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佩衡学术思想探讨 张存悌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白通汤方

    白通汤 <伤寒论> 白通加猪胆汁汤 <伤寒论> [原文用法与原方用量]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伤寒论:314)白通汤方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 ...

  • 火神派四逆苓桂丁椒汤加味治疗胃痛医案案例

    (1)徐某,男,年四旬余.患心胃痛症已20余年,病情日见增剧,形体消瘦,胸膈痞胀作痛,两胁满闷不舒,脘腹灼痛,痛极则彻于胸背,固定不移,从心下至脐腹隆起板硬如石,按之亦痛,腰背如负薄冰,懔懔而寒.时而 ...

  • 历代名医擅用附子之经验大集成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主产于四川江油.临床常用附子有炮附片,黑附子,黑顺片,淡附片等.     [重剂效验]     1.李继昌教授乃滇之名医,擅以重剂附子治疗痹证.李教授 ...

  • 火神派资料3

    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下) ---火神派案例赏析之三 张存悌 7 石淋 黄某,男,44岁.腰痛数年,X线摄片发现右肾盂结石10粒,小如花椒,大如蚕豆,1958年11月延吴佩衡诊治.腰痛时发,痛如绞作,延 ...

  • 吴佩衡学术思想(一)

    吴佩衡在家乡会理县行医时,已经对仲景学说打下坚实基础,"遵循仲景,日日开卷,静思揣摩则终身受益."(<著名中医学家吴佩衡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专集>) 1924年38岁时,他 ...

  • 顾树华:传承吴佩衡学术思想,践行温阳扶阳大法

     我国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现代经方大家吴佩衡(笔者外祖父.善以大剂附子起死回生,誉满天下,有"吴附子"之称.解放前创办<国医周刊>.云南省中医专科学校,开创云南中 ...

  • 张景岳学术思想探讨之一

    "医之贵神,神奚远哉" 医者,医人疾病,救人于水火之中,生死攸关,责任重大. 既为医,不可为庸医,必为良医.良医方可担当起医疗之重任,才不愧为医,"无愧我心". ...

  • 吴佩衡讲伤寒 | 太阳病这些情况不能发汗,切记!

    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 解释:咽喉干燥,是津液不足之故,此证应有阴虚阳虚之分.阴虚是邪热灼伤真阴,证见心中烦热,精神不倦,喜饮清凉之物:阳虚则为下焦虚寒,津液不升,精神倦怠,喜饮热汤.无论阴虚阳虚,如 ...

  • 【吴佩衡】中药十大主帅

    附子.干姜.肉桂.麻黄.桂枝. 细辛.石膏.大黄.芒硝.黄连, 此十味药品, 余暂以十大"主帅"名之, 是形容其作用之大也. 由于少数医家,以为此等药物,性能猛烈,而不多使用,即使 ...

  • 中风危证不避麻—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十六

    中风危证不避麻 --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十六 摘 要 针对中风之内外风的争论,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李可治中风思路:外风可引内风动,诸急.卒.暴皆是风:麻黄利窍通脏腑,汗法可治脑水肿:阳气不到便是病 ...

  • 火不归原引火汤——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三

    作者:孙其新  来源:古中医网 简介:针对引火归原之火的不确定性,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李可研究引火归原的思路:火不归原证的概念:火不归原证的特点:火不归原分型论治:火不归原类证鉴别:引火归原有狭 ...

  • 吴佩衡:中药十大主帅之临床运用经验分享

    附子.干姜.肉桂.麻黄.桂枝. 细辛.石膏.大黄.芒硝.黄连, 此十味药品, 余暂以十大"主帅"名之, 是形容其作用之大也. 由于少数医家,以为此等药物,性能猛烈,而不多使用,即使 ...

  • 痰生百病虚为本 ——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二十二

    摘要 针对痰饮病治疗规律,进一步探计了李可学术思想. 李可治痰饮病思路:痰饮概念:痰饮水湿,同源异流:阴阳寒热分型,六经三焦论治:有形之痰--肺胃痈结肿,无形之痰--心脑神经络. 治痰饮病常用方:小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