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头仔的《琥珀AMBER》by 梁贺LEGO
受KMD向杜尚Boîte-en-valise致敬的启发,
梁贺LEGO将笔下漫画融进琥珀灯下,
从而创作了光头仔的《琥珀AMBER》,
它是记忆和光线达成的一次默契,
提醒我们时刻珍惜如快乐般罕有的孤独。
“我做过的所有重要事情都可以放在一个小手提箱里。”"Everything important that I have done can be put into a little suitcase."1952年,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这个在艺术界制造过无数话题的男人,自信地说出这样一句话。此时,距离他最初(1930年代后期)提出了用一个小型便携式盒子展示作品的想法,已经过去了十余载。
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和Boîte-en-valise,摄于1957年左右。照片:©Michel Sima / Bridgeman杜尚的《手提箱里的盒子》,1952年4月被刊登在在纽约杂志《生活》上,摄影:Eliot Elisofon
一次延续的致敬
这次发言源于1935年至1941年期间,他对自己提出构想的不断探索,最终促成了Boîte-en- valise(手提箱里的盒子)的诞生。
Boîte-en-valise被誉为现代主义艺术中最重要和最神秘的作品之一,小小的行李箱几乎装满了杜尚“艺术作品的总和”。
它倾注了其精神与情感、经历与故事,也是杜尚针对自己过往作品被博物馆建制化提出的反抗与嘲讽。
Boîte-en-valise里既有艺术品,又有杜尚最著名的69张作品复制品,包含著名的“喷泉”“带胡子的蒙娜丽莎”等。多年以后,人们在日内瓦湖畔,建了一座“世界上最小的美术馆”。KMD(Kunsthalle Marcel Duchamp)正是对杜尚Boîte-en-valise的致敬。小型的透明胶囊状结构,安装在带有全景窗户的塔架上,展示艺术品的同时也欣赏着周遭的风景。
这里每年至少举办4至7场展览,近年来展出过Ugo Rondinone等世界各地艺术家们迷你有趣的作品。
微缩景观和视角,让人专注而细致地观察这个方寸之间的世界。
这个“微型博物馆”,在让人着迷的同时,也成为许多艺术家的灵感之源。
KMD-Kunsthalle Marcel Duchamp | 森林艺术博物馆
杜尚肯定没想到,在世界另一个角落,有个胖子在一个黄昏想起这件事。
KMD-Kunsthalle Marcel Duchamp | 森林艺术博物馆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话也适合形容杜尚的Boîte-en-valise。受KMD向杜尚Boîte-en-valise致敬的启发,艺术灯《琥珀AMBER》诞生了。艺术家梁贺LEGO笔下漫画形象“光头仔”模仿观众围观的场景,出现在了琥珀灯下。像极了他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了小学课本里的《琥珀》。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他们当时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样的苍蝇和蜘蛛了。
摘自漫画集《光头仔的夏秋冬春》,2012年出版
在梁贺LEGO漫画集“光头仔的夏秋冬春”里,琥珀这种特殊的物质,被他形容为封存记忆的光。
《琥珀AMBER》 by 梁贺LEGO
过去经历的种种,那些人,那些事,就像松脂滴下来凝结的瞬间,只要拿起来细细端详,透过那些岁月也不能模糊的琥珀,那些音容笑貌,随时清晰无比。
《琥珀AMBER》by 梁贺LEGO
在别人那里,从不被轻易珍惜的孤独,在微小的琥珀天地,完成了一次自我告白。琥珀中的光头仔,是梁贺LEGO长达多年的内心真实写照。孤独如他,在琥珀中,这股劲尤为狂热,他将孤独的灵魂套进闪耀的外壳,360°展示给人看。
我想,如果有一束光线能抵达人的灵魂深处,大抵就是这样的罢。
©版权声明:本文由与光共舞原创,其它平台未经授权,请勿随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