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何认识张仲景《伤寒论》六经辨证(六)
相关推荐
-
定伤寒之实,驳温病之虚
伤寒温热之辨,历来久矣.孰不知,温病盗伤寒之实,定己之名,大己之威风.若无其父,焉得其子?诸医家只知唇舌之争,而不研数百证之辨,此皆懵懂世人也.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肿瘤科臧云彩 温病 ...
-
灵素之问 | 从阴阳五行到《伤寒论》六要素
原创 忆忘 腔调中医 3月5日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 ...
-
【《伤寒论》六病的症状】
一.太阳病:包括中风.伤寒.温病. 共同点:发热.脉浮.头痛 1.中风:有汗.恶风.脉浮缓 2.伤寒:无汗.恶寒.脉浮紧 3.温病:口渴.不恶寒 以上是病邪在太阳经的三个类型,为经症:还有水入膀胱的蓄 ...
-
中医经典伤寒论六经辨证浅析,如何认识三阳三阴病,一次讲明白!
中医经典伤寒论六经辨证浅析,如何认识三阳三阴病,一次讲明白!
-
伤寒论六经辨证总结
六经辨证,始见于<伤寒论>,是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在<素问.热论>等篇的基础上,结合伤寒病证的传变特点所创立的一种论治外感病的辨证方法.它以六经(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 ...
-
三部六病解读《伤寒论》(六)
(2008-03-21 12:13:21) 转载▼标签: 健康第二章 归类第一节 少阳病类证一.栀子豉汤1.原文: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恼,栀子豉汤主之.(76)发 ...
-
忆忘老师: 从阴阳五行到《伤寒论》六要素
本 期 导 读 问一个问题,A=非A吗? 「阴阳五行是中医理论的基础」,类似的断言,大部分中医学者是终身坚信不疑的. 日本汉方医学自从放弃了阴阳五行理论,取得了人所共见的成效,虽然他们指出了阴阳五行理 ...
-
原创伤寒论六经辨证传变图示(速成版)
之前推出的"二旦六经辨证体系",不少人都理解不了阴旦证和阳旦证.那就再弄个简洁版六经传变图吧
-
浅析伤寒论与六病时位辨证
至道汇 今天 至道汇推荐搜索六经辨证臧东来先生说:"汉代没有钟表,天干地支的计时方法只有少数人运用掌握,相对大众的计时方法是"六时",即日出前后.中午前后.日落前后.前半 ...
-
【《伤寒论》六病辨证-太阳病】1
一.六经辨证-太阳病 太阳统摄营卫,主一身之大表,为诸经藩篱. 凡外感风寒之邪,自表而入.每先入犯太阳,故太阳病对出现于外感疾病的早期阶段,即太阳病以"脉浮,头顶强痛而恶寒"为提纲 ...
-
【《伤寒论》六病辨证-阳明病】2
二.六经辨证-阳明病 阳明病在外感病的过程中,每多出现于阳亢热盛的极期阶段. 阳明病的发生可由它经传来,亦有从本经自发为病. 阳明病属于里热实证,以"胃家实"为提纲. 其典型脉证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