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齐洲:《乐经》为孔子“乐教”教材辨
相关推荐
-
李悝与韩非子皆法家代表,老师却都是孔门大儒!为何儒家会教出法家学生?
孔子周游列国推销治国理念,没有得到列国响应,只能怀着失望的心情返回鲁国,从此静下心来搞学问.教弟子.返回鲁国之后,孔子传<易经>.作<春秋>,还收了一位入室弟子--子夏(姒姓, ...
-
王齐洲:“孔颜乐处”是孔子儒学的精髓(《再寻孔颜乐处——以颜回为中心的考察》之四)
朱熹曾指示弟子,可将"克己复礼"作为"寻孔颜乐处"的一条途径.他在<论语集注>中又说:"学者但当从事于'博文''约礼'之诲,以至于'欲罢不 ...
-
王齐洲:《乐经》之寻踪(《乐经》探秘之三)
<乐经>之有无和<乐经>之存亡,是一个相互关联.各有侧重且两千多年来没有解决的问题.尽管许多著名学者参与了这一问题的探讨,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却没有一种意见为大家所接受. &l ...
-
王齐洲:《乐经》之存亡(《乐经》探秘之二)
儒家经典在秦代虽然遭到禁毁,但汉代仍有存者.<汉书·儒林传>载:"汉兴,言<易>,自淄川田生:言<书>,自济南伏生: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 ...
-
王齐洲:《乐经》之有无(《乐经》探秘之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影响和制约着中国文化的发展,成为中国文化不朽的灵魂.而儒家经典,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始终处于思想核心和理论指导的独特位置, ...
-
王齐洲:乐把金针度与人——张国光先生的遗产
张国光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六年了.在他的周年忌日,我曾写过<论"双两说"对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学术史的贡献>一文,发表于<湖北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收入< ...
-
王齐洲:“颜子之乐”是孔子教育的标高(《再寻孔颜乐处——以颜回为中心的考察》之三)
朱熹的弟子曾经问朱熹:"濓溪教程子寻孔颜乐处,如何?"朱熹回答说:"先贤到乐处已自成就向上去了,非初学所能求.况今之师非濓溪之师,所谓友者非二程之友,所以说此事却似莽广. ...
-
王齐洲:孔子教育乃文学教育、德行教育、快乐教育
综上所述,<论语>首章是孔子对其弟子们的劝勉之语,概括了孔子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教育目标,确实如郑汝谐所言:"此数语盖孔门入道之要,故以为首章." 孔子纪念邮票 需要 ...
-
王齐洲:孔子办学的经费来源(关于孔子办学的几个基本问题之四)
孔子办学,起初规模不大,所收弟子均为鲁人[1],食宿问题较易解决,学校经济压力也许不大.然而,随着学校影响越来越大,四方来从学者日众,办学规模也逐步扩大.有不少弟子来自其他诸侯国,如楚.秦.晋等国,距 ...
-
王齐洲:孔子办学的组织管理(关于孔子办学的几个基本问题之三)
创办一所学校,如果想要它长期稳定发展,不使倒闭,离不开有效的组织管理.举凡招生制度.日常运作.内部协调.毕业分配,等等,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孔子办学究竟是如何进行组织管理的,这也同样需要明确. 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