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应鼓励孩子自我探索,并引导高情商的表达

人际沟通之重要众人皆知,但尽管知道重要,能掌握要诀者却似乎不成比例。学校教育往往偏重智育,对高情商的表达不甚措意。情意的开发如果能尽早开始,就能浑然天成,毋须花费太多时间修习订正;内心的感动,形诸于外自然就是受欢迎的温良恭俭让的行为模式;表达就越自然、越不矫饰。

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让生活更容易。思想的启迪不必陈义过高,只要从周遭生活取材,先把基本的切身问题理清之后,再描绘清楚、叙说明白,让道理埋伏照应在游戏中或生活里。因此,凝眸注视生活,观察、思索、归纳、分析后形诸口语的过程,不但让孩子咀嚼了生命的滋味,也开发了情意。一旦这些学习过程在生命中扎根,教育就能突破藩篱,无处不在。

具体言之,大人只要透过个人生命经验的体会及适切的小故事,和孩子做深度的交流,使孩子知善恶、重感情,所有美好的德行将内化成为行动的准则,让人性、社会性与自然充分调和于是,美好德行的实践,将不再只是书本里的白纸黑字或考卷上的标准答案而已,而真正成为个人精神生命的寄托,正所谓「一粒砂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只有生命与生活经验相互结合,情感才能流动起来。所以,教育应该从个人的情意共鸣为起始点,体察时代的变化,才能收表情达意、欣赏陶冶,进而达到潜移默化的功效。

鼓励孩子自我探索,把自身的感动、不快、疑惑、共鸣……等情意提出,一来可训练独立思考,二来也必定对孩童将来的处世有直接的促进。从现在开始,请敞开心胸,给孩子开放讨论的空间,让孩子能在大人的引导下,培养开阔通识眼光及启发独立思考。真诚情感的体现,就是藉由大人的诚恳表白,来引起孩童的思考,并受到某种程度上的启发;甚至是希望他们能在感动之余,产生和以往不同的想法、一个切入解释世态人情的角度,或提醒对所处世界的关怀,为生活找到一个说法。

鬼哭神嚎戏码

黄昏时分,先是外婆跟小龙女笑闹时,不小心手指滑过她的脸颊,她当场痛哭,不顾外婆连声道歉,也不让外婆抱她,呼天抢地地找妈妈。(根本就没伤痕)外婆哄不了她,见笑转生气,不理她,径自到书房。

由姑姑哄停后,两度踱到书房,站在外婆身后,看起来是拉不下脸道歉。

外婆是真生气了,没回头。她只好讪讪然离开。

接着,诺诺因为跟姊姊抢笛子,居然抢到了还生气,把笛子往地下扔。外婆叫她捡起,她居然抵死不从。好!都给我记住,外婆决定好好处置这两个小魔头。

没过多久,外婆炒好菜,大声呼唤吃饭。姊姊说还不饿,想晚点吃;外婆不太高兴,诺诺欣然前来响应,外婆负气地说:「爱吃不吃随便你们,反正以后我不理你们了,你们都爱耍脾气。」

诺诺倔强说:「那我也不要跟你们讲话了啦!」还接着大哭:「我要找妈妈!」外婆怼她:「既然要妈妈现在就去,姑姑,把门开了,让她马上出去找妈妈,以后也别来外婆家。」

诺诺居然气得把脚上的拖鞋甩出去,外婆很生气,大声叫她把鞋穿起来,连同刚刚甩笛子的帐一并算,问她:「动不动就甩东西,是对的吗?」外婆在她站的位置圈出一个圈,「如果不穿上拖鞋,就别想离开这个圆圈范围。」

诺诺跟姐姐一样鬼哭神嚎起来,喊外公、叫姑姑,外婆狠下心不准有人救援;姐姐在外头听到妹妹哭声,急跑过来,大叫:「不要骂她!」我说你管好自己就行,姐姐竟然将厨房的门「碰!」地用力关上,局面一片混乱。

这下子真把外婆惹毛了,声量放大,说:「从今以后,你们就不要到外婆家来,外婆这么爱你们,还要看你们脸色过日子,我这是招谁惹谁!」于是添了饭,自顾自吃起来。

诺诺想是知道大事不妙了,忽然停止了哭泣,颊上挂着泪,面对吃饭的外婆说:「外婆对不起。」

外婆心肠软,叫她过来,抱着她问:「你这样凶外婆,是不爱外婆了吗?」诺诺仰着头跟外婆告白:「我最爱外婆了。」接着,诺诺异乎寻常的乖巧,一口一口地自己吃饭,还不时对着坐在她对面的外婆讨好地笑,小的终于解决了。

姐姐一直坐在客厅沙发上,外婆匆匆吃过饭,绕过客厅进书房。三分钟后,姐姐走进书房,盘到外婆身边说:「外婆对不起。」「对不起什么?」「我不应该哭那么大声,而且还喊要找妈妈。」

外婆说:「戳到你的脸是外婆不对,但外婆是不小心的,也道过歉好多次,要抱你,你也不让抱。明明知道妈妈不在,却哭喊要妈妈,这能解决什么问题?只是让外婆难过。」

姐姐忙附和:「昨天我便秘,在家里马桶上大哭要妈妈。妈妈也走过来对我说:『力气要用对地方,哭哭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把力气用来努力大便才对。』」

后来呢?外婆急着知道结果。

「后来,就真的大出来了呀!」婆孙两人同时松一口气,一场恩怨情仇就在大便的话题中和解了。

外婆没忘记跟她再复习一次:「谁常带你们出去散步?」「外婆、外公。」

「谁常带你去喂鱼」「阿嬷、外公。」

「谁常说故事给你听?」「外婆。」

「谁常听你唱歌、陪你跳舞?」「外婆。」

「谁常陪你玩搭飞机的游戏?」「外婆。」

「谁常带礼物回来给你?」「外婆。」

「谁常复印着色画给你画?」「外婆。」

「谁最爱你们?」「外婆。」

「你们最爱谁?」「外婆。」

这时,妹妹出来补充说:「我最爱外婆,还有外公、姑姑、爸爸、妈妈、婆婆、婆婆的阿公、舅舅……」

延伸思考

小朋友不懂事,有情绪是当然的;大人不会是圣人,有情绪也是自然的。「当然」遇上「自然」,也是「必然」的。小朋友有时像小魔头,这也不是,那也不好,像是在考验着大人的耐性。年纪小些的,有可能是想睡觉而不自觉,还勉力撑持,怕睡着了,错过眼前的繁华,这时只能哄他去睡觉;年纪大些的,闹别扭跟大人撑着比气长,小小的警告,让他知所进退是必要的。

气消事解后,用小小的示爱来补恨,会比较没有后遗症,也会更加圆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