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庄《石壶论画语要》(58)|李西伯恺

(0)

相关推荐

  • 新市“陈家潭”的由来

    新市"陈家潭"的由来 作者:张明儿 新市"陈家潭",最先是称"南潭",后来又称为"神驾潭","米漾" ...

  • 锵谈|论“陈永锵现象”,岭南文化走出去

    <雄起岭南> 陈永锵 论 "陈永锵现象" --广州市文联"岭南文化走出去"系列谈之二 (节选) 2014-06-30 来源: 中国艺术报 重塑对广东 ...

  • 锵谈 |《素心澄怀细敲诗》——陈永锵

    <苏铁> 陈永锵 面对恩师陈金章先生的画作时,都必然有种敬畏之感在我心头上油然而生.我想这便是崇敬!这不仅因为那份深厚的师生之情所使然,更因为先生始终如一的对艺术的虔诚在画中的凿凿镂刻! ...

  • 小雪丨自在悠闲画蝶飞

    陈永锵.邓翠娟合作扇面 款识:己丑秋 邓翠娟画蝶 陈永锵补成于放怀楼 唐人元稹在小雪之日曾作诗云:"满月光天汉,长风响树枝.横琴对渌醑,犹自敛愁眉".(<小雪十月中>唐 ...

  • 陈子庄《石壶论画语要》(1)|李西伯恺

    <石壶论画语要>(1) 1. 宗教解决人的归宿问题,艺术解决人的现实享受问题,所起的作用不同,是两种不同的东西.与宗教相比,艺术对于现实人生将发生更大的作用,因此,对于艺术,宗教利用它,政 ...

  • 陈子庄《石壶论画语要》(3)|李西伯恺

    <石壶论画语要>(3) 3. 能启发人的艺术品是好东西,因其能启发人之本心.高等动物有高度本心.我不同意佛家说要请求才超度,不请求则不超度.真.善.美是人本心的要求,是出于内发,不是外加的 ...

  • 陈子庄《石壶论画语要》(7)|李西伯恺

    <石壶论画语要>(7) 7. (问:中国画画临水景物,是否都不画倒影?) 绘画是反映精神世界.地面景物是物质世界,连地面景物我们都要尽量简化,画倒影有什么用呢? 画上之物比实物大或比实物小 ...

  • 陈子庄《石壶论画语要》(8)|李西伯恺

    <石壶论画语要>(8) 8. 绘画是把大自然中美的东西提炼出来.提炼之法:省其有余,补其不足. 绘画中的物象是从现实中来,经过作者头脑的艺术加工,升华了,这才是艺术的物象.哪有自然界恰好长 ...

  • 陈子庄《石壶论画语要》(11)|李西伯恺

    <石壶论画语要>(11) 11. 无论作诗作画,都要有自己的风格,自己的形象.齐白石的诗好就好在说的都是自己的话.袁子才的诗没有一句是自己的话. 画画,严忌矫柔,而须带几分游戏,有几分狂气 ...

  • 陈子庄《石壶论画语要》(12)|李西伯恺

    <石壶论画语要>(12) 12. (问:艺术以返本还朴为高,书法最好的近于写不来的,然则这二者区别何在?) 区别很大.最初写不来,是"自然境界".是自发的.经过锻炼以后 ...

  • 陈子庄《石壶论画语要》(13)|李西伯恺

    <石壶论画语要>(13) 13. 画的深厚,表现在意境与笔墨两方面.<庄子·庖丁解牛>谓"臣之所好者,道也".意境与笔墨构成了道的深邃. 作画须得" ...

  • 陈子庄《石壶论画语要》(14)|李西伯恺

    <石壶论画语要>(14) 14. 造意,是把直接看到的(实际景物)与间接看到的(古今人的画)物象集中起来,加以考虑,熔铸新的意境. 讲笔墨容易,画"意"难. 用笔.形象 ...

  • 陈子庄《石壶论画语要》(15)|李西伯恺

    <石壶论画语要>(15) 15. 画家到晚年都想变,但变坏的居多. (问:变坏的原因是什么?) 那是只从笔墨去变,没有从思想境界上提高.如果人的思想境界高了,笔墨不变而自变.比如人之修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