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作尧II客家民间节日【客都原创】
相关推荐
-
老北京的春节文化和民间习俗
辛亥革命以前,中国一直采用阴历(亦称夏历.农历.旧历),民间过节则均以阴历为准,每年阴历正月初一元旦为"年禧".这是个盛大的全民性传统节日.由于它预示着新的开始,天地万物的复苏,春 ...
-
古时茶树滴水解毒的神奇传说
有这样一个传说.一天,一位手提铲锄.肩搭布袋的山农,只身走进原始森林采集山药.正当他专注采集药材时,不经意间,被一条突然横窜而出的毒蛇咬伤.他强忍剧痛,爬到一棵老树下,昏倒在地不省人事.潮湿的老树一点 ...
-
林作尧II客家童谣【客都原创】
舐螺子(蜗牛) 舐螺子,舐板盖.鸡公砻谷狗踏碓.蟾蜍烧火猫炒菜,猴哥偷食烙疤栽(嘴). 洋尾子(蜻蜓) 洋尾子,四只脚.屎背尾,有人捉.捉呀捉,担炭脚.担得起,欢欢喜.担唔起,打到死. 当犁子 当犁子 ...
-
林作尧II客家老行档——教糖客【客都原创】
教糖客 文/林作尧 旧时有一种职业叫"教糖客"."教糖客"和"卖货郎"行业差不多.与卖货郎不同的是"货郎"以卖货为主,& ...
-
林作尧II客家老行档——洗磨石钎碗【客都原创】
洗磨石钎碗 文/林作尧 20世纪80年代以前有一种叫洗磨石.钎碗的职业.那时,盛菜饭的菜碗不是现在能在陶瓷上写上印记,只能后天加工,如象岳母刺字一样在中间钎上XX印记作为识别(公共的写上公字,私人的便 ...
-
林作尧II客家老行档——钉砻【客都原创】
钉 砻 文/林作尧 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米是靠一种叫 "砻"的工具把谷碾成的(客家俗言:"砻谷"),不比现在有电动的碾米机.那时"砻"也不 ...
-
林作尧II客家老行档——染布【客都原创】
"染布",就是将穿了2-3年的衣服,重染上颜色,使它成为新衣服. 染布师跟"补锅头"."教糖客"一样终日走村串巷去染布(城市里也有染布店,旧 ...
-
林作尧II客家妇女勤劳善良美丽贤淑,人见人爱
20世纪以来,客家妇女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主题之一.他们从客家妇女的身上,总结了许多与众不同的特点.下面从四个方面阐述客家妇女的特色. 01 客家妇女的优良品德 晚清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爱国诗 ...
-
林作尧II客家人讲究好彩头【客都原创】
客家人极其讲究好彩头.彩头,亦即兆头,或叫预兆.客家人办红白喜事.逢年过节.大厦新迁.做生日或拜寿.出外探亲或旅游,甚至办每件事都求有个"好彩头",或在送礼时以礼物的谐音寄托&qu ...
-
林作尧II清明节的来历,快看看吧【客都原创】
清明节扫墓祭祖是中华民族千百年对根的寻求和对故土的依恋的情感传承,是深深的穿越时空的思想:清明节扫墓祭祖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是一份永恒的节日. 清明节"香烟的缭绕,元宝纸钱的 ...
-
【客家文化】林作尧II七夕节的来历
七夕是"女儿节"又叫乞巧节,是未婚女性的节日,也是单身女性的节日,是看星星的节日-- 七夕节最早的内涵主要是乞巧,"乞巧女子巧慧"为主表彰女子巧慧.女人们在这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