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的“关键先生”:他们,改变潮水的方向

真的很喜欢《觉醒年代》所蕴含的那种气质,能把风云激荡的历史,拍出静水深流的感觉。触之,温润如玉,感之,热血沸腾,既有历史的凝重,又有生活的轻松,大时代,小细节,娓娓道来,丝丝入扣,很容易就把人代入到剧情,代入到那个年代,代入到那一群鲜活的人们中间。既拍出了觉醒,也拍出了年代。

无论是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鲁迅、毛泽东、胡适这些新文化运动的先行者和青年导师,还是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郭心刚这些热血激情的青年学生,甚至像辜鸿铭、林纾、黄侃、刘师培这些立场不同、见解不同的“守旧派”人物,以及汪大燮、傅增湘、陆征祥、顾维钧这些北洋政府内部的官员,都不是脸谱化地塑造,简单性地对立,而是还原成有血有肉的性情中人,让我们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看到其复杂多元、丰富饱满的一面,而通过他们,又让我们触摸到寥廓高远、波澜壮阔的时代精神。

就像蔡元培和陈独秀说的:“人常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你我之间,道虽不同,亦可为谋”,在这些风云人物之间,即使观点不同、立场不同、身份不同,但依然能够同气连枝、惺惺相惜,即使当面争论得面红耳赤,但却并不妨碍彼此私下的欣赏,友情的延续,甚至在民族大义、大是大非面前,能够放下成见、互为声援,在他们的身上,有大气,有大节,有大识,有大勇,让我们看到了觉醒年代应有的样子。

在日本的早稻田大学,李大钊虽然不赞同陈独秀的观点,但还是挺身而出,将被当成卖国贼打得落花流水的陈独秀解救出来;在轮渡之上,面对日本船员当众羞辱两名中国青年,陈独秀挺身而出,而这两名青年中,就有曾因误解而向陈独秀吐口水的,当他事后鞠躬向陈道歉时,陈独秀的回答却是:“你吐我一口痰,是你的血性”;陈独秀在北大当文科学长,明知道黄侃办《国故》是跟自己和新文化对着干,但还是给他批了经费;他在同意主持刘师培葬礼时,也说出“我与申叔,一生政见不同,学术观点也不同,不过,我们彼此倒是有一些惺惺相惜,能送他一程,也是我的心愿”,还将其著作文稿送交北大图书馆保存;在张长礼之流为孤立陈独秀请辜鸿铭、黄侃、刘师培吃饭,推动学生复课瓦解罢课,更是被这三人当面给整个下不来台。刘师培直言:“我虽然不赞同蔡元培、陈独秀、胡适的文化观,但我没有忘记我是一个中国人,我是不赞同学生罢课,但我绝对不会出卖我的学生!”辜鸿铭更是怒斥:“宵小之徒,其心可诛!”为了维护北大的共同利益和国家尊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一起请辜鸿铭吃饭,请他为解聘英籍教授一事跟英大使团谈判,辜鸿铭答应后听说胡适是主谈,仰天大笑:“也罢,那我辜鸿铭就舍了这张老脸,给你这个白话娃娃当一回军师吧。”这几个新老文化干将在谈判桌上的联手出击,让人忍俊不禁,大呼痛快。而在陈独秀辞职北大之时,黄侃一边说着不可救药,一边含泪拱手:“别了,仲甫兄!”辜鸿铭笑问:“君去也,还斗否?”陈独秀笑答:“一息尚存,战斗不止。”彼此互道珍重的场景,让人动容。这些文化人之间,当得起孔子说的“友直友谅友多闻”,“君子和而不同”。如今互联网上的撕裂对立之人,与当年这些文化人的风骨和格局相比,真的是高下立判。

北大校长蔡元培也是剧中我非常喜欢的一个人物,外圆内方、柔中有刚,宽容而不失底线,厚道而更有原则。而更让我感动的是,他对于人才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爱护。风雪之中三顾茅庐请陈独秀的场景足以让人动容,而在感觉到陈独秀要辞职时,他几次打断陈独秀的话,试图不让他说出来的那种急切和忐忑,以及待见陈主意已定,说出的“那年大雪纷飞,我迎先生到北大来,如今天凉入秋,我却要送先生离开”的哽咽之语,其怜才之心,惜才之意,情满于中,跃然其上。而正是他提出的:“北大最大的规矩,就是科学民主,兼容并包”,才导致北大的旗下,既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这样的新文化干将,又有辜鸿铭、黄侃、刘师培这些国学大家,才让那个觉醒年代的时代精神,如此斑斓多彩、摇曳多姿。

剧中处理人物的思想和情感转变也绝不突兀,铺平垫稳,起承转合,非常有章法。尤其是陈家父子的思想和情感变化,让你真的有一种感觉,仿佛是在跟着他们一起过日子的过程中,随着一件又一件事的发生,随着一次又一次观点的触动,他们的观念也在一点儿一点儿发生变化。第一集时,对陈独秀从情感到思想上都排斥的陈乔年,认为父亲不配吃黄牛蹄,而将其换成癞蛤蟆,试图在餐桌上吓其一跳、令其尴尬。而在观众几乎都快忘了这一情节时,在陈独秀出狱后的欢迎宴上,陈乔年忽然跑出来,深鞠一躬,把亲手做的黄牛蹄献给自己的父亲,表示出对当初的歉意和如今的和解。真的是让人既惊喜,且泪目,一个黄牛蹄,把他们思想和情感的变化,全都串联起来了,这就是编导高超的厨艺。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觉醒年代》更是一部五四时期思想史的立体呈现。觉醒年代,觉醒的是什么,觉醒的是思想,觉醒的是精神,觉醒的是文化,觉醒的是使命,觉醒的是行动。最近正好同时在看施展教授的《枢纽》一书,书中提到“历史是个运动的过程,人性的激情是其根本动力”,在历史的重大关头,“只有极少数人会基于内心的道德确信,自主抉择逆流而上,其在道德上比那些识时务的利益追逐者更高,其抗争命运的勇气,也更具有悲剧色彩。”说的,不正是觉醒年代的这一批人吗?无论是陈独秀还是李大钊等人,他们都是那个年代里的精英人物,他们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学识、身份、地位、人脉,过上更为优渥的生活,做出更加功利的选择,但他们为什么却义无反顾、躬身入局,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也遍布荆棘的道路?我想,除了他们身上的历史感和使命感,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是能够看见时代苦痛和病症,并发大愿心救治之的觉醒者。就像赵世炎读的那首《怀陈独秀》说的:“你痛苦,是替我们痛苦。”剧中有一幕,李大钊送陈独秀出逃路过天津,看见饥民遍野,陈独秀不仅掏出身上的钱救济难民,而且先是背向而泣,继而放声痛哭,最后下定决心,与李大钊誓约建党。而正是他们的一念初心,才有了我们如今的美好时代、幸福生活。

他们,就是觉醒年代的“关键先生”,正是他们的思想和行动,改变了潮水的方向,改变了时代的命运。而在这些觉醒年代的觉醒者身上,至今仍有我们值得传承和借鉴的地方,比如,那个年代提倡的民主、科学、自由、包容之精神;比如,他们的思想、担当和行动;比如,陈独秀提出的新青年的六点标准;比如,蔡元培在就职演讲中提出的青年学子不要把读书当成求取功名利禄的敲门砖、对知识没有敬畏之心的殷殷劝告,甚至比如,他们彼此见面,哪怕发表针锋相对观点时都要先深鞠一躬的礼仪风度……在今天这个时代,不都是依然值得闪耀的时代精神吗?

觉醒年代,永不过时,永远在路上,因为在每一个年代,都需要共同的和不同的种种觉醒,才能让我们创造的历史和期待的未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也许,你还可以看看——

那些疼痛的人生,你可懂得?

在世界的绣布之上  我看见针尖上的众生 在疼痛中起舞

史书一页:告诉我 这个世界曾经有多么疼痛

夕阳回望人间世, 无限温柔散作霞

《失孤》原型一家面临“扎心难题”:人家树欲静,你们风不止

那些推动我们美好生活的人,都值得感恩和纪念

(0)

相关推荐

  • “觉醒年代”最让人稀罕的,是那股救国者的浩然之气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影视独舌(ID:dusheme),作者:李星文,原文标题:<终评|<觉醒年代>里最让人稀罕的,是那股救国者的浩然之气>,头图来自:<觉醒年代>截 ...

  • 回望《觉醒年代》:《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是怎样发生的? | 席地而坐

    <觉醒年代>是2021年很难被忽略的一部作品.这部以<新青年>杂志发展为主线的历史剧,引起了社会广大群体的讨论,于和伟饰演的陈独秀.张桐饰演的李大钊,以及鲁迅.蔡元培.陈延年. ...

  • "觉醒"引领时代

    夜观<觉醒年代> 一百年前,一群知识愤青麇集于北京大学,探讨着如何改变这军阀混战.列强横行的现实,如何唤醒民众,摇动这沉睡的东方雄师,如何改变被千年儒家文化浸润而麻木的国民灵魂,--.他们 ...

  • 任正非推荐的《觉醒年代》,将多元文化展现的淋漓尽致

    任正非内部谈话邮件 任正非内部谈话邮件 任正非:人类社会没有哪一步的前进是容易的.我建议大家看一看<觉醒年代>,在共产党成立初期,李大钊.陈独秀为了推动革命,脱下长衫,走入工农,到工厂去教 ...

  • 《觉醒年代》中,谁才是真正的女神?这个打酱油的角色完胜

    今年,一部<觉醒年代>成为主旋律影视作品中的佼佼者,豆瓣评分已高达9.3,它把我们带回到了1915年新文化运动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的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这些 ...

  • 十七秀才,二十三进士,二十六翰林,难怪辜鸿铭那么崇拜蔡元培

    电视剧<觉醒年代>中,北大怪杰辜鸿铭是一个眼高于顶的守旧派人物.他才华横溢,名满天下,出得门来既有车夫又有跟班,谱摆得很大,无论走到哪里都端着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子. 觉醒年代剧照 辜鸿铭目无 ...

  • 《觉醒年代》爆火背后:揭示了人这一生,最重要的6种品行!

    作者 | 有书曾小鱼 来源 | 有书(ID:youshucc) 要说今年最值得一看的电视剧,那一定是<觉醒年代>. 自年初播出,至今五个多月来,讨论它的热度从未消减. 这部剧讲述了我们的革 ...

  • 《觉醒年代》高分出圈,2021献礼剧大年来临

    文|零壹 目睹表弟久荪发疯病的惨状后,鲁迅手执刻刀和木板沉沉思索. 他瞟见桌上的关公木雕,拇指微动,抚摸青龙偃月刀的刀锋,回想起闹市砍头杀人.小孩围观.愚妇争相接人血沾馒头的情景.音乐渐渐急促,鲁迅持 ...

  • 为什么看《觉醒年代》的人这么少啊

    春节期间我在追的唯一一部电视剧是<觉醒年代>. 刚开始看<觉醒年代>的时候,豆瓣上评价人数是2365个,截止2月22日,评价人数如下: 比它上线晚的<赘婿>,评价人 ...

  • 《觉醒年代》是完结了,但属于好演员的春天,才刚刚开始

    已完结的<觉醒年代>又又又涨分了! 从开播时的8.3分到现在的9.3分,这条逆跌之路堪称今年电视剧里的奇迹. 更恐怖的是9.3分这还不是它的终点,如今它虽已播完,但口碑还在发酵,大有可能超 ...

  • 《觉醒年代》经典台词整理

    第一集 李大钊:海上风大,保重身体. 陈独秀:船过山东喽 陈独秀:我叫他们礼义廉.礼义廉,无耻啊. 陈独秀:惭愧啊.十多年了,我陈独秀先学康梁,后随中山,致力政治革命.东奔西走,九死一生,光日本就去了 ...

  • 《觉醒年代》于细节处见真章

    2021-03-03 09:26:00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电视剧展播剧目<觉醒年代>目前正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热播.导演张永新日前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渴 ...

  • 《觉醒年代》讲了些啥?

    <觉醒年代>讲了些啥?一句话,<觉醒年代>把毛泽东思想的来源讲解的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觉醒年代>共43集,剧中角色众多,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肯定是剧中的三大主角 ...

  • 《觉醒年代》之团宠——蔡元培

    为什么说蔡元培在众贤中是团宠? 除了北大校长的身份外,更多的是因为他的人格魅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蔡元培"三顾茅庐" 图片来源于网络 蔡元培邀请没有学位头衔的陈独秀出任北大文科学长 ...

  • 陈独秀的人缘

    鲁迅在见识了陈独秀的花式拥抱和催稿后,对陈独秀的评价是:此人极具性格魅力,日后定能招揽有志之士为其做事. 也就是说:仲甫有趣有才,人缘贼好! 爱才如命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一次见李大钊时,陈独秀接受了李 ...

  • 牛年第一大剧《觉醒年代》,8.9分,低了

    很多人对主旋律剧,天然不感冒,我也有点. 以为它像呆板的政教片. 直到看到一段鲁迅先生出场的视频剪辑. 混乱不堪的街道,一行士兵押着一位青年人,准备到街口砍头. 围观的人群,"颈项都伸得很长 ...

  • 觉醒年代与白话文推广,白话文与所谓的“卷”

    <觉醒年代>是一本神剧,我只看了开头的几集,描述的是陈独秀发起新文化运动,创建<新青年>杂志. 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掀起了推广白话文 ...

  • 《觉醒年代》口碑炸了,把陈独秀、蔡元培、鲁迅拍得立体、鲜活

    2021-03-22 02:53:46 来源: 世故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师文静 <山海情><跨过鸭绿江>已是令无数观众赞叹的大题材好剧,让人更高兴的是,接棒播出的革命历 ...

  • 辜鸿铭:爱闻小脚,专业骂人,跟胡适对着干,因留辫子被世人误解

    在晚清民初历史上,有这么一个牛人,号称晚清怪杰,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等9种语言,晚年曾顶着大辫子在北大教外语. 据说他一生共获得了13个博士学位,尤其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学以及东方华学,曾经用多国 ...

  • 巜觉醒年代》揭秘

    知行合一jang 03-22 20:55 投诉 阅读数:782 ​​与张永新导演畅聊四小时,<觉醒年代>最全揭秘在此 3月19日,<觉醒年代>首轮播出收官.看着剧中伟人.大家们 ...

  • 有质感的教育最见效,以《觉醒年代》为例

    本文导读: <觉醒年代>正是用细腻可触的质感,把一段复杂的历史演活了,这才引起观众的共鸣,得到众人的好评. 教育最忌刻板灌输,因为教育传递的核心要义一般都抽象难以理解,这就需要施行教育的人 ...

  • 《觉醒年代》最好看的三个点!

    这几天,看完了<觉醒年代>,感觉非常不错. 首先是人物塑造得好,活灵活现. 电视里塑造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蔡元培.毛泽东等当时的风云人物,不刻板,很生动. 陈独秀跟儿子之间的紧张关系, ...

  • 这可能是今年最“红”的打卡路线!

    说来惭愧,我从小就不爱学历史,本身就是金鱼一样的记性,人又懒,还不肯下功夫背,自然学得就差.高中选择理科后,更和历史无缘了. 谁能想到,毕业多年的我竟然因为一部剧--<觉醒年代>,重新捡回 ...

  • 电视剧《觉醒年代》主题、基本情节与观后感

    <觉醒年代>所写故事的时间起止: 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 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止. <觉醒年代>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