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诺贝尔奖揭晓。在祝贺获奖者的同时,很多媒体也深挖了获奖者的成长经历和获奖原因。其中,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不难发现,很多获奖者都毕业于世界一流大学。人们在探讨一所高校时,也时常会拿学校培养出了几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来作为高校是否一流的一个标准。但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毕竟是少数,将是否有诺贝尔奖获得者当做世界一流大学的唯一标准,可能失之偏颇。近些年,我国也启动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双一流”计划。了解国际一流大学的标准与要素,对于建设我国“双一流”高校来说具有借鉴意义。那么,除了诺贝尔奖之外,世界一流大学到底有无为世人所公认的标准?如果有,它们该具备哪些基本的为大家所公认的要素?何为世界一流大学?稍微做点研究我们就不难发现,世界一流大学并无明确的概念。不仅如此,它还是个含混不清的概念,主观性较强。但这个概念却流传甚广,无论是高校中还是社会上,莫不如是。虽说如此,我们还是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世界一流大学。一是规模。在当代,世界一流大学应该具有庞大的规模。因此,所谓一流大学往往指那些全球性的、综合性大学(global research university)。它们的学术能力强大,有完善的学科体系,有丰富的学术资源,能够支撑起国际化的学术研究。二是名声。所谓世界一流大学,即是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的顶尖大学。就此而言,那些规模虽小,但因为在某些学科领域有着最优秀的师资力量,有着非凡的学术成果与影响力,获得各种学科最高奖项的高校,同样可以成为世界一流高校。纵观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世界一流大学并非是一个到了现代才出现的概念。从古至今,一所大学的声誉历来都会超越疆域的限制,只不过到了现代社会之后,由于学术共同体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世界高等教育之间开始越来越广泛的流动性的不断增加,不仅影响了几乎所有的大学,也改变了世界高等教育的格局。虽然在讨论世界一流大学时,难免有主观之嫌,但我们还是会发现,这些世界一流大学具有共有的因素,或者是一些相同的特点。就此而言,我们或许可以将它们视为是检验或者判断世界一流大学的最基本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