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中,谁才是真正的女神?这个打酱油的角色完胜

今年,一部《觉醒年代》成为主旋律影视作品中的佼佼者,豆瓣评分已高达9.3,它把我们带回到了1915年新文化运动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的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这些新文化与革命的先行者,着实火了一把,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剧中的女性们。

温柔贤淑,无条件支持丈夫的妻子们

每个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性。

《觉醒年代》对几位革命者的夫人们做了笔墨浓重的描绘,革命者们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是历史书没有告诉我们的。

李大钊的夫人赵纫兰,温柔贤淑,无论丈夫做什么,都无条件支持,她没念过书,唯一认识的三个字就是“李大钊”。

《觉醒年代》中,李大钊从日本留学回家看到夫人,十分激动地说:“姐,憨坨回来了!”

赵纫兰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一个富户人家,父亲赵文隆是根据《离骚》中的“纫秋兰以为佩”为女儿取的名字。

遵从家里安排结婚的时候,赵纫兰16岁,李大钊只有10岁,二人以姐弟相称。

历史中的李大钊与赵纫兰

嫁给李大钊之后,赵纫兰的生活可以用八个字总结:聚少离多,担惊受怕。

赵纫兰把家务打理得妥妥当当,全力支持李大钊求学,李大钊先是去天津读书,后又留洋日本,等到完成学业一家人团聚的时候,距离他们结婚已经20年了。

海外归来的李大钊,气宇轩昂,非常有女人缘,但他对夫人一心一意,从没二心。

有客人到家里来,但到穿着简陋,忙里忙外的赵纫兰,还以为是家里请的保姆,李大钊立刻说:“她是我的妻子。”后来,每次有客人来,李大钊都要帮赵纫兰换上得体的衣服,大大方方把她介绍给客人。

渐渐地,赵纫兰也成了李大钊革命事业上的帮手,每当李大钊在家里跟同志们商议事情,她就在门外放哨、传递情报。

李大钊牺牲后,他的遗体被安置在宣武门外的长椿寺,不允许下葬。此后的几年,赵纫兰不断奔走,终于,1933年4月,李大钊逝世六周年的时候,北大师生和李大钊的生前好友们发起了募捐,为李大钊举行了公葬。

1933年5月28日,李大钊下葬五七之后,赵纫兰病逝,追随爱人而去。

陈独秀的夫人高君曼,也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高君曼留下的照片看,她是个长得很有特色的美女,高君曼受过高等教育,擅诗文。1909年,高君曼到姐姐家度假,见到谈吐非凡的姐夫陈独秀,崇拜之情油然而生,二人在接触中渐生爱意,终于打破了世俗观念,结合在了一起。

在《觉醒年代》中,大多数时候高君曼都是个贤妻良母的形象,开口闭口都是“延年乔年”,几乎总是在给大家蒸包子。

直到陈独秀遭遇被人污蔑的“伪君子”事件时,她一句“如果我因为这三两声蚊子苍蝇嗡嗡叫就哭哭啼啼、闻之落泪,那我就不是当初你要寻找的那个高君曼”,显露了她的铮铮铁骨。

高君曼也是陈独秀革命事业的帮手,《新青年》杂志的出版有她的一份力量,她还帮助联络革命同志、掩护革命活动,甚至还与陈独秀一起被捕坐牢。

可惜,真实的高君曼,并没有圆满的结局,艰苦的生活让她患上了肺结核,后来她和陈独秀的感情也逐渐转淡,1925年,高君曼带儿子帮助联络革命同志、掩护革命活动、女儿陈子美移居南京,陈独秀每月给她寄30元生活费,但没有与她再见面。1931年,高君曼病逝于南京。

历史中的高君曼

胡适一生所最为人乐道的一件事,是他的婚姻,他是向“吃人的礼教”抗争的代言人,自己的婚姻却是父母之命。

胡适的夫人江冬秀,是个小脚不识字的旧式女人。《觉醒年代》中的江冬秀刚刚与胡适结婚,还有点羞涩,出去看戏时还不好意思地对胡适说“我来不会给你丢人吧?”,胡适拉着江冬秀的手,大方地把她介绍给蔡元培等人,引来大家的一片赞扬。

真实的江冬秀可是个有名的“悍妇”,风流韵事不断的胡适曾有一次跟江冬秀提了离婚,据说江冬秀一听“离婚”二字,一手抱着儿子,一手拎着裁纸刀,在胡适面前大哭大闹,说要先杀了儿子和胡适再自杀。

其实,江冬秀是个贤妻,做闺女时在娘家从不染指家务的她,婚后勤恳地操持着整个家,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抗战期间,胡适担任美国大使,江冬秀独自在家带着孩子,生活艰难,有一次胡适给家里寄来1600元钱,江冬秀马上把钱分成几份送给同样艰难的亲友。

江冬秀一边用自己的泼辣捍卫着婚姻,一边用自己的贤惠纯善,为家庭筑起了一座无惧风雨的堡垒。

历史上的胡适夫妇

思想进步,敢爱敢恨的新女性群像

《觉醒年代》还刻画了一群敢爱敢恨,充满了勇气与魅力的新女性形象。

柳眉,是上海滩商人兼震旦学院校董柳文耀的女儿,性格伶俐张扬,她对陈独秀的儿子陈延年暗生情绪,追随着他一起去北京,参加读书会,一起实践工读互助社的实践活动,可惜,陈延年在去法国勤工俭学之际拒绝了她的感情,两人就此分手,再无相见。

易群先,国会议员易奎龙的女儿,为了逃婚脱离了富豪之家,她加入工读互助社后,勤勉积极,每次抗议活动都冲在最前线,也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在长城上,她直接问何孟雄能不能娶不娶她,虽然被拒绝,可她以“我哭长城去”来调侃,是个可爱的“女汉子”。

白兰,与郭心刚是一对恩爱的恋人,两人志同道合,一起去日本留学,一起参加学生运动,只可惜郭心刚呕血而亡,两人并没有完美的结局。

剧中还出现了邓颖超,她少年时便立志救国。曾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展现出坚定的革命精神。

还有谢婉莹(冰心),《觉醒年代》中的她热心温柔,积极为陈延年组织的工读互助社帮忙,同时发表作品,来表达对封建旧社会的不满及对人性的摧残。

这个打酱油的角色,才是整部剧最厉害的女性

盘点了这么多《觉醒年代》中的女性,其实真正的大boss,真女神藏在这里!

她就是——被誉为“二十世纪惊人的妇人”的葛健豪

剧中,葛健豪出现的次数少得可怜。在新民学会成立后的一次会议中,有个和蔼老太太在桌子边静静地绣花,她就是葛健豪,谈及在法国勤工俭学的中国留学生时,她说出了唯一一句台词:“要是可能的话,我老太太也去法国勤工俭学。”

另外一个场景是葛健豪在厨房中忙碌,一群年轻人坐在桌旁畅所欲言。他们只有一次注意到她的存在,说“葛妈妈,别忘了加点辣子。”

历史上真实的葛健豪,真的就在50多岁的高龄,和一群年轻人,去法国勤工俭学了。

葛健豪原名葛兰英,是一位知名的革命家、教育家和女性先驱,与秋瑾、唐群英一道被后人誉为“潇湘三女杰”。

葛健豪是为了不起的母亲,她的四个子女全部参加革命,蔡和森、蔡畅就是她的儿女。

历史中的葛健豪

在旧时代,葛健豪敢于挑战男权社会,坚决不让女儿裹小脚,她的丈夫为了500银元的聘礼,将13岁的女儿卖给当地的一个财主当童养媳,葛健豪变卖了自己的首饰,连夜带着女儿逃走了。

到省城之后,葛健豪看到女子学校招生,也决心报考,而那时她已经年近50,被考官驳回。葛健豪很不服气,领着一双儿女来到去县衙门指控,当场把自己的名字改成“健豪”,她说,“健”就是要做改造社会的健将,“豪”就是要打倒封建豪强,此举令县官赞叹不已,最后她被长沙女子学校破格录取。

葛健豪54岁时,在一句法文都不会的情况下,很多年轻人一道,远渡重洋去了法国,成为史上年纪最大的留学生。

到法国之后,为了赶上大家的进度,她每天起得最早,睡得最晚,三个月后就学会了用法语交流。

即使是放到现在,一个单身母亲独自养大两个孩子,同时还在求学,也是个神话,但在旧社会,葛健豪就真的做到了。

葛健豪(前排左二)在法国

回国后,葛健豪积极投身湖南妇女解放运动,创办了平民女子职业学校。

1943年去世前,她对孩子们说:“母亲已看不到你们的事业的成功了。但革命一定会胜利的!”

我们这百年的河山,是2000万烈士用生命换来的,我们除了要铭记这些烈士,更不要忘记他们背后默默付出的女性们,她们取得的成绩也许不及众多男性革命者,但即便是萤火之光,也是万分珍贵,更何况,她们的光芒绝非萤火之光。

请千万不要忘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