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齐洲:“颜子之乐”是孔子教育的标高(《再寻孔颜乐处——以颜回为中心的考察》之三)
相关推荐
-
晓锦源: 思考论语讲的好学
文/晓锦源 1. 关于学习,实际上 是广泛的,与当下的以利益为导向的学习不同,先秦古人的学习强调: 不管学什么,学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的潜能,而不是为了表现给别人. 孔子说:" ...
-
#每日学论语#11.11【2017-4-8】
#每日学论语#11.11[2017-4-8] [原文]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qu ...
-
【孔门】陈亢:问一得三,力阻人殉(上)
陈亢字子亢,又字子禽.<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无陈亢,<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列其为孔子弟子,并且说他"少孔子四十岁".<论语>中有三个段落谈 ...
-
阳明已千古,何人再执灯
阳明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大结晶. 儒学在历史长河中浮沉两千年,与释.道相杀相成,结成心学.向来百炼今绕指,一寸丹心白日明. 01 儒家失败感初体验 春秋无王道. 孔子孜孜不倦地讲儒学,不辞劳苦地推 ...
-
孔子经历及其弟子
"孔子"是二千多年来世人对他习常的尊称. 自称其名:"丘",人称其字:"仲尼". 有人私底下.甚至公然称他"孔老二",表 ...
-
王齐洲:“孔颜乐处”是孔子儒学的精髓(《再寻孔颜乐处——以颜回为中心的考察》之四)
朱熹曾指示弟子,可将"克己复礼"作为"寻孔颜乐处"的一条途径.他在<论语集注>中又说:"学者但当从事于'博文''约礼'之诲,以至于'欲罢不 ...
-
王齐洲:“孔颜乐处”的再探讨(《再寻孔颜乐处——以颜回为中心的考察》之五)
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贯串着"为学"与"为人"的快乐精神,指导着弟子们的儒学教育和君子人格的养成,"孔子之乐"是这一精神所呈现的教育理想之 ...
-
王齐洲:“孔颜乐处”的不同探寻与解读(《再寻孔颜乐处——以颜回为中心的考察》之二)
周敦颐虽然要程颢.程颐"寻孔颜乐处",但他当时并未开示"孔颜乐处"在哪儿,又如何去寻. 后来他在<通书>上说:"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 ...
-
王齐洲:“寻孔颜乐处”的由来(《再寻孔颜乐处——以颜回为中心的考察》之一)
2019年5月18日,山东电视台<颜子>摄制组来武汉采访我,要我谈谈对颜回的认识.我主要谈了颜回在儒学道统中为什么会有那样高的地位,以及颜回在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这两 ...
-
王齐洲:《乐经》为孔子“乐教”教材辨
围绕<乐经>问题,我和陈桐生教授已有几番讨论(见王齐洲<<乐经>非刘歆王莽伪造辨>,<光明日报>2020年11月2日<文学遗产>专栏:陈桐生 ...
-
王齐洲:从子部类别转移到文学学科(《中国小说观念在近代的演变》之二)
1903年,金天翮在<新小说>撰文称:"吾昔见东西各国之论文学家者,必以小说家居第一,吾骇焉.吾昔见日人有著<世界百杰传>者,以施耐庵与释迦.孔子.华盛顿.拿破仑并列 ...
-
王齐洲:孔子教育乃文学教育、德行教育、快乐教育
综上所述,<论语>首章是孔子对其弟子们的劝勉之语,概括了孔子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教育目标,确实如郑汝谐所言:"此数语盖孔门入道之要,故以为首章." 孔子纪念邮票 需要 ...
-
王齐洲:从朋友相处之乐到君子成德之乐
下面再看<论语>首章第二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胡汉民楷书论语 "有朋"一作"朋友",是<鲁论>与<齐 ...
-
王齐洲:孔子办学的经费来源(关于孔子办学的几个基本问题之四)
孔子办学,起初规模不大,所收弟子均为鲁人[1],食宿问题较易解决,学校经济压力也许不大.然而,随着学校影响越来越大,四方来从学者日众,办学规模也逐步扩大.有不少弟子来自其他诸侯国,如楚.秦.晋等国,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