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迹】垂杨观礼处:印证丧礼
相关推荐
-
重新认识书法2(提要)
继承与发展 研究历史是为了未来,未来是过去现在的延续,否则一切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所以中国人很重视历史,古代书论都会从祖述伏羲画卦.仓颉造字开始,无古不成今,笔墨当随时代,中华民族5000年来 ...
-
儒家思想其实就是丧葬祭祀死人文化——看完减少50年弯路
儒家思想其实就是丧葬祭祀死人的文化,所谓的仁,孝悌,爱敬亲亲等都是指的针对死人.这都是儒家的原本的主题精神,并不是今天你理解的所谓的仁义孝悌,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看下面详细论述,有点长,但是耐心看.或 ...
-
是可忍,孰不可忍
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季氏)在庭院中,用八行列乐队奏乐舞蹈,这样的事都能忍,还有什么事不能忍呢? 赏析 "八佾舞于庭"的"佾",是 ...
-
【孔迹】闻韶处:三月不知肉味
题目一句已是流传甚广的成语,其本自<论语·述而>第十四章:"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按照惯常的解释,此乃是称也孔子在齐 ...
-
孔迹·闻韶处:三月不知肉味,韦力撰
题目一句已是流传甚广的成语,其本自<论语·述而>第十四章:"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按照惯常的解释,此乃是称也孔子在齐 ...
-
【孔迹】子路问津处:滔滔天下,丘不与易(下)韦力撰
虽然孔子最终没能得到公正的施展机会,但是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孔子还是努力地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思想贡献于社会.这显然是一种有责任心的表现,这样的人应该大力表彰,而不是来嘲讽讥笑,甚至批判他. 对于< ...
-
【孔迹】子路问津处:滔滔天下,丘不与易(上)
<论语>中重要的话比比皆是,但今人喜好者,大多是隽永的短句,<论语>中较长的段落除了<侍坐>一篇,就属<微子>中的如下一段了: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 ...
-
探访卧龙山风景区内的孔明泉,这处三国遗迹承载着千年的历史
探访卧龙山风景区内的孔明泉,这处三国遗迹承载着千年的历史 行走在绵阳市梓潼县的卧龙山风景区内,有一处三国遗迹,承载着千年的历史.要说诸葛寨遗址无人问津,张飞拴马树罕有人去,但是这处遗迹几乎每天都有人不 ...
-
【孔迹】洙泗书院:先师讲学删《诗》《书》之所
洙泗书院乃是曲阜四大书院之一,然而它的地位却比较特殊,相传这里是孔子周游列国后回到曲阜讲学及删<诗><书>之处.此事见载于宋孔传在<东家杂记>中的所言: 庙北五里曰 ...
-
【孔迹】周公庙:圣人的偶像(上)
<淮南子·要略>中称:"周公受封于鲁,以此移风易俗.孔子修成.康之道,述周公之训,以教七十子,使服其衣冠,修其篇籍,故儒者之学生焉." 这段话讲述的是周公旦对孔子思想的 ...
-
孔迹·卫灵公冢:南子的艳闻(上)韦力撰
卫灵公生年不详,他去世于灵公四十二年,关于他的出生及名字,<史记·卫康叔世家>中有如下一段描绘: 初,襄公有贱妾,幸之,有身,梦有人谓曰:"我康叔也,令若子必有卫,名而子曰'元' ...
-
【孔迹】宁阳郕城遗址:三都三堕,唯此得存
鲁定公十二年,鲁国发生了堕三都事件,这是孔子在鲁国摄政后办的最大的一件事,也是他一生中最有影响力的事件之一.所谓堕,就是拆除之意,三都乃是鲁国三位大夫的城堡,分别是叔孙氏的郈邑.季孙氏的鄪邑和孟孙氏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