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伊水注》所涉龙门石窟等考略
相关推荐
-
第一次到洛阳,都会有哪些不一样的感觉
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 很多第一次到洛阳的人,一定会感到吃惊,毕竟作为十三朝古都的洛阳,可以说是闻名遐迩,特别是每年的牡丹花开时节,更是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游客前往,在加上龙门石窟,白马寺,隋唐 ...
-
洛阳旅游必去的6大景点,否则你都不好意思说去过洛阳
洛阳,河南省地级市,地处河南省西部.简称"洛",别称洛邑.洛京.洛阳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建城史,1500多年建都史,是我国著名的十三朝古都.洛阳有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 ...
-
《水经.伊水注》所涉龙门石窟等考略(修订稿)
A5 △又东北过伊阙中. 伊水迳前亭西.<左传.昭公二十二年>,晋箕遗.乐征.右行诡济师,取前城者也.京相璠曰:今洛阳西南五十里,伊满外前亭矣.服虔曰:前读为泉.周地也. 前亭,具体位置不 ...
-
《水经.伊水注》所涉大石岭、斌轮城、高平陵等考略
A4 伊水又北,板桥水入焉,水出西山,东流入于伊水. 板桥水,按方位流向次序推析约今沿南姚沟.任沟一线东流注入伊水的那条支流. 伊水又北,会厌涧水.水出西山,东流迳邥垂亭南,<春秋左传.文公十七 ...
-
《水经.伊水注》所涉广成泽、大狂水、玄望山等考略
A3 △又东北过新城县南. 马怀桥长水出新城西山,东迳晋使持节征南将军宋均碑南.均字文平,县人也.其碑,太始三年十二月立.其水又东流入于伊. 宋均,杨守敬认为此处郦注出现的宋均与注纬书之宋均籍贯.时代 ...
-
《水经.伊水注》所涉三涂山、陆浑山、禅渚等考略
A2 △东北过郭落山. 阳水出阳山阳溪,世人谓之太阳谷,水亦取名焉.东流入伊水.伊水又东北,鲜水入焉,水出鲜山,北流注于伊.伊水又与蛮水合,水出卢氏县之蛮谷,东流,入于伊. 阳山,在今河南嵩县西南.& ...
-
《水经.伊水注》所涉栾川县考略
○伊水 A1 △伊水出南阳鲁阳县西蔓渠山. <山海经>曰:蔓渠之山,伊水出焉.<淮南子>曰:伊水出上魏山.<地理志>曰:出熊耳山.即麓大同,陵峦互别耳. 伊水自熊耳 ...
-
《水经.洧水注》所涉新郑地域考略(续)
A4 洧水又东与黄水合,<经>所谓潧水,非也.黄水出太山南黄泉,东南流迳华城西.史伯谓郑桓公曰:华,君之土也.韦昭曰:华.国名矣.<史记>秦昭王三十三年,白起攻魏,拔华阳,走芒 ...
-
《水经.洧水注》所涉新郑地域考略
A3 洧水又东南流,潧水注之. 潧水,即溱水.又名郐水.即今河南新密市东溱河.<水经 · 潧水注>: "潧水出郐城西北鸡络坞下,--潧水又东南流历下田川,径郐城西--又南注于洧. ...
-
《水经.洧水注》所涉新密市地域考略(续)
A2 洧水又东,襄荷水注之.水出北山子节溪,亦谓之子节水,东南流注于洧.洧水又东会会沥滴泉,水出深溪之侧,泉流丈余,悬水散注.故世士以滴沥称,南流入洧水也. 襄荷水(子节水),按<河南省密县地名 ...
-
《水经.洧水注》所涉新密市地域考略
A1 △洧水出河南密县西南马领山. 水出山下.亦言出颍川阳城山,山在阳城县之东北,盖马领之统目焉.洧水东南流,迳一故台南,俗谓之阳子台.又东迳马领坞北,坞在山上,坞下泉流北注,亦谓洧别源也,而入于洧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