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公平”都具有相对性

育邻梦

公平,社会学名词,公平是社会法律所追求的基本价值之一。公是公共,指大家;平是指平等,意指为大家平等存在。公平亦指生活中行为处事不偏不倚,每个劳动生产者享有均等分配社会财富的基本权利。地球是椭圆的,平是某一局部位置的相对概念,人类文明的“公平”同样具有相对性。世界上没有永恒,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时刻、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生命体。那么,公平具有哪些相对性呢?

人群中总有高、矮、胖、瘦

时间相对性

人类文明进化是一场接力赛,它从诞生之日起一刻也不停歇的向前、向更高层级进化,人类文明生于自然、长于自然。因此,人类文明具有天然的自然属性,也就是人类越早期的文明越接近自然生存进化原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去动物属性是人类文明进化的主要前行方向,人类文明程度越高其生存资源分配越趋近于“公平”、离“弱肉强食”越远。原始人类狩猎、采摘活动中力气大或手脚敏捷的能够获得更多食物;奴隶社会,奴隶主对生存资源和努力拥有绝对支配权;封建社会皇权就是社会终极裁判官。现代社会【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众多共和国民主国家相继建立,共和国或者民主国家最大治理特色就是人民对社会公共管理事物的参与程度普遍提高,国家治理基本制度由绝大多数人民共同拟定并付诸实施。

江河越靠近发源险滩越多、越靠近大海水流越平直。同样,人类文明越向前发展越趋近于“公平”。时间是最富创造力的“手术刀”,它能够让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幼小的孩童长大成才,让人类文明向“公平”无限靠近。

公平因文化而异

文化相对性

公平正义具有文化相对性、社会差异性,实现公平正义既应符合法律规定,又要“合情合理”、符合民族文化特色,比如在我国民事行为中即坚持公民“宪法”主体地位也尊重每个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习俗,并基于此形成了诸多民族自治地区。

试题:某高校司法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处于大城市“陌生人社会”的人群会更多地强调程序公正,选择诉诸法律解决纠纷;处于乡村“熟人社会”的人群更看重实体公正,倾向于以调解、和解等中国传统方式解决纠纷。据此,下列关于公平正义说法正确的有( A B D )。

A.对公平正义的理解具有一定的文化相对性、社会差异性
B.实现公平正义的方式既应符合法律规定,又要合乎情理
C.程序公正只适用于“陌生人社会”,实体公正只适用于“熟人社会”
D.程序公正以实体公正为目标,实体公正以程序公正为基础

解析:

选项A正确。人们所受的教育程度不同、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所受周围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因此,对公平正义的理解也有所不同。

选项B正确。实现公平正义的方式既应符合法律规定,又要合于情理,反映社会整体价值观和公众利益,才能为社会公众认可并接受。

选项C错误。“公平正义”既要求实体公正,也要求程序公正,只是说在“陌生人社会”与“熟人社会”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而不是“非此即彼”的相互排斥。

选项D正确。程序正当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方式与载体。正义不仅应当实现,而且应当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程序是运送正义的方式。程序正当,是指立法、行政和执法司法机关的活动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程序的规定,保障法律制定的科学性,保证案件及时正确处理,确保公正、民主、效率、人权保障、权力制约与监督等价值目标得以实现。确保充分参与、裁判中立、程序公开和程序约束。因此,程序公正以实体公正为目标,实体公正以程序公正为基础。

文化是特定人群在长期生产、生活历程中总结的智慧经验结晶,汇集有他们最可靠、最通行的行为处事准则,比如东方农耕文化崇尚“群策群力”集中力量办大事;欧洲工商业文化崇尚个人自由、平等。因为,以江河为浇灌源泉的农耕,任何个人的力量都不足以应对自然环境变迁,比如集全村、全县乃至全国之力修渠、排洪应对旱涝;工商业文化则更多从个人组织协调、统筹谋划等能力中受益。

“公平”地域相对性

地域相对性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生活环境为每个人成长赋能、完成彩染。“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全世界的孩子降生之时几乎是完全相同、平等的,他们的财富不分多寡、他们的行为习惯没有差别。但是,不同成长地域、不同生存环境让他们有了完全不同的生活习惯,比如西南地区人们因阴冷潮湿而爱上了吃辣椒;西北主产小麦,所以人们以面食为主;沿海则饱享海鲜之美......

人类生活习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文化习俗中的“公平”同样随生活而变,比如全国实行“公平”义务教育。但是,在不同省份、不同地区依然存在投入差异性,越是发达地区在义务教育上投入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越多;同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在不同地区的录取分数线和指标配给也不相同。所以,“公平”具有地域相对性,不同地域人类所能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不相同、不同自然资源禀赋让人类形成了完全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