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为什么要学七十二变?

说到孙悟空的本领,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七十二变。到底是哪七十二变呢?这个原著中没有交代,很多人借助了罗贯中的《三遂平妖传》中的交代:“上可梯云,下能缩地。手指处,山开壁裂;气呵时,石走沙飞。匿形换貌,尽叫当面糊涂。摄鬼招魂,任意虚空役使。豆人草马,战阵下添来八面威风。纸虎带蛇,患难时弄出一桩灵怪。风云雷雨随时用,水火刀枪不敢伤。”还有清代《历代神仙演义》中,把七十二变细分为:幽通、驱神、担山、禁水、借风、布雾等72个分类,对此我们不做讨论。今天我们就借助原著和传统道学来探讨:孙悟空为什么学习七十二变?为什么天罡变化为三十六,地煞变化却是七十二?

孙悟空为什么要学习七十二变?

在讨论这个问题前,我们先看原著中的描写。原文如下:

祖师道:“你既通法性,会得根源,已注神体,却只是防备着‘三灾利害’。”悟空听说,沉吟良久道:“师父之言谬矣。我常闻道高德隆,与天同寿,水火既济,百病不生,却怎么有个三灾利害?”祖师道:“此乃非常之道: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丹成之后,鬼神难容。虽驻颜益寿,但到了五百年后,天降雷灾打你,须要见性明心,预先躲避。躲得过,寿与天齐,躲不过,就此绝命。再五百年后,天降火灾烧你。这火不是天火,亦不是凡火,唤做‘阴火’。自本身涌泉穴下烧起,直透泥垣宫,五脏成灰,四肢皆朽,把千年苦行,俱为虚幻。再五百年,又降风灾吹你。这风不是东南西北风,不是和薰金朔风,亦不是花柳松竹风,唤做‘赑风’。自囟门中吹入六腑,过丹田,穿九窍,骨肉消疏,其身自解。所以都要躲过。”悟空闻说,毛骨悚然,叩头礼拜道:“万老爷垂悯,传与躲避三灾之法,到底不敢忘恩。”祖师说:“也罢,你要学那一般?有一般天罡数,该三十六般变化,有一般地煞数,该七十二般变化。”悟空道:“弟子愿多里捞摸,学一个地煞变化罢。”

从原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孙悟空之所以要学习七十二般变化,主要是为了躲避“天雷”、“阴火”和“赑风”的伤害,以此来达到永生的目的。从这层意义上来说,这七十二变是偏防御性的。具体到《三遂平妖传》和《历代神仙演义》中所描述的七十二变的有些功能,《西游记》中并没有。比如“呼风唤雨”孙悟空就不会。最典型的例子是“车迟国斗法”,虎力大仙用符咒请来了雨,而孙悟空却是要跑到天上去“找关系走后门”。单论“呼风唤雨”的本领,孙悟空是不会的。由此可见,这三部书之间存在矛盾。这就牵扯到一个问题,七十二地煞变化到底是什么变化?

天罡、地煞变化的区别是什么?

为什么是天罡数三十六,地煞数七十二?

我们都知道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说到天罡地煞都会想到北斗丛星和壹佰零捌星神。那古人为什么要设置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呢?有人说这两个数字都代表了很多的意思,其实是很片面的。想要弄清楚这些问题,需要从《易经》思想和道学思维着手。

《易经》作为儒家“五经”之一,又被称为群经之首,是古代读书人必学的科目。因此古代制定的历法、节日,乃至神仙都是按照《易经》思想制定的。《易经》中的天其实是指天气。《易经》认为:天气的变化和大地结合产生了万事万物。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了大地上动植物的变化。气候是不断变化的,最小周期是一天,最大周期是一年。把最大周期进行分割,就产生了三十六天罡。

在河图洛书之中,5叫做小成数,10为成数。以10为单位,把一年周期的天气变化进行分割,就是三十六个旬。根据“天行健”的说法,天罡则是意味着天体刚健,三十六天罡星其实就是“旬神”。36天罡变化本意就是能够让天气和时令进行变化。呼风唤雨的手段是能够引起天气改变的,所以不应该属于72变之内。

在五行学说之中,5属于土,代表着大地。大地上的万物,不仅仅只在天气的影响下发生改变,周围的环境也会引起动植物的变化。根据道家守静笃的思想,引起事物变化的因素都是不好的,叫做煞气。大地在方位上分为360度。以5度为单位分割,就是七十二地煞。因此,七十二地煞星神就是地理上的七十二“穿山龙神”。七十二变化其实代表着大地上事物之间的变化。类似于猿进化成人一样。

大地上万物的生、长、兴、衰是受天气支配的。所以古人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从这层意义上说七十二地煞变是从属于三十六天罡变化的。天罡变化虽然是只有三十六,实际法力却是大于七十二地煞变化。《西游记》中谁会三十六天罡变化呢?那就是猪八戒。那为什么猪八戒打不过孙悟空呢?请看下期内容——猪八戒VS孙悟空,到底谁能胜?

乾訸书苑          每日不同

周一    易经      周二    儒家

周三    道家      周四    儿童蒙学

周五    诗词天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