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边絮语(七)

11.失去细节,写字就不可能上升为技艺。

近段时间,在写过两遍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之后,开始写《倪宽赞》。《雁塔圣教序》文字太长,字数较多,写过后,对褚遂良的字大致形成了一点肌肉记忆。临写《倪宽赞》时,我用手机下载的字贴,把每个字放到了合适的大小,按照一寸左右的大小去书写,如此,也许会看得更真切。目前,已临写两遍,写出的字只能说模模糊糊中的相似,不能说形似,更不敢谈神似了。甚至,这两种字帖之间,很难找出他们细微间的区别来。特别是横平竖直,简捷痛快的书写法则很难表达出来。这说明我对褚遂良的法帖观察不细,不深,也不能形成自己对他书字的字体记忆,当然,在自己书写的时候,也很难在细节上表现出来。如此写下去,我写的字体在很大程度上带着王氏风格,而不是褚遂良的风格。在临写《倪宽赞》中,我渐渐认识到,写字,一定要在细节上下功夫,如果不在细节在下功夫,一味的苦练,也进不了艺术的家门。

对,细节,就是细节。无论是用笔,还是结体,都要在细节上下功夫。当书写到了较高的阶段,还要在章法和用墨上下功夫。入之愈深,关注最多的就更是细节。失却了细节,写字就不可能上升为技艺,更谈不上所谓的书法和艺术。

在我今天练字之前,我三十年前已基本认清了现在的汉字,也有了三十多年的汉字书写习惯。并且,这三十多年来,我几乎都在重复着枝桠相似的汉字,根本没有想过汉字的历史,也没有考虑过汉字的美。今天,我把写字作为一种技艺来练习,就需要洗去往日的书写记忆,遵从书法的传统规矩,在一笔一划上去考究。以前重复的汉字书写,不是自己练习书法的正能量,而是大包袱,错误的,必须把它甩干净,重新在自己头脑中建立一种汉字发展历史,形成一种书法技艺,然后,才能谈得上自己的风格和个性。也因此,我们常讲,练字要深入一家,且临且摹,形神兼备时,再入他家,才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而在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细节。如果不讲细节,不在毫末间去观察,就难以发现书法的细节之美,难以发现书法的“和而不同”。当然,不在细节上下功夫,就洗却不了自己对书写的模式记忆,深入不了书法的关键中去。

艺术是需要远离功利的,当我们以一种赏玩的心态去书写时,这种汉字的书写才会从功利的书写上升到艺术的表达上,如此,沉醉案边,时时把玩,在墨香的熏陶下,也许就会渐渐染上艺术的气息。

2018年8月1日午(18074)

(0)

相关推荐

  • 褚遂良这幅字,远胜过欧阳询跟虞世南,是真正的唐楷门户!

    如何把楷书比作人的话,欧阳询的楷书就像是挺拔苗条且健壮的小伙,颜真卿的楷书就像了有着络腮胡子且不失精致的汉子,而褚遂良的楷书像极了一个婀娜多姿的美女. 褚遂良的字刚柔并济.秀美绝伦,是唐楷的巅峰,远胜 ...

  • 近代书法大家沈伊默先生书《倪宽赞》四条屏,学褚体难得的范本

    唐代书法家楮遂良,以其用笔丰富,笔势俊雅.神怡超迈的楷书著称于世,褚遂良墨迹<倪宽赞>是他的经典之作,现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馆.这幅作品引用明代大儒王世贞的评语 "一勾一捺有干钩之力 ...

  • 案边絮语(一)

    很多事情,坚持下来了,就是一种习惯.久之,就形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性格.去年九年开始提笔写字,如今,快十个月了,几乎每天都写上一阵子.我不认同二十一天形成一种习惯的说法,好的习惯,应该一直坚持下去, ...

  • 案边絮语(二)

    6.书法演变的历史也应是走近书法的路径.这是临了很多种字贴后的一点感受.不知对错,暂且总结与此.只为记录下自己习书时的思考过程. 我们所说的正书,就是当时社会流行的官方字体.在当时,是主流的.那么,我 ...

  • 案边絮语(三)

    写字也需要玩味(7) 以前,我认为自己字写不好,主要是因为性子急,没有耐性.事实证明,这种想法是对的.想写好字,首先得心静.心正则笔正,心很浮躁,安静不下来,怎么会把字写好? 大学毕业后,也常练字.那 ...

  • 案边絮语(四)

    笔墨度闲时(8) 练字时,不要急,有时不妨缓缓.近段时间,着手练习<张玄墓碑>,感觉很好,练习的状态也好.变换着字体的大小,顺着写下去,很快写了一遍.很兴奋,案边有一本小册字,放大了的&q ...

  • 案边絮语(五)

    9.有时,写字不等同于书法. 艺术需要远离世俗,远离适用主义. 以前,我也常把自己看不懂的书法看作是搞怪,特别是有些人写的字,黑乎乎的一大片,横倒竖歪的,不像个样子.还有一些行草字,更是飞云流水,根本 ...

  • 案边絮语(六)

    10.临帖--沿着青草更深处漫溯 前天,顺着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的临写结束,开始又一轮的临写.暑期来临,天气炎热,有时,早上起床就有一股热浪涌来.因为天热,晚上休息不好,早上写字时也不在 ...

  • 逆天奇案:这七对CP都挺搭,CP感最强的却不是主角

    都说<逆天奇案>有了久违的港味,我想,很多剧之所以好,有一部分原因,要归功于主题曲,或者插曲. 个人非常中意菊梓荞那首<秘密花园>,只有有些悲情的故事出现,这首歌就会适时地响起 ...

  • 明朝奇案:一家七口命丧火海 长梯泄密 小偷诱诈 祖坟之争引恩怨

    明朝时,四川彭州府九龙县有一位姓申的人家,户主申谦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已经结婚,加上老父老母,家里共有八口人之多,在当时可算是一个大家族. 因为劳动力多,一家人靠种地和饲养牲口,一年的收入算可观.再加上 ...

  • 【阅读悦读丨小说】刘宏宇《酒店奇案》(七)

    <阅读悦读>2017年9月热文榜(附平台选题) 文/刘宏宇 [作者简介]刘宏宇,常用笔名毛颖.荆泓,实力派小说家.资深编剧,北京作协会员.著有<管的着吗你><往事如烟&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