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上的粟裕,为何被嘲笑为卖狗皮膏药的?仅带三人俘敌百十个

(0)

相关推荐

  • 4天4夜退敌38次,杀敌400余人,被找到时他全身38个弹孔,4处重伤

    "人还在朝鲜,喜报和锦旗就送回唐山老家了",别看如今的王占山回忆起,曾经的峥嵘岁月是笑容满面,可遥想曾经在金城战役中,在弹尽粮绝之境坚守的4天4夜,当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1 ...

  • 向言强小说:狙击

    走出原始森林,我爷爷他们又急行了几天,在一个叫黄田垇的小山村驻扎了下来. 连长派出侦察班,对附近的山形地貌进行详细侦查.傍晚时分,侦察班的战士才陆续回到驻地,向连长汇报侦查结果. 这次部队没有搭建营房 ...

  • 黄洋界上炮声隆——老红军战士刘型回忆井冈山黄洋界保卫战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每当读过毛主席歌颂黄洋界保卫战的光辉诗篇<西江月·井冈山>,当年 ...

  • ​朱德的扁担

    1928年的井冈山上,每一张表情都是欢天喜地的.毛泽东同志的双手和朱德同志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这是两股革命力量抱成的团,一个代表着工人阶级,是锤头的化身:一个代表着农民阶级,是镰刀的化身.他们合在 ...

  • 红色博野▪博野烈士杨小根(上)丨整理:王树淼

    博野烈士杨小根 杨小根,又名杨名哲,乳名小根,1922年出生于河北省博野县南小王村.1939年参加八路军,在晋察冀军区警备旅第二团第三营第九连当战士. 在革命队伍,杨小根懂得了很多道理,也认识到自己肩 ...

  • 龙源口大捷

    湘赣边界的红色风暴,越刮越猛,令国民党反动派坐立不安.1928年6月中旬,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奉蒋介石之命,重振旗鼓,以第九师师长杨池生为总指挥,率九师三个团,加上惨败的杨如轩二十七师的两个团,共五团 ...

  • 1980年深秋,京西宾馆(正师级)戒备森...

    1980年深秋,京西宾馆(正师级)戒备森严,各大军区高级将领穿过严格的层层安保,依次进入会议室,原来一场代号为"801"的军事会议正在这秘密召开. 经过一个月左右的研讨,我国的军事 ...

  • 突破枪林弹雨,猎到两只肥羊——93年前的端午节红军取得龙源口大捷

    油画:龙源口大捷 "五月里来是端阳,七溪岭下摆战场.不费红军三分力,打败江西两只羊(杨)".这是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流传至今的一首民谣,记叙和歌颂的就是93年前端午节工农红军以少胜多 ...

  • 在梁山上,为何无人敢惹武松、鲁智深和林冲三人有啥背景

    喜欢读<水浒传>的人都知道,武松是一名实打实的打虎英雄,鲁智深是出了名的大力花和尚,而豹子头林冲曾经是八十万禁军总教头,他们都身怀绝技,所以没有什么人敢轻易惹他们. 首先来说,武松的武功高 ...

  • 井冈山上的树,是谁种的

      井冈山上的树,是谁种的                                                     刘述涛 每一回在井冈山的茨坪散步,在烈士陵园行走,我就会看着那些直通 ...

  • 生于1902死于1930,我曾是井冈山上一名捍卫盐的战士

    盐 --为一位红军烈士代写的"自述" ■江 子 一 我曾经是湖南桃江县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一个在南方的水田里奔跑玩耍的男孩. 我有一个任过湖南江道区司令官的父亲,这也许是我与其他农 ...

  • 诗歌:井冈山上红旗颂 | 阿仪 主播 | 友情岁月

    长风文艺   井冈山上红旗颂 阿仪 党建百年颂辉煌, 我心飞翔井冈山, 秋收起义红旗扬, 镰刀锤子绣旗上! 井冈山军队摇篮, 朱毛会师井冈山, 党有人民子弟兵, 浴血奋战抗敌顽! 反围剿突出重围, 艰 ...

  • 诗歌:井冈山上红旗颂 | 阿仪 主播 | 琬琰

    长风文艺   井冈山上红旗颂 阿仪 党建百年颂辉煌, 我心飞翔井冈山, 秋收起义红旗扬, 镰刀锤子绣旗上! 井冈山军队摇篮, 朱毛会师井冈山, 党有人民子弟兵, 浴血奋战抗敌顽! 反围剿突出重围, 艰 ...

  • 沈子友——井冈山上党旗红

    井冈山上党旗红 --有感于井冈山上的红色雕塑 井冈山,是一片红色的热土.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 际,我踏上了这片红色的热土, 进行了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寻根 之旅. 在井冈山,沿着先辈们的足迹, ...

  • 古筝演奏《井冈山上太阳红》优美琴声演绎经典

    <井冈山上太阳红>由歌手蓝雨演唱,另有古筝版本由赵曼琴编曲,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古筝九级考级曲.

  • 井冈山上第一位女红军贺子珍,心心念念30年,终到北京见伟人!

    井冈山上第一位女红军贺子珍,心心念念30年,终到北京见伟人!

  • 追寻丨一张90多年前从井冈山上寄出的英文贺年片……

    毛浩夫:60年代,我的爷爷毛秉华支援老区建设,放弃南昌工作来到井冈山,从事了50年的党史研究,义务宣传井冈山精神半个世纪.我从英国留学归国后,回到井冈山成为一名新时期的红色宣传员,讲好井冈山故事,我觉 ...