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白茶存老了能升值,新人可以大量囤茶吗?别再跟风做冤大头了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今天,聊一聊跟风这个话题。
这个词的利用率极高,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朋友圈中,随处可见。
比如,一件东西火了,大家扎堆买;
一句话火了,众人也会脱口而出。
可以说跟风是流行,也可以说跟风是大众。
但如果这种所谓的“跟风”,成为了盲目地,不经大脑思考的行为,就有点过火了。
在茶圈里,若是提起网红化最成功的一款茶,老白茶绝对算一个。
当然,这里的“网红”二字不含贬义。

在帮助白茶复兴的这条道路上,老白茶是当之无愧的功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也正因为如此,不少刚接触白茶的新人,逐渐产生了一种想法:白茶一定越老越好。
更有甚者,只片面地关注其商业价值,想要单纯依靠时间,来让白茶升值。
毕竟,“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口号,早已名扬四方了。
盯着“升值”二字,很多新茶友纷纷选择购入大量的白茶,来进行储存和收藏。
期待着5年、10年后的某一天,将自己的老白茶转手卖出,就能换来一套房子,或者半套房子的价格。
但是,今天不得不再来当一次坏人。
告诉大家,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2》
先说一个故事。
有一位茶友,在朋友圈里晒了自己的骄傲战绩,并配文“十年后见”。
图片上,是整整一大箱的白茶,据说是2014年的老白茶,距今已有7年的时间。
经过10年以后,它便会成为一箱17年陈的老白茶,价值不菲。
可定眼一看,每一块白茶饼都散发着不正常的光泽。
它们不像白牡丹饼,因为不是绿白二色,也不像寿眉饼,没有春寿眉的绿白色,也没有秋寿眉的五彩色。
看来看去,入眼的都是漆黑如墨,黯淡的色彩。
很显然,这是一箱做旧茶。

做旧茶,是茶圈中公认的劣质茶。
指的是通过高温烘干、渥堆、暴晒等等残酷的方式,将新白茶刻意“老化”,抹去新茶的种种特征。
如此一来,便让众人自然而然地认为它是老白茶。
但只要是稍微懂一些白茶的人都知道,这些毫无生机,死气沉沉的茶叶,怎么可能是自然陈化而来的老白茶?
品质低劣,内质尽失,即便存上10年,20年,乃至更久,它也不可能咸鱼翻身。
白茶的陈化,是一个良性的物质转化过程。
前提条件是,茶叶本身蕴含着丰沛的内含物质,才能有更大的转化空间。
而做旧茶内质空空,何来转化,何来越陈越香一说?

以上,便是盲目跟风的后果之一。
在尚未真正了解白茶之前,盲目地囤货,想要依靠时间来让茶叶升值。
殊不知,在岁月的重重考验下,这些劣质茶只会逐渐暴露本性。
倘若还是一直被闷在鼓里,损失的可就不仅仅是金钱了,还有宝贵的青春。
正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10年的时间,如果浪费在一箱做旧茶身上,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
给个建议,还是趁早断舍离吧。

《3》
任何一个新兴潮流走向大众和资本后,都很难躲过跟风。
白茶也不例外。
更是因为优质茶供不应求,价格不菲,才让这么多劣质茶钻了空子。
不可否认的是,白茶存老了以后,的确有升值空间。
尤其像是一些稀缺的,比如荒野银针、头采米针、白毫银针、牡丹王等,都是茶友们的心头好。
但升值的前提在于,它们本身有价值,值得收藏。
如果物品升值真的是一件这么容易的事情,难道路边随便一片树叶老化了,都能身价翻倍?
当然不可能。
因此,如果奔着“升值”而去,便应该懂得正确囤茶,而不是盲目跟风。

收藏白茶的第一步,便是要选择品质优越的茶叶。
不管你是从新白茶开始存起,一步一个脚印,还是直接入手老白茶,省去中间的等待。
唯一不变的标准,就是品质。
衡量一款白茶的品质,主要围绕着产区、工艺、储存三个点考量。
产区优秀的白茶,具有异于常人(茶)的核心竞争力。
位于高山之上,温度适宜,光照柔和,空气纯净,水汽充足,土壤通透肥沃。
种种条件,给予了茶树优越的生长环境,产出的白茶品质极高。
不同的产区,拥有不同的温、光、水、气、土,产出的白茶品质自然有高有低。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产区对于白茶品质的影响,亦是深远的。
工艺精湛的白茶,为茶叶增光添彩。

光有好产区,远远不够,还需要经验丰富的制茶师,来细心地呵护这些刚刚采摘下来的茶青。
薄摊薄晾,离地70公分左右,日光萎凋,不能渥堆,也不能暴晒。
萎凋结束后,再进行低温慢烘,将白茶彻底烘干烘透,使其干度达标。
如果有天生的好产区,加上良好的工艺,可谓是锦上添花。
那么,未来的升值空间,也比普通的白茶高上许多。
储存得当的白茶,是陈化的开端。
制作完成以后,用三层包装法密封,存放在一个“干燥、阴凉、避光、无异味”的环境下。
仓储是否良好,是它未来是否可以转化成功,成为优质老白茶的关键。
由此可见,若是想要自己的白茶未来有升值的空间,定然不能坐以待毙。
收藏者的努力,也一同为老白茶注入了灵魂。

《4》
存茶的另一个要义,在于自己的口味和喜好。
有一部分茶友,喜欢随大流,看身边的朋友买什么,自己也买什么。
在他们眼中,即便不懂茶,只要跟着别人的脚步走,一定不会出错。
最后的最后,只能是买了一堆自己不喜欢的白茶回去。
白茶可以按照品类、季节、形态、年份、种植方式等,划分出许多不同的类型,它们香气滋味各不相同。
而作为一个新茶友,当务之急,应该是多加尝试。
试过了不同的白茶,才知道哪一款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

遇到了真爱,再大量进行收藏也不迟。
事实上,高手的诞生,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
摸着石头过河,踩稳一步,再迈一步,稳扎稳打,才成就了未来的游刃有余。
如果只是走别人走过的路,趟别人趟过的河,虽然高效,却逐渐形成了依赖,没有石头就不敢走。
妄想“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就始终喝不懂白茶。
多年过去了,当新白茶成为老白茶,但个人的知识和技能只减不增。
久而久之,就逐渐失去了独立思考,独立进步的能力。
看似走了捷径,其实是断了自己的后路。

《5》
信息丰富的缺点,是让众人失去了勤思考的能力。
当良莠不齐的信息层出不穷,裹挟的真相,被各路泥沙冲淡了底色。
有的人疑惑,有的人反对,有的人盲从。
在惰性思维的驱使下,一些人选择了屈服,放弃寻找真相。
某些东西,我们该学的确实要学。
想要真正懂白茶,多喝、多品、多尝试,总是没有错的。
起步慢一点,过程辛苦一点,但总会有成功的一天。
千万不能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图一时方便,盲目跟风。
且把前方当成是深水区,尽情摸索,我们要走自己的路。
更多关于老白茶的原创知识
都说老白茶好,是不是白茶新茶很难喝?
从新白茶到老白茶,白牡丹的香气会有哪些变化?要比老白茶更好?
二十年陈的老白茶,没有药香,那这个年份的白茶是正常老白茶吗?
老白茶的香气可以有多精彩?请看这几款茶的实例示范,买茶可参考
白茶采摘两季,可老白茶基本都是秋茶,春茶去哪儿了?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