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融的角度看北宋是如何走向灭亡的(十)-熙丰变法(3)
相关推荐
-
司马光反对、苏轼也反对,反对一样吗?他们反对什么
宋朝主要的问题在于在于政治军事体制,而当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人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而其中最为著名者,莫过于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一次影响极为深远的变革,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它 ...
-
王安石变法为何会以失败告终,5000字长文解读王安石变法前后始末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说起王安石肯定会想到他的这些名号: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著作有<临川先生文集>. "春风又绿江南岸"这样春机盎然 ...
-
郑熙亭文存之七十七篇:苏轼传之苏辙退出条例司
郑熙亭文存之七十七篇: 苏轼传 第三章 致君尧舜 二 苏辙退出条例司 苏轼原为京官,还朝不久,参照原职,授殿中丞直史馆判官告院.苏辙原为齐州军事推官未赴.此时变法初起,神宗皇帝下求言诏,朝野议论 ...
-
北宋一看门小吏,因为绘了一幅《流民图》,竟扳倒当朝宰相王安石
王安石变法,在大多人眼中,是失败的改革.而事实上,改革的成效显而易见,在改革的支持下,王韶先后收复了宕.叠.洮.岷.河.临六州,这可是自赵匡胤结束五代割据以来,北宋最大的军事胜利. 除此之外,改革一度 ...
-
王安石看他长大成材,让他担任要职,他却抵制变法,被誉为忠臣
在中国封建社会,知遇之恩.提携之恩以及师生之情都被看得很重,供奉在神龛之中的就是天地君亲师.即使老师有不对的地方,作为弟子,也只能唯命是从,否则就会认为大逆不道.但有一个人,从小就被王安石看重,后来多 ...
-
从金融的角度看北宋是如何走向灭亡的(十四)-北宋亡了
从双方实力对比来看,女真人没有一丝一毫胜利的希望:金人控制的总人口(加上已经被征服的辽国)不会超过五百万,而北宋人口为一个亿,双方实力对比为1:20:就军队数量而言,金人即使动员了全部族人男子,也不会 ...
-
从金融的角度看北宋是如何走向灭亡的(十三)-书画君臣(3)
与街边小贩相比,市场上的强者更有可能借助自身实力不断违反规则,反而忽悠别人遵守规则,把利益让渡给他们.国家永远是市场中的最强者,也是市场最后的保护神,面对市场自身永远无法解决的问题,国家会通过种种手段 ...
-
从金融的角度看北宋是如何走向灭亡的(九)-熙丰变法(2)
熙宁三年,青苗法颁布后仅一年,<宋会要>就为我们描述了这样两幕景象. --一小撮封建官僚的宅邸田园广连阡陌.食品穷尽天下珍馐:他们又喜新厌旧,衣食住行月异而岁殊:如果钱不够花了,就假托为朝 ...
-
从金融的角度看北宋是如何走向灭亡的(八)-熙丰变法(1)
熙宁元年(1068年),宋神宗成为皇帝后的第二年,北宋的财政收入为六千八百万缗,这个数字已经是庆历四年的两倍.在这个时点上,众所周知的契丹岁币只有五十万匹绢,不足朝廷年收入的1%.对这样一份丰厚的财政 ...
-
从金融的角度看北宋是如何走向灭亡的(七)-庆历新政
即使以最高尚的名义,封建官府一旦以合法的身份渗透进商业,所有赚钱的行业必然垄断在官府之手.庆历新政之后,北宋禁军开始全面渗入商业.银钱拆借--北宋王朝当然需要一个强势集权对抗外敌,但是,庆历新政在不足 ...
-
从金融的角度看北宋是如何走向灭亡的(五)-货币之战
金融的本质是信用,有信用的时候是金融,没信用的时候也被称为骗术(学名庞氏骗局).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只要经济还在运行,融资就将永远存在,有融资就必然有信用,有信用就必然有人会失信,这根本就是一件无可厚 ...
-
从金融的角度看北宋是如何走向灭亡的(四)
强者可以印刷货币掠夺弱者财富,这个逻辑却不可能反过来:货币争霸的基础是产业创新,强国根本不用理会弱国的货币,大不了不跟你做生意:弱者却必须购买强国商品--你自己造不出来.既然如此,弱国货币在对外贸易上 ...
-
从金融的角度看北宋是如何走向灭亡的(二)
北宋是第一个不抑制土地兼并的朝代,赵匡胤也是第一个不实行"均田制"的开国之君.结果,北宋王朝不但逃脱了西汉.大唐帝国留下的魔咒,还开创了一代前所未有的盛世经济巅峰! 为什么? 如果 ...
-
从金融的角度看北宋是如何走向灭亡的(一)
大宋王朝要想不覆亡唐之迹,在剥夺武将军权之后必须改变唯金钱是图的恶劣社会信仰,否则下一个反叛者迟早会出现.或者说,只有所有人都鄙薄暴力,认同劳动才是创造财富的唯一手段,才能避免玉石俱焚的社会大骚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