ...

  • 在变革中探索数字化转型之路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点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现代化对民族复兴的重要作用. 为了更多地培养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

  • 五育并举高考怎么考?作文题、范文、素材精选(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

    德  育 [作文题目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当上了美国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一位新教师来到学校,他就会交给那位教师一封信,信中写道:"亲爱的老师,我亲眼看 ...

  • 校长主任必须要掌握的与五育并举相关的五大...

    校长主任必须要掌握的与五育并举相关的五大概念: 概念一.五育并举 意思是说德智体美劳五育都要并重,不能偏废,实现均衡发展,一体化发展. 概念二.五育融合 五育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

  • 实施“五育并举”,校本师资培养是关键

    吴维煊 "五育并举",不仅是教育质量提升的焦点问题,也是教育可持续优质发展的关键.基于此,各级各类学校都将"五育并举"作为学校办学及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从&qu ...

  • 五育融合与学校课程建设

    <课程 教材 教法>2020年第12期中的一篇文章<新时代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学校课程建设研究>,有一些非常有启发的观点: 新时代德智体美劳"五 ...

  • 以“五育并举”克“四无”顽疾

    吕建 近期,有媒体在全国若干省份调研发现,学习无动力.对真实世界无兴趣.社交无能力.生命无价值感的"四无"青少年越来越多.(4月30日 中国青年报) "四无"问 ...

  • 学校管理变革中的校长“生长之路”

    校长,顾名思义,因学校而"生", 因教育而"长".一个校长的办学实践, 从本质上讲,就是一个校长的"生长之路",即从率性而为的经验型校长,生 ...

  • 成都高新区行知小学:五育并举,自主成长

    作者介绍 陈宗荣:男,成都高新区行知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学历本科,中学高级教师.曾被评为全国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先进工作者.成都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市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和中青年教学能手.先后参与多项 ...

  • 【通识课】五育并举:培养新时代需要的人才

    萧斌臣老师: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同程度的发生着改变.五育的教育理念是我国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措施.为了培养出更多的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新时代的育人标准 ...

  • 实施“五育并举”为何还在评“三好学生”

    实施"五育并举"为何还在评"三好学生" 江苏省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吴维煊 临近期末,每所学校都进入盘点及总结一个学期及一个学年教育教学工作的忙碌中,在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