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的一首经典,巧妙运用了点染法,描绘出生机盎然的图画
相关推荐
-
千家诗(七十)——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 万 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大家好,咱们依然继续来欣赏千家诗的七言绝句部分.今天,我们一起来品鉴的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的&l ...
-
李元洛:《千年至美莫如诗》(新著)选辑(五)
李元洛:当代著名诗评家.散文家.学者.研究员,湖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多所大学兼职.客座.名誉教授,中华诗学研究会顾问,<小楼听雨>诗平台顾问.出版<诗美学><诗国神游一 ...
-
杨万里的这首诗,短短4句,便把荷花写得很传神,堪称经典
荷花高雅素洁,香远益清,历来为古代文人所喜爱,亦是古典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周敦颐赞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李商隐爱它:"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q ...
-
这首悼念周总理的经典诗词,寥寥数语描绘出周总理波澜壮阔的一生
<望海潮 · 悼周恩来总理> 武侯星陨,江山依旧,千秋寂寞圣贤. 投笔岚山,运筹黄埔,一生戎马多艰. 道义一肩担,保国祚早定,天下长安. 日月经天,大鸾翔宇御浩然. 舟楫不避狂澜,有中流一 ...
-
李白写给孟浩然的最后一首诗,只用4字就描绘出一幅美丽春景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27岁的李白隐居湖北安陆.在安陆他也时常外出游历.以诗会友.在这期间他结识了年长他12岁的孟浩然,由于两人都生性豁达,于是成为挚友. 开元十五年(727年),孟浩然到长安 ...
-
生病卧床不起的杨万里,见到外面下了小雨,信手拈来成就一首经典
读杨万里的诗让人惊艳,也让人很感动,无非是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寻常之景,还有普通的事物,可是细腻的笔触娓娓道来,使得寻常之景,还有普通的事物立马充满了诗情画意:另外他的诗清新脱俗,写得很简练,通俗易懂,不 ...
-
杨万里很经典的一首诗,短短二十八字,便描绘出恬静闲适的生活
唐诗宋词,是唐诗与宋词的并称,唐朝是诗的时代,宋朝是词的时代,这两个时代是诗词最繁荣的时代,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明珠.但是这并不是说宋代人就没有诗人,唐代人就没有词人,相反还有许多佼佼者,来看看 ...
-
王昌龄一首经典的送别诗,通篇写得非常巧妙,成为送别名篇!
王昌龄的边塞诗写得出神入化,由于在边境生活过很长的一段时间,所以对于那里的风土人情非常的熟悉,创作这一类题材时,可以说是信手拈来.其实除了边塞诗,王昌龄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还是送别诗,特别是那首< ...
-
杨万里一首经典的七绝《听雨》,写得也很孤独,字里行间充满忧愁
杨万里也是一位有很趣的诗人,读他的诗最是令人感动,不仅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另外他对于情感的把握也是恰到好处,一些看似很寻常的风景,或者是普遍的事物,只要到了他的笔下,那都是充满了诗情画意.其实现实生活 ...
-
杨万里这首经典的咏雨诗,通篇只不过信手拈来,却是写得出神入化
杨万里的诗大多只是描写日常的生活,无非就是一些极其细小的事情,或者是普遍的风景,虽然很普通,可是到了杨万里的笔下却是出神入化,总是充满了诗意.杨万里的生平也是经常出门游玩,所以见识很广,才让他的作品接 ...
-
刘禹锡这首经典的《赏牡丹》,通篇写得很巧妙,从侧面来写牡丹!
刘禹锡被称为"诗豪",与白居易齐名,并称为"刘白",很显然在当时,刘禹锡的名气要比白居易大,而且刘禹锡的诗也是别具一格,风格多样,另外他的诗非常有个性,这一点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