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老家的菜园

老家的菜园

有菜园的老家,是老公的娘家。一直精心伺弄菜园的那对老人,自然是我今生有缘相处的另一对爹妈。

菜园依偎着老家小院,有一亩田地,不算太大的空间里,让勤劳的公婆跟随四季种下了各种各样的绿。

还记得刚结婚那年,老公在几千里外的部队服役,我上班的单位离老家有二三十里路,照老公的嘱咐隔两个星期我回一次家。

初冬,我回老家时,婆婆正在菜园里翻地,见我回来,放下锄头走向菜园里那几棵春天刚栽下的冬枣树,踮起脚摘下两颗枣:“尝尝甜不,那些都让旭旭(两岁的小侄子)吃了!"初冬的风吹起婆婆额前灰白的头发,第一次见到的两枚冬枣从那双粗糙的手里递至我的眼前,感觉有一种湿湿的东西模糊了双眼。从此,我知道,菜园里有了母爱的挂牵。

每年夏天,知了高唱的日子,婆婆总会在天擦黑时,打着手电走进菜园,有时来不及吃饭。园里杏树上爬过的知了猴,有好多都被婆婆捡起,洗净后放进矿泉水瓶子,冻在冰箱里。等到我们回家时,再从冰箱里取出。

满眼是绿的季节,习惯了回家时就走向通往菜园的小院门,喊一声爹妈,必然有一声蘸着惊喜的回话:“回来啦? ” 看一眼绿油油的韭菜畦 ,香喷喷的韭菜饺子恨不得马上吃进嘴里。婆婆割韭菜的间隙,我就蹲在身边:“前几天最甜的那棵杏熟了,打电话也不回来拿,都放坏了,土豆成熟了,待会儿挖上些,还有大蒜,今年没有去年长的大……”顺手接过婆婆手里的韭菜,听着婆婆的唠叨,享用着暖暖的母爱。

上周末回家,菜园里的绿又有了不小的变化:两畦黄瓜,爬满了几何图形的瓜架。朵朵小黄花炫耀在墨绿的叶子上面,叶子下竟然藏了好些满身是刺的瓜娃娃。两畦西红柿,舒展着密密的叶子,自上而下挂满绿绿的鸽子蛋鸡蛋鹅蛋。豆角的架子最高,散着油光的绿叶下甩出电话线一般粗的豆角,簇拥着一竿竿傲立的花苞。茄子也捧出几朵淡紫色的花,羞涩的躲在扇子般的叶下,辣椒花刚刚开败,小辣椒的头上还顶着几片干枯的花瓣……

婆婆又在刚收完土豆的菜地里种下了今年第三批玉米,爹娘知道我们永远都吃不够不施化肥的青玉米棒子……

临走时提上大大小小的包,挥手和公婆说再见。“下周末休班的话再回家吧,园里的好些菜都快能吃了!”车窗外的爹娘竟然异口同声的嘱咐。

知道吗?无论你在做什么,也不管你多长时间回一次家,菜园里总有一种常绿的情愫在倔强的生长。

那是父母对我们永远不变的爱和牵挂!

插图/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程民宝,1996年毕业后,在基层乡镇工作至今,闲暇时爱写写心里的小感受,一来是打发时间,二来呢,是咂摸这普通而又平凡的生活。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公众号 hyd19671125

微信号 hyd196711

邮箱183074113@qq.com

征 稿

征稿要求:散文、杂文、小说、诗歌等,一般在四千字以内。必须原创,必须首发,欢迎自带插图和配乐,10天内未收到用稿信息的可转投其它自媒体。文责自负。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183074113@qq.com,并注明姓名、笔名、微信号、作者简介及照片。从即日起,给作者发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后通过微信发放,请加主编微信hyd196711。稿费全部来自赞赏,20元以上(含)的80%发给作者本人,其余留为平台维护。七天内阅读量超过一千的,另奖励20元;超过两千的奖励50元。

(0)

相关推荐

  • 【马椿荣散文】后半生做您的女儿

    后半生做您的女儿 文|马椿荣 清晨,上班途中,老公电话响起. "喂,喂!喂!--说话呀!!"声音由低到高,渐怒,暴喊.我不满的看了看单手开车的他. "挂了,重新打过去就是 ...

  • 段生艳║半亩荒地

    雨夜初歇,氤氲欲散.睡眼惺忪之时,听到有人推门的声音,是婆婆从"荒地"回来了.我披衣起床,婆婆正蹲在水龙头边刷洗锄头和雨鞋,花白的发隙间微微冒着细汗.桌上的篮子里躺着一把绿豆角.两 ...

  • 【山西】史光荣丨散文/老家的土炕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老家的土炕 史光荣 小时候,我一直生活在亳清河畔的老家亳城村,住的是窑洞,睡的是土炕.     在低矮灰暗的窑洞里,土炕就是聚焦点,是整个窑洞的心脏,不仅是家里最大的物件,也是家 ...

  • 散文 ‖ 老家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散文福地杂志(纸刊)的选稿基地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老家 天津 任志民 我的老家坐落在山西的最南边,如彩色的飘带一样,可望不可及.那是一 ...

  • 散文《小菜园》徐占生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一.自留地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我们家有三块"自留地". 庄后面崮山坡半山腰上的一块地,因为远离水源, ...

  • 散文||老家的晒场

    老家的晒场 老家附近,有一处占地约五百平米的晒场.从我记事起的八十年代,它已存在:在那个年代,它是非常重要的场地.撩拨起晒场上的那些记忆,总有一种怀旧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那些往事近在咫尺,又飘游于天涯 ...

  • 散文||老家的池塘

    老家的池塘 老家的池塘在村子的西头.池塘有几亩地大,是全村抗旱保粮的救命塘,村里一百多亩地,全靠它来灌溉和放水插秧.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池塘里的水很清澈,是全村人洗菜.洗衣服.洗澡的老地方:也是村里的 ...

  • 散文||老家的菜窖

    老家的菜窖 每到冬季,我都会想起老家的菜窖,那个用来储存蔬菜的窖,在我的记忆里,印象非常深刻,让我无法忘怀. 我的老家是北方的一个小山村.北方的冬天,寒冷且漫长,小时候,正是国家贫困的时候,物质缺乏, ...

  • 散文||几畦菜园

    几畦菜园 一场及时雨冲去前几日的燥热,初夏的凉风透过窗子轻抚办公室里的幸福树. 靠在椅子上,背后的窗外是一排葱绿的柏树,桌上一杯香茶,热气冉冉向上. 平静的日子其实是人生最终的期许. 昨晚选看< ...

  • 散文||老家的奶奶

    老家的奶奶 奶奶身材娇小.皮肤白皙,一双小脚,堪称"三寸金莲",在她那个年代应该算是个美女了.爷爷却正好相反,他身材高大.皮肤黝黑.他们生活在响水县六套乡,一起生育了5个子女.奶奶 ...

  • 散文|| 老家的馄饨

    老家的馄饨 刘岩磊||山东 胶县比较常见的早餐,无非三样:羊汤,油条,馄饨.但是我幼时嘴挑,嫌油条太油,羊汤太膻.吃的最多者,便是馄饨了. 从我记事开始,我就懂得馄饨汤里加多少醋和辣子好吃.所以要说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