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潮丨我从哪里来?张先生口述小村旧事之三,之四

(0)

相关推荐

  • 潮汕人以前常用的“木杆秤”你还记得吗?会用吗?

    在日常生活中,像上市时买卖交易,余粮买卖.家畜(头牲)的买卖等要称量过秤,称就成了生活中的必需品. 据古籍记载,木杆秤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以前,它不叫秆秤,叫权衡,所谓的"权"就是 ...

  • [老知青回忆录] 政治队长(十)

    政治队长(十) 秋收时,生产队第二累的农活就是割谷子. 谷子一般种在山坡地里,土里全是细小的石头子.割谷子要求镰刀要紧贴在地面上割谷草,为的是尽量把谷草留得更长,谷草好喂牛和马等大牲口:但这样一来,镰 ...

  • 斧头都砍不动,古人拿来做秤杆,今很珍贵,每一棵树都被专人保护

    持心如衡,以理为平--(明)刘伯温<郁离子> 夏朝开始中国就出现了计量器具--衡器,战国中期楚国一带因此熟练掌握了称量黄金的手段,公元前221年商鞅变法之后,衡器得到了统一,宋朝时衡器的技 ...

  • 农耕博物馆(三)——天地之间有杆秤

    又见乡村 我们还有更多丰富有趣的话题,点击关注哟! "天地之间有杆秤, 那秤砣是老百姓--" 歌词中的杆秤和秤砣 仿佛与我们隔了几个世纪 但是生活中又随处可见 传说木杆秤是鲁班发明 ...

  • 【盘点老行业之四十八】钉秤匠

    秤,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重要,如今,不管买卖什么,往电子秤上一放,四两半斤,分毫不差地呈现出来了,比老式的杆秤放便多了. 老秤属鲁班发明,秤砣为权,秤杆为衡:一斤为十六两,一两一颗星,南北斗共十三颗星, ...

  • 俗语小篇 | 秤称萝卜秤称姜

    俗语小篇 | 秤称萝卜秤称姜 秋冬时节,萝卜是皖北人家的大众菜食.生吃,凉拌,炖肉,或者在锅里简单炒一炒,都好吃,而且开胃.哪怕上档次的一桌酒席,上一盘凉拌萝卜丝,或者干脆就是一切四瓣的萝卜块,都不显 ...

  • 张海潮丨我从哪里来?张先生口述小村旧事之一(之二)

    张先生口述小村旧事之一 张先生其人 张先生名聚栓,生于一九三七年,今年八十岁.高个,细瘦.从我记事起,就看到先生身上一条条肋骨突出着,现在仍然. 像大多数中国农民一样,先生一生都在田间劳作.少时家贫, ...

  • 张海潮丨我从哪里来?

    代<张先生口述小村旧事>序 夏日,热浪卷地,酷热难耐,又是南方水灾,北方干旱之时.秋庄稼被太阳嗮的枯萎干黄,庄稼人一边心焦火燎的盼着落雨,一边蜷在屋里躲太阳.太阳落山好久,空气中有了夜的凉 ...

  • 张海潮丨张先生口述小村旧事之六

    水到哪里去了? 六月三号下了一场雨,一个月了没见一个雨点,庄稼干旱,人热的无处躲避.由盼雨,张先生说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连雨,又说到过去的河流到处都是,现在大多都已经干涸. "远的不说,就 ...

  • 张海潮丨张先生口述小村旧事之五

    卜卦者 卜卦作为原始先民最早认识自然,认识人类的一种手段,出现在我国的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而周易卜卦是以周易阴阳.八卦象数理论为指导,结合干支五行学说,创造了一套独特而神奇的预测方法. 周易占卦有独 ...

  • 张海潮丨飞舞的雪带着飞扬的心漫步

    清晨,拨开窗帘一角,灰黄的路灯光下,飞舞着密密麻麻的雪花,地面和树木已被白雪覆盖,真正是"千树万树梨花开."天气预报一遍又一遍地播报有大范围雨雪,让人心里有所准备,少了那种&quo ...

  • 张海潮丨落雪无痕(中篇小说)

    晌午时分开始下雪,谷子大小的雪粒,斜着飘落在树上.地上沙沙作响,打在人脸上,麻酥酥的痒疼.到半后晌,密密匝匝的雪片子在空中横飞,雪落在雪上没有声音,地平面在默默增高,落在脸上也没有声音,立时就融化了. ...

  • 张海潮丨火车送你去远方(中篇小说)

    快晌午时分,爹赶集回来了.爹笑呵呵的,把手中的一个蓝色小包袱递给翠儿说:"给你买的一身衣料,的确良布衫.凡尔丁裤子,你拿去请南院你二嫂剪裁一下,在她家的机器上做好.还有,这是三块钱,你拿上去 ...

  • 张海潮丨秋雨(下)

    菊怀孕了.是在菊十七岁那年.菊对杨三儿说:"我身上不来了."杨三儿一惊:"呃,那咋办?"菊说:"老鳖儿子儿,你说咋办?我再给你生个小鳖儿子儿?&quo ...

  • 张海潮丨我的凤鸣湾儿(下)

    吃罢晚饭,兰芝正在灯下绣花,笛声响了起来,还是那支熟悉的凤飞飞.兰芝放下绣花针,忍不住出门,站在门前的沟沿上,向着笛声寻找.上玄月早早地来到头顶,星星稀稀拉拉,微微的夏风把笛声从土地庙,现在的小学里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