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嫁了同性恋丈夫,于是……
马德里太阳门广场周围的道路像阳光一样呈放射状伸展出去,其中西北方向有条街叫Calle Arenal,走不远就是著名的皇家剧院。剧院东广场以伊莎贝拉二世命名,广场上矗立着这位女王的雕像。

伊莎贝拉二世(Isabel II,1833年—1868年在位)是波旁王朝时期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七世的长女。斐迪南七世无子,在他病重时,为防王位旁落,他说服西班牙国会废除了规定女性无权继承王位的萨利克继承法,使年仅3岁的女儿伊莎贝拉二世得以继位。不过此举引发了卡洛斯战争,斐迪南七世的弟弟唐·卡洛斯发动叛乱,1839年被伊莎贝拉二世的母亲摄政王玛丽亚·克里斯蒂娜在埃斯帕特罗将军的帮助下粉碎,唐·卡洛斯被迫逃亡法国,但王权在军权面前逐渐势微。伊莎贝拉二世16岁时被国会安排嫁给堂兄弗朗西斯科·阿西西·波旁,但这位仁兄是个同性恋,对伊莎贝拉二世完全无视。于是女王开始胡来,在私生活上荒淫无度,据说后来登上西班牙王位的阿方索十二世是女王和近卫军长官莫尔托的儿子。在国家管理方面,她也反复无常,25年中更换了34届西班牙政府。1868年西班牙爆发“光荣革命”,女王于9月流亡法国。1870年伊莎贝拉二世在巴黎宣布退位,希望其子阿方索可以继承西班牙王冠,但是以塞拉诺为首的摄政团选择了意大利王子阿玛迪奥担任西班牙国君。不喜欢应付西班牙混乱局势的阿玛迪奥1873年主动退位,共和主义者趁机建立了西班牙第一共和国。1874年保皇派将领坎波斯发动政变,迎回伊莎贝拉二世之子阿方索十二世,波旁王朝得以复辟。伊莎贝拉二世于1904年去世,葬在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
皇家剧院的筹建工作从1818年就开始了,但直到1843年伊莎贝拉二世在位的第十年才真正动工。这座六边形建筑由安东尼奥·洛佩兹和库斯托迪奥·莫雷诺设计,东西两面各有一座大门。其中西门正对王宫东面的东方广场,是王室御用入口。面向伊莎贝拉二世广场的东门才是给普通观众使用的。
1850年11月19日,皇家剧院正式开放,此后一直为欧洲顶级歌剧院。1863年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在这里亲自排演了歌剧《命运之力》(La forza del destino)。1867年起这里为马德里皇家音乐学院使用,直到1925年因马德里地铁施工造成剧院地基下沉而被迫关门。1966年剧院恢复后首先作为音乐厅重新开放,成为西班牙国立交响乐团的主要演出场所。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进行了大规模整修,终于在1997年恢复了歌剧院的功能。
下图就是面向伊莎贝拉二世广场的普通观众入口。

下图则是面向东方广场的王室御用入口。

绕过皇家剧院,眼前出现一个充满花坛装饰的广场,也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东方广场。远远地可以望见广场那头的马德里王宫。广场其实是王宫规划的一部分,但直到1808年拿破仑军队占领西班牙,拿破仑的哥哥约瑟夫·波拿巴被任命为西班牙国王后,广场才正式开始拆迁和建设。波拿巴下令拆除了这里原有的60座中世纪建筑,包括教堂、修道院和图书馆等,但他没能亲眼见证广场的落成。广场最终在伊莎贝拉二世时期才于1844年设计完成。

整个广场分为三部分,北边的卡波诺瓦尔花园和南边的勒班陀花园中间夹着由七个大花坛构成的中心花园,花坛围绕着广场正中的腓力四世骑马像。这尊铜像由佛罗伦萨著名雕塑家詹波隆那的学生皮埃罗·塔卡(Pietro Tacca,1577-1640)按当时西班牙雕塑家胡安·马丁内斯·蒙塔内斯(Juan Martínez Montañés,1568-1649)雕刻的腓力四世骑马像制作完成,而蒙塔内斯制作的雕像则以委拉斯开兹(Diego Velázquez,1599-1660)1636年绘制的腓力四世骑马画像为蓝本。由于这样的复杂关系,有些人误以为这尊铜像为委拉斯开兹的作品,实为以讹传讹。

铜像下方的石基上刻有伊莎贝拉二世的名字,背面还有广场建成的年代:1844。我估计这尊铜像也是同一年迁移至此的。

中心花园南北两侧各有一条路与另外的花园分隔,路上矗立着20位西班牙早期统治者的雕像,他们分别为5位西哥特时期的统治者和15位收复失地运动时期的基督教王国首领。


比如下面这两位分别为莱昂王国的拉米罗二世和卡斯蒂利亚王国的费尔南·冈萨雷斯。

在勒班陀花园的西侧还有一座纪念碑,上面刻着指挥官梅尔加(Ángel Melgar y Mata,1876-1909)的名字。他是非洲战役中的英雄,被授予圣费尔南多杰出十字勋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