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有这几个小习惯,胃别想好!老年痴呆、糖尿病也可能随之而来,看完赶紧改!

俗话说“食为天,胃为先”,想要胃口好,吃嘛嘛香,有个好胃很关键。然而现实却很无奈,根据数据显示,我国有肠胃病患者1.2亿人,慢性胃炎发病率30%,是当之无愧的“胃病大”。

国人的胃之所以会如此“受伤”,和不良的饮食习惯脱不开关系。尤其是下面这4个吃饭习惯,如果你也有,那可得小心你的“胃”了!

1
吃太快

快节奏的生活似乎让很多人都养成了一副“急性子”,连吃饭也一味图快,饭菜在嘴里匆匆“走个过场”就被囫囵咽了下去,这样不仅容易噎到,还会给消化系统造成损伤。

进食过快会使得食物得不到充分咀嚼,大块食物进入胃中一方面容易划伤食道和胃粘膜,另一方面会增加肠胃的工作负担,长期如此,胃胀、胃痛、反酸等消化系统疾病很容易找上门。

不仅如此,饭吃太快对血糖、体重等均会产生不利影响,与细嚼慢咽相比,狼吞虎咽会使患糖尿病的概率提升三成风险增加至少3倍

建议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早餐最好花费15~20分钟午餐和晚餐则可以在30分钟左右吃完,不宜过快。吃的时候尽量放慢速度,增加咀嚼次数,以促进食物充分消化吸收。

2
吃太多

吃太多会使胃长时间处于饱胀状态,肠胃持续分泌胃液等消化液刺激破坏胃粘膜屏障,胃炎、胃溃疡、胰腺炎等疾病的发生风险会明显增加。

另外,吃得过饱时血液会大量供给胃肠等消化器官,大脑供血相对减少,脑细胞老化速度会有所加快,从而增加了老年痴呆的发生可能。根据统计,约30%~40%的老年痴呆患者年轻时都有长期饱食的习惯。

建议

一顿饭,吃七分饱就好。七分饱的状态就是胃感觉还没有满,但对食物的热情已经有所下降,没有那么想吃,进食速度也有明显减缓。这时候习惯性地还会塞下几口,但如果把食物撤走,对身心来说也可以接受。

改变进餐顺序,先喝汤、吃菜,再搭配荤菜吃主食同样是帮助控制食量的好方法之一。

3
吃太咸

胃很“怕”咸。盐分摄入过多对胃粘膜的损害很大,时间久了不仅会导致慢性胃炎、胃溃疡,甚至还会诱发胃癌。已有多个研究证实,长期高盐膳食会增加胃癌的发生风险。

除了胃癌之外,大型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肾病、骨质疏松等疾病也均与高盐摄入有关。

建议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普通成人每日食盐量小于6克糖尿病或高血压患者每天盐的摄入总量不宜超过3克高血压、糖尿病并存的患者肾脏病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不宜超过2克

在控制直接摄入的盐分的同时,大家还需要警惕一些“隐形盐,比如酱油、鸡精、豆瓣酱等调料,腊肠、香肠等加工肉类,蜜饯、饼干等零食,以及腌制食品、挂面等。

4
不用公筷

国人吃饭多是共餐制,好几双筷子在一道菜里夹来夹去,看似和谐欢乐,实则会使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风险大大增加。

我国近一半人都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它是大多数胃溃疡和胃炎的“罪魁祸首”,一旦感染,患胃癌的风险也会增加4~6倍

建议

准备饭菜时最好按人头分配,一人一份,避免互相夹取造成交叉感染。若不方便实行分餐,可配备公筷、公勺,用它们来盛取食物,再用私筷、私勺夹入口中。

那在日常生活中除了避免以上这些不良饮食习惯,还可以如何来保养好我们的胃呢?

养胃汤——小米汤

小米入肾、脾、胃经,具有健脾和胃、补益虚损的功效,它煮成的汤更是堪称“养胃神器”,护胃、健脾、补肾、助眠,但是不要顿顿喝哦~

小米汤如果喝厌了,想换个花样,那可以用它打底做一道番茄滑牛肉暖锅,暖胃更养人。

做法

① 牛里脊切薄片后,加小苏打、蚝油、花雕酒、生抽、老抽、鸡蛋、淀粉、清水,抓匀腌制片刻;

② 将番茄、红薯切块,把红薯块放入盐水中浸泡一会儿;

③ 起油锅,下入煮过的大蒜、番茄酱,炒出红油后下入大部分番茄,以及红薯、香菇、生抽、水,熬煮片刻后倒入小米汤,盖盖焖煮10分钟;

④ 加盐调味,下入牛肉,牛肉熟透后放入焙干过的小米、芹菜、剩下的番茄,稍煮一下即可出锅。

养胃穴——足三里、神阙穴

足三里位于胫骨结节(膝盖下高出来的骨头)下三横指、小腿前外侧、距胫骨前缘一横指的位置。

用指切法按揉该穴位100次,力度以有酸胀感为宜,可起到生发胃气、造化脾湿的功效,对胃肠消化不良、胃痛以及心脏、血压等都能起到一定的调养作用。

神阙穴则处于我们腹部的中,也就是肚脐的位置。将右手放在穴位上,顺时针揉30~50下,早晚各做一次,可帮助缓解轻度的胃部不适,有和胃理肠的功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