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藏作品](5832)地球上某些微生物可在火星暂时存活
相关推荐
-
历史性的一刻,人类飞行器首次在火星起飞!
美国东部时间凌晨3点34分,NASA的火星飞行器"机智号"(The Ingenuity)完成了历史性的一刻--人类的飞行器首次在地球以外的星球飞行.美国宇航局称之为"赖特 ...
-
美国少女艾丽莎·卡森或成登陆火星第一人
知道艾丽莎·卡森吗? 嗯,是那个要去火星的女孩 我看了英国<都市报>的报道,NASA正在培训一批"太空人",准备将来送往火星.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少女艾丽莎·卡森(Aly ...
-
NASA专家:移民火星并非想象般美好,一重要问题或令人沮丧
近些年来,随着人类科技文明的不断进步,我们的生存环境也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例如科学家们就曾表示,人类如果按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那么等不到人类文明变得十分先进的时候,地球早已承受不住人类的发展速度变 ...
-
1.2万米的高空中,日本科学家发现微生物,这意味着什么?
当我们研究地球的时候,总会好奇一个问题:地球上的生命来自于哪里?我们都知道,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其实根本就不起眼,不过,正是这个不起眼的星球,却在30多亿年前诞生了生命,成为了宇宙中最特别的星球之一. ...
-
去火星路费太贵,NASA通过高空气球开展类火星环境微生物生存试验!
2019年9月,一项关于大气中的辐射.生存和生物研究实验(MARSBOx)中,一些试验用的微生物正在飞行.试验过程中,带有美国宇航局标志(NASA)的舱门旋转打开,将四种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样本暴露在平流 ...
-
NASA获批将火星土壤样本带回地球
近日,NASA的火星样本带回任务(MSR)通过独立审查委员会的审查,获得批准将火星土壤样本带回地球. 概念图,发射样品进入火星轨道 发送飞船前往火星是一回事,NASA早已成功实现,但从火星表面收集样本 ...
-
2020年NASA将再次送人类上月球,下一步计划永久殖民火星
开拓宇宙已经不再是虚构的,就好像是首批人类将生活在另一个世界已经在地球上诞生,这些开拓者会冒险到最后的宇宙营地.你需要带上所有你需要的,你需要一个地方生活,你需要带上吃的东西,需要喝的东西:在地球上至 ...
-
[首藏作品](6515)铭刻历史:红色火星首次有了中国印迹
铭刻历史:红色火星首次有了中国印迹本报记者 付毅飞 操秀英5月15日7时18分,一个会被历史铭记的时刻,红色火星上首次有了中国印迹."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 ...
-
[首藏作品](5888)天问一号登陆火星前 不妨先来一睹这颗红色星球的风采
天问一号登陆火星前 不妨先来一睹这颗红色星球的风采◎李 鉴身边的天文学火星,一颗令人难以捉摸的红色行星,从来都是人们夜观星空的焦点之一.在亚述(古代西亚奴隶制国家),火星被称为"流血的星&q ...
-
地球上某些微生物可在火星暂时存活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德国航空航天中心聯合开展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地球上的某些微生物可以暂时在火星表面生存.研究人员通过将微生物发射到地球的平流层中,测试了微生物对火星环境的耐受性.这项研究成 ...
-
[首藏作品](6857)旅居空间站的益生菌即将“回家” 它们和地球上的“兄弟”还一样吗
旅居空间站的益生菌即将"回家" 它们和地球上的"兄弟"还一样吗 ◎本报记者 魏依晨 来自云南的22株乳业鲜活菌与航天员一同进入太空3个月后,即将返回地球.神舟十 ...
-
[首藏作品](6460)陈岚:给嫦娥五号探测器配上“手机”
陈岚:给嫦娥五号探测器配上"手机"◎本报记者 史俊斌 通讯员 关 颖记者见到陈岚时,已接近深夜,忙了一天,她终于能腾出一点时间接受采访.对于这样的工作节奏,这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 ...
-
[首藏作品](6389)贺建强:枣木上种菌菇,环保致富两不误
贺建强:枣木上种菌菇,环保致富两不误 贺建强手持枣木菌棒向记者展示向阳湾村种植的"枣菇" 史俊斌摄◎本报记者 史俊斌通 讯 员 鱼玉军 何艳艳3月29日,陕西省榆林市晴空万里,黄河 ...
-
[首藏作品](6275)传承+创新,她把民族手工艺品送上大舞台
传承+创新,她把民族手工艺品送上大舞台◎通 讯 员 盖有军 李曦冉 本报记者 朱 彤3000余名新疆木垒县哈依娜尔民族手工艺品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将民族文化与现代时尚结合起来,让手工艺品登上更大的舞台. ...
-
[首藏作品](6153)相当于迪拜塔两倍大的小行星与地球“擦身而过”
相当于迪拜塔两倍大的小行星与地球"擦身而过"面对近地天体威胁,人类准备好了吗本报记者 何 亮 能观测小行星的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天体望远镜受访者供图针对不同的小行星,防范的方法也各不相 ...
-
[首藏作品](6547)给地球把脉!我国首个地球系统模拟大科学装置启用
给地球把脉!我国首个地球系统模拟大科学装置启用 图为地球模拟实验室科普展厅中悬挂的LED球形屏,模拟实验的部分结果会通过球体进行可视化直观展示.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供图◎本报记者 陆成宽虽然给整个地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