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出肺结节,除了定期检查,还能做什么?
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体检资源的普及,肺结节的检出率不断增加,早期肺结节患者常常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多于体检或其他疾病检查时被发现,也可伴有轻微咳嗽、咯血等现象,但其存在恶性结节的风险,因此尽早进行诊断对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直径大于8mm的高危结节,可选择手术切除,并进行病理检查,以判定结节的性质;而对于直径小于8mm的中低危结节,往往建议长期CT随访。

可怕的是,随访观察,等待结果是一种煎熬,观察观察着就转成恶性了,也只能从不敢相信到自认倒霉。也有的人从朋友圈中、亲戚、同事中听说哪个突然就癌变了,弄得人心惶惶,谈“结节”就色变了!不断咨询医生,或是医生朋友,等到的答案永远是 “定期检查,随访观察”。
难道除了在忧心中等待,就不能做些什么吗?当然不是!

首先,我们要调查一下,自己有没有 家族遗传史(直系亲属中有无恶性肿瘤患者), 是不是高危人群(年龄在40岁以上;长期吸烟,二手烟也算;作息时间不规律;长期压力较大;接触致癌物质,如煤烟、石棉、甲醛、有毒物……)如果符合以上的三条以上,那么无论结节多大,提示有“磨玻璃”字样,还是尽早做病理定性,尽早排雷。
如果一条都不符合,只能暂时排除了风险,除了定期复查,又回到了原点。
不过这时候,应该更加 关注自己的起居饮食,远离危险因素(二手烟、甚至三手烟——与长期吸烟的人长时间待在密闭空间、粉尘、空气污染、甲醛超标……);作息时间尽量规律,不熬夜;饮食清淡不刺激,《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说道,“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万物相生相克,五味浓淡相宜能调养五脏,可若过偏过盛,则会顾此失彼,打乱五脏之间的平衡和制约。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可见, 多吃健脾、排痰的食物必定有百利而无一害,代表的食物就有山药、木耳、银耳、百合、莲子、大枣、白萝卜、折耳根(鱼腥草)、冬瓜、薏仁等。

当然,除了 提倡戒烟、避免不良刺激或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长期、定期进行CT随访外,这部分查出了肺结节的中低危人群往往有着强烈的治疗或干预需求,中医药的应用就可发挥其独特的优势了。
由于这部分人往往没有症状,看似“无证可辨”,然而,我们可以用逆向思维,倒推“结节”形成的原因,结节大多由外邪侵袭肺卫,气滞痰瘀,肺络痹阻则成为结节,因此,在结节形成之初,尤其在没有临床症状之时,应选择健脾除湿,宽胸理气的中药,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三因司天方》中的白术厚朴汤正是对脾、肝、肺三脏同时调治,方中以白术甘温,甘草之甘平以缓肝补脾;以厚朴、青皮苦温以泻脾湿;以半夏辛平,肉桂、藿香、炮姜辛温助肺金制肝木。笔者在临床中,常以此方作为基础方,加减应用,效果奇佳。
所以说, 查出肺结节,不要慌,否则思虑过度更伤脾啊!
注:中药处方及食疗药膳,均应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专家组.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8,41(10):763-771.
[2]中国肺部结节分类、诊断与治疗指南(2016年版)[J].中国肺癌杂志.2016,19(12):793-797.
[3]邹勇.三因司天方解读,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3-14.
来源:四川省肿瘤医院
作者:四川省肿瘤医院中医科 王天宝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