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势正在逆转!中国资本市场慢牛,确定无疑 !

▲米筐投资提醒:音频大小为7M
老铁,坐。
今天从3个故事开讲。
1
NO.1:
2020年参加了很多金融的内部圈层,一个快变成常识的口头禅经常挂在各路金融大咖们的嘴边。
“中国资本市场慢牛,确定无疑。”
这场牛市必将改变整整一代人的财富观和理财观,堪称中国第四次金融科技产业造富运动(前三次分别是商品短缺时代的倒爷,出口为王时代的东南沿海和住房商品化时代的炒房大军)。
关于资本市场慢牛的逻辑,基本上从高层到民间已经达成了广泛共识,但很多人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理解“国资外资民资全面拥抱上证50和沪深300”以及各个行业龙头快速打败所有对手这些事件究竟如何深刻影响着中国。
一朝茅台万酒哭。
亿万普通人的命运正在被悄然改写。
大洗牌时代,不仅仅是行业企业的命运,更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绑定着区域亿万百姓的人生起伏。
茅台酒厂的经营状况和贵州公务员的工资有关吗?
涪陵榨菜和重庆的房价有关吗?
杭州豪宅的情绪和阿里王国的兴衰又有着什么样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
深思这些问题,就会对当下这场正在发生的资本盛宴有更深一重的认知。
眼看别家起高楼,宴宾客,那么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另一面,又有多少家的饭碗和财富正在被资本和互联这张大网无情的虹吸?
需要看清本质的是,资本市场翻云覆雨的造富神话,其实就是一场3倍于楼市的财富再分配。
千里之外的资本市场蝴蝶,轻轻的扇一下翅膀,你的命运甚至你下一代的命运就已经被深刻的改变了。
赢家通吃,败者只能选择吃土。

市场化,效率,盘活存量,增强活力,这些表面看似人畜无害的中性词,真相的另一面往往是冷酷的“丛林之刀”。
2
NO.2:
2020年放了很多水,无论官方承认还是不承认。
经营贷年利息3点多的红包最后都好过了房子多的人,这已经是你身边再普通不过的事实。
最近有个朋友讲了一个亲身经历。
他去农业银行办理一个对公账户,感觉到银行们现在是瞧不起人,把创业的人分为三六九等了。
下午的时候,去某银行准备开一个基本户,但是还没有进大厅门的时候就被工作人员拦到,问他办理什么业务,他说办理一个基本户。
然后工作人员问他每天流水有没有10万?
朋友回复前期没有,主要是做直播带货,后面应该有。
结果工作人员找理由说,现在每天流水越高越容易办理,为了预防虚假办理的人,同时领导没有在,如果需要办理差不多下周才有。
朋友就问他,请问你们有哪一条文件或者法律有这样的规定吗?请拿出来看看。结果工作人员肯定是拿不出来,最后甩出一句“等通知吧”。
如此多的创业人员,小企业难道就不能办理吗?国家不是在鼓励人自主创业,解决就业吗?
放水是一回事,银行的水最终流向哪里又是另一回事。
就像多年好友村口大爷的话:“水也是嫌贫爱富的。”
从钱的逻辑进一步推演,这种划分三六九等的趋势下,注定会旱的旱死,涝的涝死,撕裂的社会依然在加速冲刺。
很多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白每一次政策性资金为什么最终都流向了楼市。
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回答。
只要问自己:有那么多现成的优秀实体企业要救吗?
钱是准备好了,实体产业准备好了吗?
银行拿到过量的低息资金没地方放,要么作为硬通货和银行理财一起卖,要么就找一些全款房的客户做“假经营贷”。
仔细想想,也就那点破事儿。
3
NO.3:
第三件事是亲身经历的事情。
蚂蚁金服上市前期,很多粉丝都追着说能不能买,可不可以长期战略投资?
我当时的观点很简单:蚂蚁金服即使改成蚂蚁科技也不是什么好赛道。
大多数粉丝初听都直接说:“垃圾,取关。”
很无奈,当时也只能闭嘴不言。
因为情绪的原因,很多人都没有认真听我的逻辑,蚂蚁金服的本质就是一个高利贷公司,一点都不高科技,而且核心业务的边界始终都是在国家的控制范围之内的,手不可能伸的太长。
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国家小贷条例没等蚂蚁上市就推出了,从授信额度到杠杆资金边界,几乎把蚂蚁困得死死的。
幸亏蚂蚁选择了暂缓上市,如果硬着头皮硬上,简直要死人。
上万亿的盘子,上千亿的打新资金,跑都跑不掉。
地产银行和高利贷未来上市门槛会越来越高,甚至在审核的时候都会有所顾忌,资本市场的资源有限,不可能再次给一些旧利益集团。
未来中国资本市场进进出出会越来越频繁,即使是打新也要看清你投的标的究竟是真科技还是假科技。
恒大再怎么包装都不可能顺利的在资本市场圈钱了,某些中型地产公司和地方银行再努力也很难迈过上市的门槛。
起风了,但时代不想吹“旧的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