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了解本文:最新研究发现优秀跑者拥有较强的对抗精神疲劳的能力,这是运动改造大脑的体现。
跑步乃至马拉松是一项漫长的运动,你只需要以一成不变的动作去完成足够时间就可以了,传统观点认为,只要你的耐力足够好,你的心脏足够强大,你就能跑得比别人快,并一直持续下去。但一项新的针对大脑耐久力的研究显示,抵抗精神疲劳是长跑比赛中一项非常关键的技能。高水平跑者拥有的不仅仅是优秀的耐力,他们在专注力、对抗精神疲劳方面也明显优于常人。
一些参加过马拉松比赛的跑者,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中后程,特别是25-30公里之后, 会出现精神恍惚,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此时往往还伴随撞墙的发生。
也就是说撞墙跟一系列非常复杂的机制有关,不仅仅是体内糖原耗竭、肌肉疲劳那么简单,撞墙可能还跟大脑持续指挥肌肉工作导致的神经抑制、精神疲劳有关。而精英跑者却可以至始至终保持精神高度兴奋和集中,这就确保他们能够以稳定的状态去完成比赛。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精英跑者,如果不仅仅是在身体方面上优于我们,而且在精神方面上似乎也优于我们,如果是后者,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二、研究证实高水平耐力选手专注力和抗精神疲劳能力更强一项来自堪培拉大学的研究对于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索性试验,并得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结果。这个研究是用两组骑自行车的志愿者来做对比实验的,其中11名是专业选手,另外9名是业余选手。两组选手都需要完成一个20分钟的测试赛。测试赛分两种情况进行,第一种是两组选手直接进行测试;第二种是在测试之前,两组选手都要完成30分钟的认知任务。这个任务由于需要大脑集中注意力去完成,时间久了之后就会引起精神疲劳,并导致大脑被抑制。经过该认知任务后,再完成20分钟测试赛。这样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比较大脑疲劳对于运动能力的影响。这个研究有两个非常有意思的结果。第一个结果是专业选手在30分钟内完成认知任务的正确率明显高于业余选手,而正确率主要依赖于你的大脑的专注度。当你走神时,你就会犯错,而你注意力越集中,你的正确率就越高。显然,专业选手在完成30分钟的认知任务时,注意力更为集中,这显示了他们的大脑具备更强的专注度,而很少注意力涣散。因此,评价运动员或者运动爱好者最大的谬论就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经过训练,大脑会更加聪明和专注。上述结果表明专业选手有更好的抵抗大脑疲劳的能力,可以比喻:当你用手指去触碰蜡烛的火苗时肯定会本能的把手迅速缩回来,在某些方面,耐力运动的本质就像是你用手指去触碰火苗外围,虽然很热但要一直克制住自己不能把手拿开。
第二个结果是这样的:虽然专业选手完成20分钟骑行测试的成绩肯定比业余选手好。但如果只是分别比较两组选手完成20分钟骑行,和先经过30分钟高强度大脑工作后再骑行20分钟的成绩,发现业余选手在后者中,成绩下降更为明显。换句话说,专业选手具有更强的在已经发生精神疲劳的情况下保持运动能力的潜力,他们的大脑更抗疲劳!堪培拉大学的研究人员是如何解释这一结果的呢。他们认为原因可能是两方面的:第一、与生俱来的天赋,这是他们成为精英运动员的原因之一。第二、长期训练本身就会帮助心理适应能力更强。就像李小龙的《龙争虎斗》中说的,常年的严厉苦练、牺牲、克制、痛苦创造了独一无二而又绅士的我们。长期坚持跑步的人往往具有更坚定的意志,这是心理适应能力增强的表现。举例来说,伪跑友往往天热不跑,天冷不跑,刮风不跑、天气不好不跑,不跑步总能找出一万个理由,而真正的跑者不说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但至少他们很少把天气以及其他因素作为不跑步的借口,跑步已经成为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经常跑步的人遇事也更为从容和自信,这样也是心理适应能力提高的体现。跑步在许多人眼里是枯燥的运动,但正是在这样重复的运动中,极大锻炼了我们的专注力,这不仅让我们在长时间跑步中精神集中不会厌倦,并且这样的专注力也极大有助于日常脑力工作能力的提升。越跑步,工作效果越高。我们讨论跑步,往往只讨论跑步如何有利身体健康,如何防病治病,殊不知,运动对于大脑这一身体最高级的器官,也具有极好的改造作用。为什么?正如这篇研究告诉我们的,像运动员那样长期坚持训练,就可以让我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抵抗精神疲劳的能力越强,这正是大脑在运动作用下发生积极有利变化的体现。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优秀的跑者拥有更有力的心脏,更强的肌肉。同样我们也知道他们拥有更强的抵抗精神疲劳的能力,这就是运动改造大脑的积极体现。在脑力劳动日趋成为大众主要工作方式的情况下,如何让大脑可以更加持久高效地工作,跑步吧!部分内容参考自http://www.runnersworl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