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齐洲:“孔颜乐处”的不同探寻与解读(《再寻孔颜乐处——以颜回为中心的考察》之二)
相关推荐
-
《近思录》——进学《四书》的阶梯
作者|杨世珍 <近思录>的书名,出自<论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寓意学者要立足眼前.循序渐进,不能好高骛远.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初夏,朱熹与远 ...
-
王齐洲:“孔颜乐处”的再探讨(《再寻孔颜乐处——以颜回为中心的考察》之五)
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贯串着"为学"与"为人"的快乐精神,指导着弟子们的儒学教育和君子人格的养成,"孔子之乐"是这一精神所呈现的教育理想之 ...
-
王齐洲:“孔颜乐处”是孔子儒学的精髓(《再寻孔颜乐处——以颜回为中心的考察》之四)
朱熹曾指示弟子,可将"克己复礼"作为"寻孔颜乐处"的一条途径.他在<论语集注>中又说:"学者但当从事于'博文''约礼'之诲,以至于'欲罢不 ...
-
王齐洲:“颜子之乐”是孔子教育的标高(《再寻孔颜乐处——以颜回为中心的考察》之三)
朱熹的弟子曾经问朱熹:"濓溪教程子寻孔颜乐处,如何?"朱熹回答说:"先贤到乐处已自成就向上去了,非初学所能求.况今之师非濓溪之师,所谓友者非二程之友,所以说此事却似莽广. ...
-
王齐洲:“寻孔颜乐处”的由来(《再寻孔颜乐处——以颜回为中心的考察》之一)
2019年5月18日,山东电视台<颜子>摄制组来武汉采访我,要我谈谈对颜回的认识.我主要谈了颜回在儒学道统中为什么会有那样高的地位,以及颜回在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这两 ...
-
王齐洲:中国趣味·文学情感·学术精神——郭英德《探寻中国趣味》读后
收入商务印书馆"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的<探寻中国趣味--中国古代文学之历史文化思考>,是郭英德先生三十多年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代表性论文结集. <探寻中国趣味 ...
-
王齐洲:《乐经》为孔子“乐教”教材辨
围绕<乐经>问题,我和陈桐生教授已有几番讨论(见王齐洲<<乐经>非刘歆王莽伪造辨>,<光明日报>2020年11月2日<文学遗产>专栏:陈桐生 ...
-
王齐洲:《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著录小说资料集》总序
小说是文学的主要体裁之一,现代以来更是反映一个民族文化创新能力和文学创作水平的主要标志,其优秀作品已经成为人们的重要精神食粮和各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中国古代小说是中国小说的主体部分,其成就可与世 ...
-
王齐洲:士人阶层的崛起与士人小说观念(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与传统小说观念的演进之一)
为了论述的方便,有必要先对论题的概念加以定义,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争议. 所谓社会结构,一般是指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的组合状态.由于视角的不同,社会结构可以有许多维度,如社会政治结构.社会经济结构. ...
-
王齐洲:从大类统说到小类分解(中国小说观念在近代的演变之四)
1897年,邱炜萲在<菽园赘谈·小说>中说: <菽园赘谈> 本朝小说,何止数百家.纪实研理者,当以冯班<钝吟杂录>.王士桢<居易录>.阮葵生<茶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