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价值分析:上机数控,未来还有多少发展空间?

全球切片机龙头地位恐不保

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介绍,公司定位于高端智能化装备领域,专业从事精密机床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下游包括光伏、蓝宝石、汽车、航空、船舶、家电等行业,主要产品有高硬脆材料加工设备和通用磨床设备两类

高硬脆材料加工设备,主要有光伏用的数控用金刚线切片机、全自动磨面倒角一体机、数控多晶硅金刚线截断机和数控硅块平面磨床,蓝宝石加工用的数控金刚线蓝宝石切片机、数控蓝宝石多(单)线开方机、数控蓝宝石磨床。

(数控金刚线切片机,来源:上机数控招股书)

通用磨床设备,主要有200mm、500mm、800mm及大型通用磨床几种产品,主要用于轴类零件、大型工业零件和机械设备的磨削加工。

(通用磨床设备,来源:上机数控招股书)

2018年公司实现总营收6.84亿,其中光伏专用设备销售363台,实现营收6.15亿,占总营收的比重为89.91%;蓝宝石专业设备营收3269.4万、通用磨床设备营收3136.78万,整体占比远低于光伏专用设备。

也是这一年奠定了公司全球光伏切片机龙头的地位,在国内的市占率达到45%。也是这一年,上机数控经过两度冲刺IPO终于在2018年12月成功在A股上市,但刚上市不足半年后,公司就在2019年5月突然宣布进入光伏硅片领域,从而导致2019年公司的光伏专用设备收入被大幅挤占,较2018年下降18.21%,降至5.03亿。

实际上,早在2012年上机数控就曾首度提交上市申请,但却被监管给否了。原因是,公司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受欧债危机影响,欧洲光伏补贴退坡,行业整体需求受到抑制,上机数控部分订单存在被取消或延迟执行的情形,下游行业的需求波动将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或许,正是因为第一次上市受到了光伏行业下游的限制,上机数控在成功上市拿到融资之后,随即开始布局光伏上游的硅片环节!

光伏设备商转身成为硅片生产商

2019年5月8日,距离公司上市不满半年,上机数控突然扔出一份公告说,将在包头建设年产5GW的单晶硅拉晶项目,拟投资30亿元,力争在5月份开始建设,当年12月起分批投产,预计投产后可实现年均收入27亿、净利润2.84亿,内部收益率16.22%。

(上机数控相关公告截图)

不过,面对这个突然转型的需要30亿投资的项目,关键问题是这30亿从哪来?

要知道,根据公司的财务数据,2018年全年公司营收才6.84亿、净利润才2.01亿,2018年底的总资产也才17.46亿。显然,在这种情况下,上机数控即使把全部家当压上去也做不了这30亿的项目啊。

然而,根据这份公告介绍,为了该项目,公司将在包头成立全资子公司弘元新材料包头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亿,由公司以现金的方式100%出资,主要从事半导体材料、石英材料、石墨材料等。但该项目的资金来源需要统筹安排,包括但不限于以自有资金、金融机构借款、或其他再融资等方式合理确定资金来源。

随后,2019年9月公司专门为包头单晶硅项目发行可转债募资了6.47亿。

(上机数控相关公告截图)

2019年财报显示,当年营收同比增长17.84%,达到8.06亿,但归母净利润却下滑了7.72%,至1.85亿。原因是公司延伸拓展光伏单晶硅业务的利润率低于原专用设备业务,单晶硅业务毛利率仅22.84%,而光伏专用设备毛利率高达48.26%。

单晶硅业务子公司弘元新材2019年实现营收2.53亿,占公司当年总营收的31.38%,实现净利润1952.57万。而原来的光伏专用设备营收降至5.03亿,占比从89.91%降至62.40%!

到202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总营收10.83亿,其中来自单晶硅业务的收入达到9.23亿,占公司总营收的85.22%,彻底挤掉了原光伏专用设备业务的比重,成为一家主要从事光伏硅片生产的公司

欲与隆基、中环“三足鼎立”?

从上机数控自2019年5月之后的业务收入结构变化可以看出,到2020年上半年公司已经基本放弃了原光伏专用设备业务,All in了光伏硅片业务,从隆基、中环这些巨头的供应商、合作伙伴转身成为了它们的竞争对手!

硅片在光伏产业链中确实是一个不错的业务环节,这个环节利润最丰厚、市场竞争格局也最好,以隆基为例,它2019年的硅片毛利率达到32.18%。然而,在这个利润尤其丰厚的环节中,目前隆基、中环两家公司已经占据全球单晶硅市场70%以上的份额

可以看出,目前全球单晶硅市场的集中度已经非常之高,呈双寡头竞争格局。截至2019年底,隆基股份的单晶硅产能为42GW,中环股份单晶硅产能为33GW,对应业务收入分别为129.12亿和149.21亿。

而截至2019年底,上机数控的单晶硅项目产能只有2GW。无论从产能还是收入规模来看,上机数控都无法与隆基、中环比高下,至少短期内很难形成所谓“三足鼎立”的格局。

目前,上机数控只是以第三方平台的形势向下游厂商供货,主要客户包括通威股份、天合光能、阿特斯、爱旭股份、正泰新能源和东方日升等。而以隆基股份和中环股份为代表的巨头则开始采取“纵向一体化”策略向下游组件、电池片延伸

那么,面向未来,假设光伏行业继续保持高景气度,隆基、中环和上机数控三家,谁最有可能获得市场份额的增长?是纵向一体化的巨头,还是从设备商转变为硅片商的第三方供应商?

我认为,强者恒强,未来巨头更有可能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所谓“三足鼎立”的局面其实很难形成,而双寡头的份额可能会越来越大!

且巨头还具有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

转型后现金流越来越差

通过定性的分析,大致可以确定,上机数控是一家主要从事光伏专用设备的公司,在光伏金刚线切片机领域一度是全球龙头,但后来突然一脚插入毛利率比专用设备低的硅片领域,从而自动放弃了之前在光伏金刚线切片机龙头地位!

当转向定量的来看公司财务数据的时候,发现上机数控转向硅片之后财务指标是越来越差了,特别是公司经营现金流净额已经连续两年为负值,而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基本靠融资

可以看到,2018年以前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还处于稳步上升趋势,但从行业补贴退坡的2018年开始转负,2019年继续大幅为负。而2020年上半年随着光伏行业景气度回升,全球光伏补贴政策持续加码,公司现金流又突然转正。

由此,根据公司现金流变化与行业补贴趋势趋同的特征可以推断,上机数控的经营现金流净额严重依赖光伏行业的补贴政策变动,补贴退坡现金流恶化,补贴加码现金流回正。

然而,经过2020年全球超额流动性下的补贴政策,进入2021年又有了退坡的迹象。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国累计纳入2020年国家财政补贴规模户用光伏项目装机容量为10.12GW,已超过2020年6GW的补贴指标。进入2021年后,除户用光伏外,光伏项目将全面去补贴

在这种预期背景下,上机数控上马的5GW单晶硅项目还有一大半的产能未能投产,而这两年为了All in单晶硅,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全靠融资,未来日子显然不太好过!

自从进入单晶硅领域,即使在行业景气度较高的2020年,上机数控的现金流依旧不太好的主要原因是,相比隆基、中环等巨头,因为公司规模较小,硅料的采购成本比巨头高,从而导致公司硅片业务毛利率远低于巨头。

看估值,泡沫巨大

泡沫这个词,用在这两年被爆炒的A股光伏、新能源概念股身上,基本已没什么争议,更多人基本已经认可当前A股光伏、新能源概念股存在泡沫,对比而言像上机数控这样的概念股泡沫更大!

需要说明一下,表中使用的市值数据是截至今天(2021年1月19日)收盘后的最新市值数据,财报数据用的是2019年财报的,这个表算是一种静态对比。

当上机数控和隆基股份、中环股份放在一起对比的时候,就很容易看出上机数控股价的高估程度,在一年内股价涨到投资者不敢买也确实是事实。

论资产规模,上机数控不及隆基的二十分之一、略超中环的二十分之一;论营收,上机数控刚好为隆基的五十分之一、中环的二十分之一;论利润,只有隆基的二十八分之一、只有中环的五分之一。

但从市值来看,上机数控是隆基的十分之一、超过中环的三分之一;从相对估值的市净率、市盈率、市销率看,上机数控远高于隆基和中环

因此,如果说A股的光伏概念股有泡沫,那从设备商转变为硅片商的上机数控泡沫更大。这么高的估值,想要靠它一年不足2亿的利润来消化,基本不太可能,公司漫长的价值回归或许正在路上!

5月开始让大家布局的华银电力(600744)和宜华健康(000150)到现在都已经实现了翻倍,前段时间在公众号提到的和中广天择(603721)西藏矿业(000762)也都吃了一波肉,这足以证明笔者的实力!

近期的布局策略也已经出炉,我准备计划低吸一只高爆发的翻倍妖股,这是从最近300多家企业的中报以及走势中筛选出来的一只翻倍妖股,该股目前已被游资机构重仓,处于震荡上行趋势庄家控盘程度极高,近期受大盘调整后,技术上弧形底部,主力控盘不错,短期预计有140%以上的涨升空间,目前正是建仓布局最佳好时机,早点跟上,早点吃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