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祖辉:我的导师赵明强先生和她的浙大岁月
相关推荐
-
两枚抗战时期实寄封见证浙江大学四次西迁之艰辛历史
X 如图所示,为1939年由广西宜山寄重庆北碚复旦大学方毓兰先生的国立浙江大学中式红框公函信封,背面贴伦敦版孙中山像单圈5分3枚.烈士1分2枚,销宜山廿八年七月廿七(1939年7月27日)中英文三格式 ...
-
重走西迁路,寻根求是魂 | 浙大人的初心
编者按:1937年8月,日寇进攻上海,逼近杭州.9月,抗战烽火中的浙江大学在校长竺可桢的率领下被迫举校西迁办学,横穿浙江.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6省,行程2600多公里,历时两年半,最终将校址迁 ...
-
抗战西迁贵州的浙江大学 老校长竺可桢领军 英才辈出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战火迅速蔓延到江南富庶之地浙江.浙江大学在竺可桢校长的带领下被迫走上了西迁办学之路,历经两年多时间,最后落脚在贵州遵义湄潭. 1944年10月,英国著名学者.世界著名科学家 ...
-
浙大西迁,烽火岁月的“文人长征”
X 浙大西迁,烽火岁月的"文军长征" 洛钊 救亡路上,红军长征与高校长征堪称并蒂莲 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8月'松沪抗战'失利,民国政府西迁陪都重庆,日军侵略 ...
-
文军西征砺求是,遵湄故土续深情 ―浙大西迁旧址寻访记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9月杭州告急,浙江大学全体师生在竺可桢校长率领下,踏上西迁流亡办学的艰苦历程.从1937年9月至1940年2月,浙大一迁浙江西天目.建德:二迁江西吉安.泰和:三迁广 ...
-
铭记西迁历史,传承求是精神 ——外语学院2020年第一次“先锋学子”全员培训
时值校庆123周年之际,外语学院全体学生党员和春夏学期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了陈天来老师"我的湄潭情"主题党课,陈老师为同学们生动地讲述了西迁历史和求是精神. 陈天来老师是原浙江大学旅游 ...
-
寻迹 | 西迁振兴地,访故在湄潭
位于浙大广场的西迁历史陈列馆 湄江畔这座宁静的小县城,虽不起眼,却承载着浙大人的西迁记忆,丰富了浙大的求是精神.77年前,浙江大学西迁贵州湄潭,在这里获得了极其珍贵的七载光阴.如今,湄潭存留的办学遗迹 ...
-
浙大校友网
尊敬的各位领导 尊敬的湄潭父老乡亲 各位学长: 非常感谢母校和湄潭县政府邀请我们海内外各地浙大校友会的代表来到我们魂牵梦绕的"东方剑桥"成名地湄潭,参加纪念浙江大学西迁遵.湄七十周 ...
-
湄潭茶赋【张秀东】
(以"茶瀹文史,流韵今古"为韵次用1) 民生七俗2,关涉千家.加餐3而既裹其腹,涤虑而唯赖乎茶.何况湄潭4,枕带山泉5之流韵:自从平播,卜苦竹坝6而成衙.更激扬滩坝,缭绕清嘉.乃有 ...
-
浙大西迁文化
浙大西迁文化 时间:责任编辑:陈娟 日期:2018-07-26 来源:本站 (1330点击) 1940初,在抗日战争的炮火硝烟中,浙江大学师生秉承科教救国和求是创新精神,随竺可桢校长辗转西迁,四易 ...
-
苏步青长女重返遵义回忆浙大西迁岁月 ,双胞胎自行推车
浙江大学在遵义湄潭办学的七年,被称为浙大历史上最的七年,是浙大办学历史上最重要的发展时期.在湄潭工作和学习过的两院院士达45位,其中,竺可桢.苏步青.王淦昌.谈家桢.贝时璋.卢鹤绂.陈建功等世界著名科 ...
-
李大奎:校地情——浙大西迁湄潭散记|纪实
王辉明:口罩|随笔 文/李大奎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浙大西迁,是民国时期一所重要的国立大学为了不受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影响而始终秉承高校办学理念的一次伟大的壮举,谱写了竺可桢校长在战乱岁月带领浙大师 ...
-
湄江:湄潭弦歌 | 一个县城与一所大学
湄潭县得名于湄江,它是乌江的一条支流.<湄潭县志>说 :"东有江水流转至县之主脉玉屏 山北,环绕县城,转西至南,有湄水桥之水颠倒流合,汇为深渊,弯环如眉,故曰湄潭." ...
-
【直播回放】天目新闻走进贵州遵义 重温浙大西迁历史
1937年,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为了躲避日寇的炮火,当年11月11日,国立浙江大学师生在校长竺可桢的带领下,被迫开始了西迁.1939年6月,竺可桢带领浙大师生涉水跋山.苦渡难关,最终迁校至湄潭县. ...
-
文军长征——浙大西迁简述
红军长征历来被众多人所称道,可曾想过历史上还有文军长征这一说法,而且和浙江大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就是浙大西迁.由于浙大西迁的路线与红军长征时期前半段路线基本吻合,而落脚点又都是对中国革命具有转折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