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卢寺里悟楹联(1)
毗卢寺位于南京市汉府街,始建于明朝(1522—1566年),因庙中供养毗卢遮那佛,初名毗卢庵,后历经沧桑,几兴几衰,清咸丰年间毁于兵火。1884年两江总督曾国荃在原址扩建梵宇,改为毗卢禅寺,遂成为金陵第一大寺。20世纪后半叶,寺庙逐渐消失,这里成了马达轰鸣的工厂。21世纪初,毗卢寺复建工程开启,2004年初步建成,并对外开放。

毗卢寺山门高10米,宽14米,三门六柱,红门铜钉,两侧配八字墙,造型古朴雄伟,雕饰精细美观。佛教寺院的山门,也叫三门,由空门(中)、无相门(东)、无作门(西)组成,象征“三解脱”。门两旁楹联:大慈念一切;慧光照十方。

毗卢寺山门前,一对石狮威武雄壮,栩栩如生。西侧墙上有石雕“灵山圣会”图,东侧墙上是石雕“弥勒仙境”图,造型优美、线条流畅。



正对山门有座金水桥,过桥就见中央站立着笑容可掬的布袋和尚,为你指点人生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这就是:要以佛教的仁爱为真心,道法自然为风骨,儒家中庸为表象,用大度来包容对待整个世界;以一技之长在手,生存能力傍身,三思而行的头脑,用从容的心态来过生活。做到“笑口常开”。




拾阶而上,就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坐北朝南,歇山顶式,小瓦砖墙,檐下悬红底金字的“大雄宝殿”匾额,为茗山法师题字。大雄宝殿的楹联“光绪十年初建名刹经楼宝殿大士慈航菩萨路,如来万缘中兴道场富国安民祥云常绕石城天”。




大雄宝殿内供奉毗卢遮那佛,是佛教密宗至高无上的本尊佛,为佛教密宗所尊奉最高神明,是佛教密宗世界的根本佛。两旁立柱有楹联“现身净饭国中九有四生共仰能仁;说法灵山一会上十方三世同尊慈父”。


楹联中:“净饭”,指净饭王,是佛陀的父亲,“九有,九州也”,“四生”,指卵生、胎生、湿生、化生。“能仁” ,梵语的意译,即释迦牟尼,意为有能力与仁义的智者。“灵山”, 是释迦牟尼讲经说法处,“十方”,指十大方向,即上天、下地、东、西、南、北、生门、死位、过去、未来。“三世”即“三界”,指众生所居之欲界、色界、无色界。


大雄宝殿东侧是钟楼,两侧抱柱楹联:“毗连闹市传佛语,卢掩清门颂梵音”;西侧为鼓楼,两侧抱柱楹联:“鼓舞心法观自在;楼阁意处清溪河”,此联为著名书画家喻继高题写。清溪河发源于紫金山,流经毗卢寺、秦淮河,入长江而东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