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戏有哪几种嗓子

真嗓 

嗓有真假,曰阴阳,生末净丑系用真,旦角小生系用假。真嗓其音沉宽而堂,假嗓其音尖细而脆,与真嗓之音,成对峙式,畴昔生唱,忌参假音。迩来无假音,则不完韵,此艺潮漩转故也。

假嗓 参见真嗓。

烟嗓 

烟癖,嗜者甚夥。未唱前,必狂抽数日,则精神焕振,运气有力,其嗓因之足顺,此种嗓颇多。

酒嗓 

其癖同上,非酒不能唱。往往饮场有以酒代茶者,咸因平时之嗜好所致。

饿嗓 

即馁腹唱。戏班所谓“饱吹饿唱”,因食后恐作呕,或气促,故宁不食,此种嗓最多。

饱嗓 

即未唱前须饱腹之谓,与饿嗓相反。因腹不饱,则气不足;气不足,则嗓运用不自如也。

静嗓 

此种嗓,戏班谓为养嗓。未唱前,须寡言静坐,以培其气而养其音,庶几无气竭音涩之疵耳。

动嗓 

或谓溜嗓。戏班人每日必溜湾一次(即兜圈),则胸际开畅,丹气运匀,嗓音即无闷锁之病也。

欲嗓 

即未唱前,必幽会或手淫一次,则嗓音即能润亮。此种嗓仅克救一时之急,苟戏长唱多,终必败劣。于嗓既无益,于身极有害。

功夫嗓 

即每日早吊一次,晚吊一次,如是日不或辍,久之遂成一种功夫嗓。此种嗓,极难得,戏班谓为宝贵嗓。

以上诸嗓,以各人身体与嗜好而定。

苟得功夫嗓,则此生无大虑矣。

嗓中最惧者有二:

(一)左嗓 

即嗓音反逆支叉,格格不能入弦之谓,即无弦,亦不能成调。因唱时,即黄腔冒调,且别有一种刺耳之怪音。是种系天然之嗓,非人力所能挽回者。

(二)倒嗓 

是种嗓,系随人身发育而生,其早迟自十二岁至二十岁为限。此关为人人所不能免者。当嗓将倒之前,如平时能唱正工调,此时倏能唱乙字调。纵最高之腔,亦能翻上,毫不费力,且音韵反而甜醇动听。如是者一月,音调遂渐次低弱,其哑涩锁闷之病,亦从而生,唱时含一种仙鹤唳音(戏班谓之冒仙鹤)。若嗓倒后复原,早则一星期,迟则数年,以至一生不能恢复者。故倒嗓,戏班目为最可怜最可恨事。

嗓音中最难唱之音为衣期辙、中东辙。忌食之物,为酒、烟、醋、辣、过咸物、过甜物、过苦物,及生痰物、生火物。唱后或出汗后忌食凉冷物。气候寒暖须慎,不得过凉。过凉则咳嗽,咳嗽则嗓音哑涩。亦不得过暖,过暖则生火,生火则嗓音枯塞。故保养极匪易易,唱者不能不慎。总之节色欲、慎饮食、防寒凉、勤吊嗓,能如是,则无虑也。

吊嗓方法言之:

唱者未吊嗓之前,须早晨受清洁空气,或至草地傍洁水处开洼(戏班谓晨起往空地喊嗓,曰“开洼”)。

喊时,先以单音,如“一、吓、啊”等音。继则念白,或打引子,末则唱。日出须归,然后吊嗓。如本可唱正工,只唱六半。勿使调过高,过高即音狭细;但亦不能过低,过低则气塌音沉。

每日早晚吊二次,每次吊一出或两出。皮黄匀吊,勿过多,过多易伤气。如是则能高唱入云,低吟裂帛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