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欧体最重要的是神不是形,来看看这位书法家如何?

原创:首发于牛虻公众号

清初王澍欧体书法欣赏,可以说是深得欧体精髓,又有褚遂良书法的影子在里面,在我看来,他的欧体要比当代好多欧体书法强很多,至少在欧体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远远强于那些馆阁体或印刷体!研习古人的书法是为了突破与超越,泥古不化则毫无生气,一文不名!

王澍(1666-1739),字若林,号虚舟,江苏金坛人,后居住无锡,是康熙年间的进士,他的楷书学自唐代欧阳询,吴修评其‘书入率更之室’。辞官后的王澍,倾其余生,致力于汉魏碑的访寻和研究,苦心探索当代书法艺术的出路。

下面结合他的书法作品,试着做一个解读,只代表一家之言,不喜勿喷从形态上来说,一看就是欧体字。欧体字的特点比较明显:欧体法度森严,寓动于静,寓险于平。但是仔细一看,却发现其用笔与欧体的用笔还是有区别的。有褚遂良与颜真卿的影子在里面,同时在转折的地方又有魏碑的特点。

说他受到褚遂良的影响,是因为据史料显示,他从小学习褚遂良,从个别字上来看确实如此,例如“以”、“夫”、“余”等字。

说他受到颜真卿的影响,这是肉眼可见的。对颜真卿书法有了解的人都知道,颜真卿书法最大的特征是雄浑。而欧阳询的书法却有一个特征是笔画基本上变化不大,没有很明显的运笔差异。

如在上一张图片首字中的“乃”、下一张图片首字中的“力”等转折的地方,很明显其用笔用的是颜真卿的笔法,正因为如此,他的书法在欧体的基础上显得雄浑了起来,因而也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相较于当代许多习作欧体的人来说,王澍比他们强就强在这一变上,馆阁体或印刷体是没有艺术价值的,临摹的再像能有印刷品或复制品像吗?

款识:入春以来,久不作楷,兹以小吏先安笔砚,余以率尔下波画适意而矣,岂计工拙哉。时雍正癸卯三月之杪。王澍。

今人讨论学习书法,常常讲要师从一家,在我看来“四不像”更能形成自己的风格。先渊后博,书法是一个长期习作的过程,如果过早地将自己锁死一家书风上,便会失去创新的源泉。早年多学习几种书法风格,等到中年以后再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样的书法艺术道路才是可取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