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诗教”的核心观念
相关推荐
-
今天,我们怎样读《论语》?
今天,我们怎样读<论语>? 贾陆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铸就这根和魂的,无疑是儒学宝典--<论语>. <论语>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和传承,对 ...
-
【孔门】陈亢:问一得三,力阻人殉(上)
陈亢字子亢,又字子禽.<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无陈亢,<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列其为孔子弟子,并且说他"少孔子四十岁".<论语>中有三个段落谈 ...
-
再读论语滋味长02
(一)井论 十年前,看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讲述了生命中的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关于如何把生命中的点点滴滴串连起来.--当你展望未来时,你不可能将这些片断串连起来,你只能在回顾过去时将他们串在一 ...
-
学习的力量-“一日一经典”之“切磋琢磨”
21.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切磋琢磨一词出自<诗经><卫风- ...
-
王齐洲:“孔颜乐处”的再探讨(《再寻孔颜乐处——以颜回为中心的考察》之五)
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贯串着"为学"与"为人"的快乐精神,指导着弟子们的儒学教育和君子人格的养成,"孔子之乐"是这一精神所呈现的教育理想之 ...
-
王齐洲:《乐经》为孔子“乐教”教材辨
围绕<乐经>问题,我和陈桐生教授已有几番讨论(见王齐洲<<乐经>非刘歆王莽伪造辨>,<光明日报>2020年11月2日<文学遗产>专栏:陈桐生 ...
-
【孔门】樊迟:小人之辩(上)
樊迟姓樊名须,字子迟,按照司马迁的说法,樊迟比孔子小三十六岁,故其为孔子晚年的弟子,没有跟随孔子周游列国,然其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后世对樊迟的评价大多持负面,一是因为孔子骂他是小人,二是有人认为樊迟 ...
-
素说《论语》:先进篇(十五)
素说《论语》:先进篇(十五)
-
孔子为何重视诗教?
文学遗产[孔子为何重视诗教?]孔子教育儿子伯鱼时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篇>)实际上,这是孔子依据 ...
-
维摩诘经:一个人,若能悟透这四个核心观念,便可智慧如海
<维摩诘经>作为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佛经,其中蕴含了精微深邃的佛学智慧. 有很多对后世影响很大的思想观念,都是出自这部佛经. 它对很多修习佛法的人,以及很多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两难的人,都 ...
-
经典照进现实,诗词浸润心灵 ——市五中一七级七班“诗教中国”诗词讲解活动
在濮阳, 有一簇看似渺小实则坚韧的"蒲公英", 他们紧紧靠拢在一起, 默默生长,深深扎根. 他们凝心聚力,合作分享: 他们彼此借力,共同成长, 他们就是-- 蒲公英王红玉名班主任工 ...
-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教与礼教、乐教共同成为中华文化“六经”“六艺”传统的纲要。中国历来的读书人,都接受诗的滋育,从髫龀发蒙,以至穷经皓首,不读诗、不写诗、不受益于诗教,几乎毫无可能。 “诗教”意在通
2021诗教论坛在京举办 学者探讨当代"诗教"重构路径来源:光明网2021-05-18 13:185月15日,由国际儒联教育传播普及委员会主办的"溯源风雅 再启弦歌202 ...
-
写意时光|温飞宇:仁化诗社“诗教”进红山有感 (组诗)|总第1263期
仁化诗社"诗教"进红山有感 (组 诗) ■温飞宇(广东) 仁化诗社"诗教"进红山有感 这诗的脉络太长 有如通往红山学校的路,视线出彩 总是弯弯曲曲,一片交头接 ...
-
作品展示丨“迦陵杯·诗教中国” 诗词讲解大赛获奖作品:题西林壁(小学组一等奖)
题西林壁 王贝贝 临沂第二实验小学 小学组·一等奖 -关于公众号- 本公众号是教育部.国家语委组织实施的"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官方公众号. "中华经典诵读工程" ...
-
一首诗教你高层次学习《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是高中生物学习的重点.减数分裂和遗传紧密联系,是遗传的基础,两者结合在一起,也成为高中生物的最难知识点.许多学生抱怨遗传题不会做,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对减数分裂理解不透彻. 减数分裂图像 01 ...
-
中华诗教@小楼荐诗(一)
编者按: 选取传统文化精粹,用诗词讲好中国故事.<中华诗教>季刊与<小楼听雨>诗平台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2019年起设立固定的"小楼荐诗"栏目,推荐小楼人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