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文子》大道下诗解1仁义礼乐名法刑赏
相关推荐
-
《三代改制质文》原文
<三代改制质文> 1.三代改制质文:<春秋>曰"王正月",<传>曰:"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以谓之王正 ...
-
韩星丨一文读懂中国思想史上的道统与法统
导读 自三皇五帝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不绝,中国古代文明不断地推陈出新,表现出了极其顽强的生命力.中国文化为什么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能够保持其基本的文化精神,一脉相传地发展到今天? 这有许多原因,其中重 ...
-
再读《论语》:八佾第三.8
八佾第三 八 子夏问曰(1):"'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2).'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3)."曰:"礼后乎?"子曰:&quo ...
-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辨析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辨析 --兼议"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内容提要 <论语·泰伯>中关于"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
-
《尹文子》大道下诗解2法废国乱法公国治
<尹文子>大道下诗解2法废国乱法公国治 题文诗: 国之存亡,凡有六征:衰国乱国,亡国昌国, 强国治国.乱亡之国,凶虐残暴,不与待焉; 强治之国,威力仁义,不与待焉.其君年长, 而多妾媵,君 ...
-
《尉缭子》卷24兵令下诗解2止逃将威令明赏信
<尉缭子>卷24兵令下诗解2止逃将威令明赏信 题文诗: 军之利害,在国名实.今名在官,而实在家, 官不得实,家不得名.聚卒为军,有名无实, 外不御敌,内不守国,军以不给,将以夺威. 卒逃归 ...
-
《孟子》卷12告子章句下诗解3怀利以亡仁义以王
<孟子>卷12告子章句下诗解3怀利以亡仁义以王 题文诗: 公孙丑问:高子有曰,诗经小弁,小人之诗. 孟子答曰:小弁之怨,亲亲者也;亲亲仁也; 固矣鄙夫,高叟为诗.问曰凯风,何以不怨? 曰凯 ...
-
《孟子》卷6滕文公章句下诗解7杨墨邪说孔子仁义
<孟子>卷6滕文公章句下诗解7杨墨邪说孔子仁义 题文诗: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继之有作,臣有弑君, 子有弑父.孔子而惧,作春秋书,天子之事; 故孔子曰:知我者其,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圣王 ...
-
尹文子·大道下
仁.义.礼.乐.名.法.刑.赏,凡此八者,五帝.三王治世之术也.故仁以道之,义以宜之,礼以行之,乐以和之,名以正之,法以齐之,刑以威之,赏以劝之.故仁者所以博施于物,亦所以生偏私:义者所以立节行,亦所 ...
-
《淮南子》卷20泰族训诗解19仁义心本真情得民
题文诗: 真正智者,不妄发也,择善而为,计义而行, 故事成而,功足赖也,身死名称.虽有智能, 必本仁义,然后可立,智能蹐驰,百事并行. 圣以仁义,唯一准绳,中之君子,弗中小人. 君子虽死,其名不灭;小 ...
-
《尉缭子》卷22兵教下诗解1十二胜道兵有五致
<尉缭子>卷22兵教下诗解1十二胜道兵有五致 题文诗: 臣闻人君,有必胜道,并兼广大,一其制度, 威加天下.有十二焉:一曰连刑,同罪保伍; 二曰地禁,禁止行道,以网外奸;三曰全军, 甲首相 ...
-
《尉缭子》卷22兵教下诗解2审权计去攻围因情
题文诗:周武王问,太公望曰:吾欲少间,极用人要. 太公对曰:赏之如山,罚之如溪.太上无过, 其次补过,正罚使人,无得私语.诸罚而请, 不罚者死,诸赏而请,不赏者死.伐人之国, 必因其变.示之财政,以观 ...
-
《尉缭子》卷24兵令下诗解1前后相保将卒相连
<尉缭子>卷24兵令下诗解1前后相保将卒相连 题文诗: 去大军为,前御备者,边县列候,相去五里, 各占要地.闻大军为,前御之备,战则禁行, 所以安内.内卒出戍,令将吏授,旗鼓戈甲. 发日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