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潮丨张先生口述小村旧事之六
相关推荐
-
什川大沟(3)吊河沟
在什川人的心目中,大沟的口子应该从白家壳勒算起.因为人们进大沟,大多是从白道坡向上,一条大道向东北方向接入大沟沟口.事实上,大沟从白家壳勒往下,还要依凤凰山脚走一段,之后从缓坡滩涂中冲开一道河沟,与流 ...
-
赣榆风情|考万历《赣榆县志》序
考万历<赣榆县志>序 周明军 史料记载赣榆县第一部县志是在明万历十八年(1590),由赣榆知县樊兆程主修的<赣输县志>.县学附生唐时熙编撰初稿,教谕李一凤校正,樊兆程亲自总纂成 ...
-
赵珍、刘赫宇:清代北京西山人工水系与生态恢复力
作者简介: 赵 珍(1962-),女,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历史地理.环境史.清史. 刘赫宇(1992-),男,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 ...
-
香坊沟油坊沟
香坊沟油坊沟 孟津境内的黄河廊道过小浪底镇大庙沟,廊道公路沿水岸线进入缸沟炎帝窩,路绕水岸蜿蜒再向北,就到了原老煤窑乡香坊沟村和油坊沟村. 老煤窑乡这里沟壑纵横山梁条列,随着小浪底水库蓄水,原来的沟壑 ...
-
黄鹿庄
黄鹿庄 明代和清代各地方史志中的所谓"里甲",是近代保甲制度的前身.所谓里,指乡里:所谓甲,指村庄.明清时期,里的大小相当于如今的乡镇,甲的大小相当于今天的村. 嘉庆版<孟津 ...
-
王阳明祖上风水探秘
王阳明,明代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教育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与孔子.孟子.朱子并称"孔孟朱王",中国历史上"真三不朽"的两个半人之一. 现在已很少人 ...
-
马明高 :兑镇忆旧 · 采煤(5-6)
作者:马明高 05 孝义煤炭开采最早的文字记载是由元延佑元年(公元1314年),到明清时期,煤炭已成为邑人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燃料.清朝咸丰<汾阳县志>卷十载:"清康时该地以 ...
-
张海潮丨张先生口述小村旧事之五
卜卦者 卜卦作为原始先民最早认识自然,认识人类的一种手段,出现在我国的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而周易卜卦是以周易阴阳.八卦象数理论为指导,结合干支五行学说,创造了一套独特而神奇的预测方法. 周易占卦有独 ...
-
张海潮丨我从哪里来?张先生口述小村旧事之三,之四
一杆秤 秤,作为一种衡量器材,古已有之.据说是李斯发明了秤.他采用南斗七星的主生和北斗七星的主死,来作为秤杆的标记.一颗星就是一两重,十三颗星就是一斤.后来,他观察到,有人在追逐利益时缺斤少两,丧失道 ...
-
张海潮丨我从哪里来?张先生口述小村旧事之一(之二)
张先生口述小村旧事之一 张先生其人 张先生名聚栓,生于一九三七年,今年八十岁.高个,细瘦.从我记事起,就看到先生身上一条条肋骨突出着,现在仍然. 像大多数中国农民一样,先生一生都在田间劳作.少时家贫, ...
-
张海潮丨飞舞的雪带着飞扬的心漫步
清晨,拨开窗帘一角,灰黄的路灯光下,飞舞着密密麻麻的雪花,地面和树木已被白雪覆盖,真正是"千树万树梨花开."天气预报一遍又一遍地播报有大范围雨雪,让人心里有所准备,少了那种&quo ...
-
张海潮丨落雪无痕(中篇小说)
晌午时分开始下雪,谷子大小的雪粒,斜着飘落在树上.地上沙沙作响,打在人脸上,麻酥酥的痒疼.到半后晌,密密匝匝的雪片子在空中横飞,雪落在雪上没有声音,地平面在默默增高,落在脸上也没有声音,立时就融化了. ...
-
张海潮丨火车送你去远方(中篇小说)
快晌午时分,爹赶集回来了.爹笑呵呵的,把手中的一个蓝色小包袱递给翠儿说:"给你买的一身衣料,的确良布衫.凡尔丁裤子,你拿去请南院你二嫂剪裁一下,在她家的机器上做好.还有,这是三块钱,你拿上去 ...
-
张海潮丨秋雨(下)
菊怀孕了.是在菊十七岁那年.菊对杨三儿说:"我身上不来了."杨三儿一惊:"呃,那咋办?"菊说:"老鳖儿子儿,你说咋办?我再给你生个小鳖儿子儿?&quo ...
-
张海潮丨我的凤鸣湾儿(下)
吃罢晚饭,兰芝正在灯下绣花,笛声响了起来,还是那支熟悉的凤飞飞.兰芝放下绣花针,忍不住出门,站在门前的沟沿上,向着笛声寻找.上玄月早早地来到头顶,星星稀稀拉拉,微微的夏风把笛声从土地庙,现在的小学里向 ...
-
张海潮丨我的凤鸣湾儿(上)
清凉山南麓,有一道东西土岭,也是古今的一条大路.土岭下,有一条西北东南向的河沟,宽处一里多地,窄处只有十多丈宽.从山根儿的小河发源地一直到南涧河,三十多里长的河沟里长满了芦苇.春夏天,一条宽大悠长的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