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空间:16高鼎《村居》

我公众号创建于2014年07月04日,2015年08月21日正式运转。

2016年08月31日获得原创保护功能,2016年09月01日获得留言功能,2016年12月12日获得打赏功能,2017年9月4日获得插入GG功能,2018年05月17日获得返佣商品GG功能,2019年01月14日获得文中插入两条GG的功能,2020年05月30日获得付费阅读功能,2020年7月13日获得认证。

最初名称是“张广祥”,后改为今天的名称:丁中广祥。“丁中”是我工作单位丁沟中学的简称,“广祥”则是我的名字。常有人称我“丁老师”,这是缘于弄错了我公众号名称的含义。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这首诗说的是一个什么物件,你有没有猜出来呢?可能有的朋友已经发现了,这不是《红楼梦》里探春出的灯谜么,谜底就是“风筝”。如果你熟悉《红楼梦》,就会发现,其中有不少描写风筝的段落和描写风筝的诗。因为,《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一个非常资深的“风筝爱好者”。

曹雪芹少年时,家里还比较有钱。家中有个花匠,非常会做风筝,曹雪芹心灵手巧,很快就学会了风筝的做法。还能在风筝上画非常精美的花纹。

后来曹家家道中落,曹雪芹来到北京住在香山脚下。有一次,为了帮助老朋友于景廉赚一些生活费,曹雪芹做了四个风筝,让于景廉拿到城里去卖。没想到,这些风筝非常受欢迎,很多王公贵族都愿意花大价钱买。

后来,曹氏风筝成为了乾隆年间四大风筝流派之一。曹雪芹把他做风筝的手法和心得写成了一本书,叫做《南鹞北鸢考工记》,希望那些身体病弱或是有残疾,不能干重体力活的人,能够通过这本书学会做风筝,有一个谋生的手段。曹雪芹不仅有过人的才情,也有一颗非常善良的心呢。

曹雪芹的这首风筝诗,是为了预示探春最后远嫁的身世,所以整体基调略为悲伤。其实放风筝这件事,在民间是非常欢乐而有趣的。

风筝在北方被称为鸢,在南方被称为鹞。据说是汉朝时期韩信发明的,后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

古代诗人也有很多人写过跟风筝有关的诗。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写到: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高鼎是清代末期的诗人,大概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并不有名,生平也没有什么事迹流传下来。唯独这首《村居》因为充满了乡村生活的野趣,被人们所熟知。春天是最适合放风筝的时节,草长莺飞,桃红柳绿,温暖的东风刮起,孩童们最为兴奋,下学之后急忙跑回家,趁着风势不小,把纸鸢高高地放上天。

春天的风是很任性的,可不是随叫随到。写《桃花扇》的那位剧作家孔尚任,就写过一首《风筝》,描写因为没有风放不了风筝,着急生气的小孩儿。

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

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

小孩子多直率啊,才不像大人们那样,只会夸今年的春天来的早呢,他们会埋怨老天,你怎么不刮风呢?我的风筝都飞不上天了。

放风筝,是春天里老少皆宜的活动。小朋友可以尽情奔跑,年轻人可以借着抬头看风筝的机会治疗颈椎病,老人们也能通过放风筝进行一些不太剧烈的户外活动。在古代,清明节气前后,人们都要外出踏青,放风筝也是必不可少的娱乐项目。有些时候,人们把风筝高高放飞,在风筝线全部放出去之后,就把线剪断,让风筝随风飞去,象征着疾病、晦气等不好的事情统统被去除。

很多其他国家和民族也有放风筝的习俗。阿富汗作家胡赛尼的小说《追风筝的人》中,就描写了阿富汗举行的追风筝大赛。男孩哈桑有令人惊异的天赋,总能第一个找到断线飞走的风筝,为主人公阿米尔赢得比赛。

现在城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很难找到让孩子们尽情放风筝的地方了。但是,春天是适合出门玩耍的日子,如果周末有时间,不妨带上风筝到郊外去,找一片空地,放风筝,做游戏,在春天里尽情撒欢。

不过,可要注意保护环境,别学古人把风筝剪断了放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