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熙亭文存之六十七篇:照彻历史的明灯 ——关于唯物史观的话题
相关推荐
-
吕振羽
简介 吕振羽,名典爱.字行仁.学名振羽,曾化名柳岗,笔名晨光.正于.曾与. 吕振羽出身世代农家,却怀"工业救国"志,1926年,从湖南大学电机工程专业毕业后,他参加北伐战争.大革命 ...
-
被遮蔽的视野:唯物史观的道德维度
道德维度是唯物史观创立与发展过程中贯穿始终的基本维度.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诸种原因,唯物史观的道德维度在很大程度上被遮蔽甚至消解了.回到唯物史观文本的真实语境,完整准确地把握唯物史观的理论维度,有助于 ...
-
始终坚持和高扬唯物史观理论旗帜
道路决定命运,旗帜引领方向.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的历史变革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实行什么样的社会制度,走在什么样的社会发展道路上,决定该国家该民族的生存样式和未来命运.社会发展道路.社会制度选择,绝不是 ...
-
《世界哲学源流史》中国现代哲学之一:陈独秀和李大钊
中国现代哲学之一:陈独秀和李大钊 1.时代背景 中国原是一个封闭的.落后的封建王国.然而,西方资本主义的崛起,世界市场的形成,要求把一切民族强行拉入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之中.于是,西方资本主义以大炮轰开 ...
-
郑熙亭文存之六十七篇:王安石变法是顺应了时代潮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郑熙亭文存之六十七篇: 照彻历史的明灯 --关于唯物史观的话题(二) 郑熙亭 王安石变法是顺应了时代潮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记者:郑老,历史题材这样火热,而北宋这段历史却很少有人问津,人 ...
-
郑熙亭文存之八十七篇:苏轼传之不思之乐
郑熙亭文存之八十七篇: 苏轼传 第 五章 明月黄楼 四 不思之乐 三年一瞬,苏轼徐州之任将满,何去何从,原来行藏全不在"我".正忐忑间,忽闻表兄文与可差遣期州,不由得心下 ...
-
郑熙亭文存之七十七篇:苏轼传之苏辙退出条例司
郑熙亭文存之七十七篇: 苏轼传 第三章 致君尧舜 二 苏辙退出条例司 苏轼原为京官,还朝不久,参照原职,授殿中丞直史馆判官告院.苏辙原为齐州军事推官未赴.此时变法初起,神宗皇帝下求言诏,朝野议论 ...
-
郑熙亭文存之六十三篇:读杨永贤长篇小说《女人韵歌》札记(五)
郑熙亭文存之六十三篇: 一曲沁人心脾的韵歌 --读杨永贤长篇小说<女人韵歌>札记 郑熙亭 五 悲剧乎?喜剧乎? 有人说程端琦的一生是个悲剧.因为她胆小懦弱,一身奴性,是一头任人宰 ...
-
郑熙亭文存之六十一篇:读杨永贤长篇小说《女人韵歌》札记(三)
郑熙亭文存之六十一篇: 一曲沁人心脾的韵歌 --读杨永贤长篇小说<女人韵歌>札记 郑熙亭 三 泛爱众而亲仁 作家的笔,一下跳到1937年.柳弗达由学士帽换上了大英帝国的博士帽.国 ...
-
郑熙亭文存之五十七篇:赵德平的四个现代戏的感想(三)
郑熙亭文存之五十七篇: 让人们愉快地和自己的过去诀别 --看了赵德平的四个现代戏的感想 郑熙亭 (三) "我本无心说笑话,谁知笑话逼人来" 四出戏,一个风格,深入浅出, ...
-
郑熙亭文存之四十七篇:读《铁凝短篇小说》札记(三)
郑熙亭文存之四十七篇: 就事论事,以文论文 --读<铁凝短篇小说>札记(三) 郑熙亭 人间自有真情在 重读<哦,香雪>,感觉和初读时一样清新.使我想起20多年以前的 一个 ...
-
郑熙亭文存之三十七篇:“灭六国者,六国也”
请点击上方"诗眼看世界"加关注,赵刚问好! 郑熙亭文存之三十七篇: "灭六国者,六国也" 郑熙亭 战国是一个优胜劣汰的时代,历史发展的趋向是统一.人事匿 ...
-
郑熙亭文存之六 诗歌篇: 读《满江红》(外三首)
郑熙亭文存之六 诗歌篇: 秋 兴 四 首 郑熙亭 打枣 七月十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