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里的深水与营水

○深水

△深水出桂阳卢聚。

吕忱曰:深水,一名邃水,导源卢溪,西入营水,乱流营波,同注湘津。许慎云:深水出桂阳南平县也。《经》书桂阳者,县本隶桂阳郡也。后割属始兴。县有卢溪、卢聚山,在南平县之南,九疑山东也。

深水与营水,谭其骧先生认为《水经注》、《元和志》中的营水,不是今道县城西的营水。这条营水不见于《水经注》《元和志》,始见于《寰宇记》。在看到这幅图(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古地图)以前,人们很容易认为营水—名在宋以前指今之潇水、沱水,到宋以后才移指这条水。《清一统志》馆臣厚古薄今,所以在永州府山川下的营水一条,竟专指沱、潇水而不及此水,别称此水为濂溪水。但近代图书多数虽改称此水为濂溪水,仍有沿袭营水旧称的。现在看到了这幅图,才知道原来西汉初年的营水正是指的这条水,两千多年来水名未变。而现今的潇水下游和沱水被称为营水,倒是西汉以后演变的结果。图中营浦县治不在营水之浦而在深水之滨,这并不足以证明深水受营水后已改称营水。若已改称,营水二字注记应在营浦下游。盖营浦初置县时本在营水之浦,其后迁治深滨,而县名未改。营水在深水支流中本不是很大的。何以深水之称不为较大的临水、叩水、镛水所夺,却为较小的营水所夺?大概就是由于营浦这个县恰迁治深滨所致。先是将县治附近一段深水改称为营水,其后又逐渐向下向上扩展,终于到了郦道元时代,营水之称遂被于深水全流。[1]

图表 1摘自葛剑雄主编:谭其骧全集/谭其骧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第577页

桂阳卢聚,颇疑与今广东省连州市西北西岸镇冲口前塘村的雷公山东汉墓群[2]有渊源

南平县,秦置,治今湖南蓝山县东北古城。属长沙郡。西汉初属长沙国,后属桂阳郡。隋开皇九年(589)废。唐咸亨二年(671年)复置,属郴州,移治今湖南省蓝山县。天宝元年(742年)改名蓝山县[3]。相关考古资料显示西汉南平县故城位于湖南蓝山县城腹村一带[4]。

九疑山,一作九嶷山,又名苍梧山,位于湖南宁远县城南 30公里。《史记·五帝本纪》:“(舜)南巡狩,崩于苍 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水经注》:“苍梧之野,峰秀 数郡之间,罗岩九峰,各导一溪,岫壑负担,异岭同 势。游者疑焉,故曰九疑山。”九峰的中心为舜源峰, 娥皇、女英、桂林、杞林、石城、石楼、朱明、潇韶八峰簇拥周围。主要景点有舜庙、紫霞岩、玉琯岩、三分 石。紫霞岩在舜源峰左侧1里,又名紫霞洞,岩石呈 紫红色,远望如霞。岩分外、内两层:外岩有数丈高的 紫色岩顶;内岩为石钟乳洞,洞内有唐人元结书刻 “无为洞”三篆字。宋代寇准曾至此,明代徐霞客曾在 洞中住三天三夜。三分石位于紫霞岩南面,北距宁远 县城50公里。明邓云霄《游九疑山记》:“三分石,盖 两粤及楚三分云。”又名三峰石,山上三峰并峙,相距 各2.5公里,为九疑山最高峰,海拔1959米。《九疑 山志》:“三峰并峙,如玉笋,如珊瑚。其间有冢,以铜 为碑,字迹泯灭不可认,或疑为舜冢。”三峰石上,清 泉垂崖,如白练悬空,其中一派,为潇水之源[5]。

△西北过零陵营道县南,又东北过营浦县南,又西北过泉陵县,西北七里至燕室丘,入于湘。水上有燕室丘,亦因为聚名也。其下水深不测,号曰龙渊。

营道县,西汉置,属零陵郡。治所在今湖南宁远县东南三十余里莽、巢两水口。东晋改属营阳郡。隋移治宁远县东南四十里泠道故城,属零陵郡。唐武德四年 (621) 移治今道县西四十里营山下,为营州治。[6]此外九疑山肖韶峰下的古城遗址 (位于伶水水道东岸今宁远县东城“盐坛罐”(延唐观)城址),曾出土大量汉代陶器器物残片,确系一处汉代所筑城址。周九疑认为应是汉武帝元鼎六年前年所置营道县城。因其建制晚于马王堆三号墓《地形图》绘制时间50多年,所以古地图没有绘记它。又《汉书·地理志》营道县条目下注记有“南有九疑山”该城址南10公里即为九疑山,也证实它是“营道”县城。后因隋代 泠道与营道县一度合并。[7]

泉陵县,西汉置。治今湖南永州市北二里。属长沙国。元朔五年(前124)封长沙定王子贤为泉陵侯,改属桂阳郡。元鼎六年(前111)于县置零陵郡。隋开皇九年(589)改为零陵县,移治今永州市。[8]

营浦县(故城),位于湖南省道县道江镇寇公街北,系汉代遗存;平面呈长方形,东西残长约700米,南北残宽约500米,夯土城墙残长约1500米。残高约2-10米,底宽约10-20米,护城河遗迹尚存。城内文化堆积厚约1-3米,地面采集有绳纹板瓦、筒瓦及方格纹,叶脉纹陶片。据《汉书·地理志》载,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建营浦县于此。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地图中,绘有“营浦”县城图记。[9]

燕室丘,按王充《论衡·验符篇》:“湘水去泉陵城七里,水上聚石曰燕室丘。临水有侠山,其下岩淦(崟),水深不测。二黄龙现,长出十六丈,身大于马,举头顾望,状如图中画龙,燕室丘民皆观见之。去龙可数十步,又见状如驹马,小大凡六,出水遨戏陵上,盖二龙之子也。并二龙为八,出移一时乃入。”地方学者认为西岸红石山有三组滨江石崖,最南为第一崖,称燕室丘;第二崖为临江侠山;第三崖为八龙岩溶洞,洞在最高的一组岩石下面,上为溶岩,下即深渊,郦道元《水经注》谓其“号曰龙渊”[10]。


[1]摘自葛剑雄主编:谭其骧全集/谭其骧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第579页

[2]《广东省文物地图集》,第487页。

[3]来源:《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中》

[4]周世荣:《马王堆三号汉墓地形图古城邑的调查》、载《湖南考古辑刊》第2辑。

[5]来源:《中国旅游文化大辞典》

[6] - 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 8画以上

[7]周九疑:对泠道、龁道、舂陵、深平城址地域的探讨,湖南考古辑刊,1999-06-15

[8]- 中国历史大辞典·下卷

[9]湖南文物局: 《中国文物地图集.湖南分册》,湖南地图出版社,1997年9月,第342页

[10]永州市史志办 赵卫平:回眸潇湘古镇香零山,柳宗元研究:第十六期,2013/9/16

(0)

相关推荐

  • 中文的文字构成背后逻辑导向研究之一六五

    中文的文字构成背后逻辑导向研究之一六五 中文是科学的文字简述承前篇 继续分析水显现形态的相与比述及其关联构成的字. <说文解字>:"水,凖也.北方之行.象众水并流,中有微阳之气也 ...

  • 志·地理志中(七)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中文是科学的文字简述之一二一

    中文是科学的文字简述之一二一 承前篇 继续分析构成水的名称的字. 二类水流的名称其字的构成方法 <说文解字>:"水,凖也.北方之行.象眾水並流,中有微陽之气也.".液体 ...

  • 《水经注》卷三河水条湳水、圁水、诸次之水等流域新考

    摘要:本文采用宏观层面依据文献记载着重从时间维度进行多重比对勘验(鉴于文献记载空间维度的模糊性),中观层面则借助Googleearth等工具着重从空间维度进行校验,而微观层面则以实地调研及相关考古依据 ...

  • 《水经注》里的姑臧城

    △都野泽在武威县东北. 县在姑臧城北三百里,东北即休屠泽也,古文以为猪野也. 都野泽,王乃昂等认为古都野泽约在今青土湖一带.青土湖位于腾格里沙漠西北缘.甘肃省民勤县东北70km处,湖区属石羊河干三角洲 ...

  • 《水经注》里的合离山

    △合离山在酒泉会水县东北. 合黎山也. 合离山,<隋书·地理志>:张掖县有合黎山.<元和志>卷40张掖县:"合黎山,俗名要涂山,在县西北二百里."亦作合离山 ...

  • 《水经注》里的敦煌

    △三危山在敦煌县南. <山海经>曰: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是山也,广圆百里.在鸟鼠山西,即<尚书>所谓窜三苗于三危也.<春秋传>曰:允姓之奸,居于瓜州.瓜州,地名也 ...

  • 《水经注》里的积石山

    △积石在陇西河关县西南. <山海经>云:山在邓林山东,河所入也. 陇西河关县,汉宣帝神爵二年(前59年)置.属金城郡.东汉改属陇西郡.<汉书·地理志>曰:"河关,积石 ...

  • 《水经注》里的鸟鼠同穴山

    △鸟鼠同穴山在陇西首阳县西南. 郑玄曰:鸟鼠之山有鸟焉,与鼠飞行而处之,又有止而同穴之山焉,是二山也.鸟名为馀,似鵽而黄黑色,鼠如家鼠而短尾,穿地而共处,鼠内而鸟外. 孔安国曰:共为雌雄,杜彦达曰:同 ...

  • 《水经注》里的嶓冢山

    △嶓冢山在陇西氐道县之南. 南条山也. 陇西氐道县,在天水放马滩地图1号图中,有一个带框的地名为"邸".李学勤先生认为:邸是县道一级地名,即后来的氐道,在今天水西南,属陇西郡.曹婉 ...

  • 《水经注》里的朱圉山

    △朱圉山在天水北,冀城南. 即冀县,山有石鼓,<开山图>谓之天鼓山.九州害起则鸣,有常应.又云:石鼓山有石鼓,于星为河鼓,星动则石鼓鸣,石鼓鸣则秦土有殃.鸣浅殃万物,鸣深则殃君王矣. 朱圉 ...

  • 《水经注》里的岷山

    △岷山在蜀郡湔氐道西. <汉书>以为渎山者也. 岷山,岷山在古代泛指成都平原西部边缘地区的山脉.扬雄祖先"处岷山之阳日郫[1]","岷山之下沃野,而致临邛[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