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孤山中山公园(一)

为了纪念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全国很多地方都建了中山公园,杭州也不例外。杭州的中山公园就在孤山,清代曾在此建行宫,康熙、乾隆南巡时都在这里住过,1927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就在这里建立了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老照片。杭州中山公园由清代行宫的一部分改建而成的。孤山景色早在唐宋就已闻名。唐代有孤山寺,南宋时建西太乙宫、四圣延祥观,清代曾在此建行宫,康熙、乾隆南巡时都在这里住过。雍正时(1727年)改为圣因寺,与灵隐、昭庆、净慈三寺合称西湖四大丛林。在1927年,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原行宫的一部分建为中山公园。(网络下载图片)

   大门正对西湖,湖岸是一座三间四柱的牌坊。原清行宫牌坊,1927年改建为中山公园时,匾额换成“光华复旦”。“光华复旦”四个大字。语出《尚书大传·虞夏传》“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之句。

中山公园位处孤山中部,西侧为西泠印社,东侧为纪念林逋的放鹤亭景区。

公园的正门为原清行宫的头宫门,大门正对西湖。

头宫门两侧的边门

公园四开朱漆大门正对着秀丽的西湖

   中山公园大门前有一对汉白玉狮子,系明代魏忠贤生祠之物,清时移至此,是杭州最古老的石狮之一。

中山公园大门

   正中匾额“中山公园”为沙孟海题写,楹联:山外皆山,峦岫绕成清净界;画中有画,笙歌谱就太平图。

大门前檐内东头

行宫八景图

大门前檐内西头

清行宫遗址图   

大门背面(网络下载图片)中间是一条南北向的木栈道。

进入中山公园的大门后,是“二进门”即垂花门。

   垂花门为清行宫主轴线上第二进院落的入口,它坐北朝南,三开间建筑,东西门侧接抄手连廊。现存青石砌筑的须弥座台基,刻有精美的花饰。垂花门面宽12.6米、进深4.9米。 

   

垂花廊和月台遗址。(月台为民国年间所建,并非清宫遗物。)

   

   汉白玉的柱础,残存的方砖地坪,还有一处处用玻璃罩保护起来的遗迹,什墙基、台阶。   

清行宫垂花门、月台遗址。

抄手连廊遗址

   经过垂花门、月台,就到了奏事殿,乾隆帝会见朝臣的宫殿,是清行宫主轴线上第二进主体建筑。

奏亊殿坐北朝南,五开间加围廊格局。奏亊殿台基面宽约28米、进深约12米。

现存清代汉白玉云龙纹柱础4只,以及台基、柱础等宫殿的基础部分。

奏事殿遗址

奏亊殿遗址的“阶沿石、地垄石、砖砌柱墩遗构”。

      再朝里走,是楠木寝宫。楠木寝宫遗址为皇帝生活起居的宫殿,是清行宫主轴线第三进主体建筑,五开间加周围廊格局。现存台基为清代原物。

楠木寝宫遗址,寝宫地坪用的是金砖,台基、阶沿均为青石(行宫第四进)

   清行宫是清代多位帝王出行西湖时的居住之地,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现存有建筑园林遗址遗迹。它见证了18世纪上半叶清代康熙、乾隆南巡杭州,并对“西湖十景”进行“康熙钦定、乾隆题词”的史实,以及西湖景观因获得皇家推崇而再度振兴这一重要历史事件。

   行宫位于孤山南麓中部,南临西湖,整体院落座北朝南,南部为建筑院落,北部为因借孤山地形建造的后苑。院落和园林的整体格局基本保存,建筑遗迹较为丰富,包括院墙墙基、头宫门、垂花门遗址、楠木寝宫遗址、鹫香庭遗址、玉兰馆遗址等。后苑现存“行宫八景”的部分园林建筑遗迹,包括鹫香庭、玉兰馆、戏台、贮月泉、领要阁、御碑亭、绿云径、四照亭等。

   清咸丰年间,忠王李秀成为解天京之围,于1860年、1861年率太平军两次攻占杭州。在战火中,行宫于1861年被毁。后来的晚清政府由于内困外患再也无力修复行宫,直到辛亥革命被推翻。1927年,为了纪念孙中山,部分遗址被辟为中山公园。

   在“孤山”崖刻下,有一左一右两座亭子,是30年代杭州市民为感激南洋华侨捐款救济浙江灾民而建。(网络下载图片)

西为塔形方亭,名为“武亭”,四面石壁斗门,亭内设有石圆桌和鼓凳。

   武亭。与传统的亭台不同,这座武亭的主体四四方方,却顶着一个纤细的“塔尖”,像一顶帽子。因此,关于武亭“是亭还是塔”的问题有着很多争论。直到2001年在雷峰塔地下发掘出了许多与武亭样貌相似的“金涂塔”,这才给武亭正了名——它其实是座塔!原来,这种塔身方正、塔尖细长的形制源于五代时期吴越王钱弘俶的一次模仿。传说,当年他为了效仿古印度的阿育王“建塔奉舍利”的事迹,也建造了八万四千座四方尖顶的“阿育王塔”分发各地,也就是后来被发掘出来的“金涂塔”。若干年后的武亭,就是效仿这些塔的模样建造的。(网络下载图片)

亭子南面是卢永祥题写的“无疆之生”。(网络下载图片)

   亭子北面是“功德崇隆”。亭东有黎元洪“仁风扇越”题刻。亭西有张载阳“众善流芳”题刻。(网络下载图片)

   东为“文亭”,是三重檐六角石亭,置于三级台基上,三边设矮栏门,另三边则为坐栏,中有圆石桌,六面塔形亭顶。

   华洋义赈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是1949年以前中国最大的民间救灾组织。虽然名字这么叫,但义赈会与南洋华侨毫无关联。当时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救灾工作有声有色,他们把这些经验传授给同样热心公益事业的中国绅士们,希望他们也照着做,但是被拒绝了。中国绅士们担心西方传教士们用救灾的行为进行文化侵略,来盗窃中国人的心,因此自发组织了赈灾会进行“跟踪赈济”,即传教士在哪里救灾,他们就去哪里救灾。后来双方慢慢有了合作,于1921年11月组成了“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简称“华洋义赈会”。

    1920年开始,江浙地区连年遭受自然灾害,台风、山洪、暴雨连绵,又接着蝗灾、流行病等等,整个地区陷入了一片萧条。当时华洋义赈会很快募款救助江浙地区,到1923年,华洋义赈会共募得了58.1万元,而当时杭州10家丝织厂的总资本也只有67万元,可见华洋义赈会在这场救灾行动中的重要作用。事后,为了纪念华洋义赈会及所有为救灾慷慨解囊者,在杭州中山公园内建起了这一亭一塔。当时黎元洪、卢永祥、张载阳三位大佬也是这场救灾募捐活动的参与者,因此就在武亭留下了题刻。(网络下载图片)

   文亭内有“善与人同”、“功德昭垂”、“已溺已饥”的题刻,民国13年(1924年)题。(网络下载图片)

题刻“已溺已饥”。柱楹联:已溺已饥恩周浙境,尔炽尔寿辉映湖山。

    路尽头是民国时期修筑的上孤山的台阶。石壁上刻有两个与人同高、笔力雄健的“孤山”丹书大字,相传是宋人手迹,字约有1.5米见方。(网络下载图片)

“孤”字少了一点,形成西湖风景三绝之一的“孤山不孤”。

    沿“孤山”两侧的石阶上坡,半山坡有一长条形的平地,这里是八景中的玉兰馆和鹫香庭的遗址。昔日鹫香庭周围种了好多桂花,一到阴历八月桂香馥郁,直透天外。佛经故事说灵鹫山中也开满了桂花,故有灵鹫天香之美誉,遂取“鹫香”以名。

鹫香庭玉兰馆庭院遗址

鹫香庭走廊遗址

玉兰馆也是行宫八景之一

玉兰馆厢房台基构

(0)

相关推荐

  • 大孤山山沟沟里的小村——大史家、姜家庄、任家夼

    在乳山一中西门相遇的那一刻,我们一见钟情 乳山大孤山镇山丘比较多,很多村都在山沟沟里,以前驾车路过石头圈林水村时,总爱往东面山沟里瞅瞅,那个大山沟里好几个村连成片,航拍下来真是美极了.今天就拍了里面的 ...

  • 浙江篇:“淡妆浓抹总相宜”——杭州西湖游(四)

    孤山 从文澜阁出口处往前走,看到靠湖边有一座四柱三间翘角牌楼,上悬金边蓝底牌匾,匾上题有"光华复旦"四个金字.此处亦是赏西湖美景的好地方,远山近岛,蓝天碧水,绿树游船,尽收眼底.牌 ...

  • 孤山不孤,在雨中安详等待

    ★旅游地点:杭州孤山中山公园.西泠印社.俞楼 最近江南的天气已经阴了很久,已经很久看不到太阳,今天更是下着蒙蒙的细雨,天公不太作美.虽然说晴湖不如雨湖,我觉得只是游人们阿Q式的自我安慰. 从白堤到醇正 ...

  • 七绝·醉倒山河52:秦皇岛——秦行宫遗址

    七绝·醉倒山河52:秦皇岛--秦行宫遗址黄河一泻入东海,横贯神州万里行.挥手江山天下定,始皇举目浪涛平.

  • 杭州孤山中山公园(二)

    孤山景色早在唐宋已闻名遐迩,唐诗人白居易有"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运脚低",明代凌云翰有"冻木晨闻尾毕浦,孤山景好胜披图"的佳句.古人有诗曰:"人间 ...

  • 杭州孤山俞楼

       俞曲园纪念馆位于孤山南麓,是由晚清学者俞樾的旧居俞楼改建而成,素有"西湖第一楼"美誉.楼主俞樾,是晚清成变卓著的朴学大师,学识渊博.造诣颇深,曾在清同治.光绪年间,受骋出任杭 ...

  • 杭州孤山二公祠

    白苏二公祠,位于孤山东南麓的原孤山路1号.后孤山路5号,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平方米.在杭州水利历史上,白居易和苏东坡有很大的功劳,特别是对西湖疏浚贡献很大.宋初孤山竹阁即祀白居易.苏 ...

  • 杭州孤山放鹤亭林逋墓

    林逋(967年-1028年),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林和靖,汉族,奉化大里黄贤村人,北宋著名隐逸诗人.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 ...

  • 杭州孤山文澜阁(一)

    文澜阁,位于浙江杭州西湖孤山南麓,浙江省博物馆内.初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是清代为珍藏<四库全书>而建的七大藏书阁之一,也是江南三阁中唯一幸存的一阁. 此地原为清康熙行宫.雍正 ...

  • 杭州孤山文澜阁(二)

    文澜阁古建筑群位于西湖博物馆馆区西侧,原是清代收藏<四库全书>的皇家藏书楼. 文澜阁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是年,<四库全书>告成,当时先抄四部,分藏紫禁城文渊阁. ...

  • 杭州孤山文澜阁(三)

    文澜阁虽为皇家建筑,却具有江南园林的雅致清新的意境.园林布局的主要特点是顺应地形高低,适当布置亭台.游廊.水池和石块,并通过游廊使之互相贯穿.从入口进入垂花门,后面依次为狮象群.御座坊.水池及文澜阁主 ...

  • 【杭州郁金香】过断桥登孤山,健步走西湖第二十三次活动记录

    4月13日(周二)上午十点,由杭州郁金香组织的第二十三次健步走西湖活动如约开启.所谓断桥不断肝肠断,孤山不孤君心孤.这次我们就来领略一番,走一遭. 这几天刚好春雨初霁,赋诗一首聊表欢愉心情:风吹枝头吐 ...

  • 苏轼在杭州:孤山眺白堤 野趣化顽童

    苏轼在杭州:孤山眺白堤 野趣化顽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