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熙亭文存之七十七篇:苏轼传之苏辙退出条例司
相关推荐
-
熙宁转折:苏辙的节流与王安石的开源
诤苏06 熙宁转折:苏辙的节流与王安石的开源 熙宁二年(1069)是北宋政治风向的转折点. 这一年之前,崇尚文人治国的宋,官场君子意气甚浓,即便政争互斥,行动做派也都还算光明正大. 这一年之后,&qu ...
-
2021一模详解|嘉定区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一模解析版(含译文)
郑重声明:一模卷讲评是胖胖老师原创的试卷分析,试卷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讲评版资料为公益分享.如需word版本请关注转发本文,并在公众号后台留言"2021静安",自动回复.转载请注明 ...
-
不愿意向王安石服软,苏轼少年再得志也注定仕途坎坷?
作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天才人物,苏轼对自己的官场前景向来很有信心,他20岁就高中进士,四年后又通过北宋最难最高端的选拔"制科"试,走上了晋升的快车道,前途一片光明.对于自己迟早会成为 ...
-
宋神宗和王安石推行变法急需人才,为何用苏辙而闲置苏轼?
治平三年(1066),苏洵病逝于东京.苏轼.苏辙兄弟护丧,回了故乡眉山.等他们返回汴京时,已是三年后的熙宁二年(1069).回到京师的苏氏兄弟很快就发现,改变可不仅仅是年号,还有整个北宋政坛:治平四年 ...
-
郑熙亭文存之八十七篇:苏轼传之不思之乐
郑熙亭文存之八十七篇: 苏轼传 第 五章 明月黄楼 四 不思之乐 三年一瞬,苏轼徐州之任将满,何去何从,原来行藏全不在"我".正忐忑间,忽闻表兄文与可差遣期州,不由得心下 ...
-
郑熙亭文存之七十三篇:苏轼传之太白山下早行
郑熙亭文存之七十三篇: 苏轼传 第二章 致君尧舜 二 太白山下早行 二月,朝廷下诏"减决囚犯".仁宗贯例,每遇水旱灾荒,即命被灾 州郡给在押囚犯减刑.凤翔自去岁九月大旱,秋禾 ...
-
郑熙亭文存之七十一篇:苏轼传之长江万里行
郑熙亭文存之七十一篇: 苏轼传 第一章 读书做官 三 长江万里行 嘉祐四年(1059)十月,苏轼一家老小,从眉山县城脚下的玻璃江边上 船,入岷江至宜宾,开始了长江三峡之行. 苏轼的乡土感情极 ...
-
郑熙亭文存之七十篇: 苏轼传 第一章 之“伯乐”欧阳修
郑熙亭文存之七十篇: 苏轼传 郑熙亭 第一章 读书做官 二 "伯乐"欧阳修 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三月,苏洵.苏轼.苏辙进京应试.程氏夫人强打着精神,送他父子三人上路 ...
-
郑熙亭文存之六十七篇:王安石变法是顺应了时代潮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郑熙亭文存之六十七篇: 照彻历史的明灯 --关于唯物史观的话题(二) 郑熙亭 王安石变法是顺应了时代潮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记者:郑老,历史题材这样火热,而北宋这段历史却很少有人问津,人 ...
-
郑熙亭文存之六十七篇:照彻历史的明灯 ——关于唯物史观的话题
郑熙亭文存之六十七篇: 照彻历史的明灯 --关于唯物史观的话题(一) 郑熙亭 <共产党员>编者按:最近几年,历史题材的创作炙手可热,许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被重新解读.但有些不负 ...
-
郑熙亭文存之五十七篇:赵德平的四个现代戏的感想(三)
郑熙亭文存之五十七篇: 让人们愉快地和自己的过去诀别 --看了赵德平的四个现代戏的感想 郑熙亭 (三) "我本无心说笑话,谁知笑话逼人来" 四出戏,一个风格,深入浅出, ...
-
郑熙亭文存之四十七篇:读《铁凝短篇小说》札记(三)
郑熙亭文存之四十七篇: 就事论事,以文论文 --读<铁凝短篇小说>札记(三) 郑熙亭 人间自有真情在 重读<哦,香雪>,感觉和初读时一样清新.使我想起20多年以前的 一个 ...
-
郑熙亭文存之三十七篇:“灭六国者,六国也”
请点击上方"诗眼看世界"加关注,赵刚问好! 郑熙亭文存之三十七篇: "灭六国者,六国也" 郑熙亭 战国是一个优胜劣汰的时代,历史发展的趋向是统一.人事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